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村鎮旅游產業發展匯報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基本概況
鎮地處縣南部,幅員面積1396.4平方公里,轄41個行政村,總人口34,600人,其中農業戶數6,104戶,人口23,880人。鎮區位優勢明顯,距長白山山門35公里,長白山天池70公里,202國道橫穿全境,是去往長白山北坡景區的必經之路。鎮曾兩度為縣縣城,是國家級發展和改革試點鎮、國家級生態鄉鎮、省十強鎮、省統籌推進城鎮化試點鎮。到2013年末,全鎮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可達8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預計突破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7,500元。
二、發展思路
近年來,鎮本著以建設“以長白山文化為底蘊的生態經濟強縣”為發展目標,把發展旅游業放在突出位置,突出長白山的核心吸引作用,堅持以打造長白山休閑度假旅游及朝鮮族的歷史傳統和民俗風情目的地為發展思路,著力培育長白山歷史文化園和村民俗旅游,使之盡快形成旅游發展新格局。
三、具體措施
(一)依托資源煅造旅游亮點
一是以長白山歷史文化園為中心,吸引游客駐足。該項目自2007年建設以來,完成佛教文化園前三殿、偏殿的土建工程、彩繪以及佛像貼金裝飾,民俗文化演繹園已全部完工,綜合服務區的四星級酒店、游客服務中心、購物中心、四星級衛生間已完成土建工程,園區道路硬化完工,目前觀音殿已經對外營業,并于2011年7月23日舉行了泰安寺復建三周年暨白衣觀音佛像開光慶典法會。如果長白山歷史文化園竣工后全部進入運營狀態,預計年接待游客量將達到30萬人次,會給鎮旅游業發展帶來巨大前景。
二是村,重點打造民俗旅游業。村距離鎮鎮區3公里,是由長白山旅游下山后去延吉方向必經之路。村以民俗風情和發展觀光農業為突破口,在鎮政府和縣旅游局、縣民宗局的大力支持下,利用這一地理優勢,將現代農業與旅游業結合起來,引導城市消費進入農村,從而增加農民收入,打造了一條以農促游、農游互補為一體的城郊地區建設新農村的好路子。2011年以來,在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村委會牽頭,以村民入股形式,村里成立了旅游專業合作社,目前年接待游客15萬人左右,通過觀光農業把村民農閑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有效帶動村民共同致富。今年,鎮黨委、政府決定將村打造成以旅游為主的民俗村,計劃對其進行整村環境打造,新建購物廳、演藝廳等,以提升村接待游客的能力。
(二)建立健全配套設施,完善服務體系
完成賓館二次招商工程建設工作。該項目已完成投資4,000萬元,完成賓館的購置及內部裝修工作,目前已完工并于2013年8月開始對外運營。賓館現有客房154間,能夠一次性接待游客308人次,年接待可達近3萬人次,賓館的運營大大提高了鎮的旅游承載力,為鎮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三)加強引導,培養適應旅游業發展的人才
屬于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由于受環境的影響,人民群眾的思想意識不高,存在“等、要、靠”的思想,對發展旅游業極為不利,要改變他們的思想狀況,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在這方面我們的主要做法有兩點:一是引導那些思想開放,有經濟頭腦的農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發展與旅游業配套的經濟產業;二是扶持有藝術特長的人民群眾組建民間文藝團體,提升旅游文化品味。
(四)加大宣傳力度,打造旅游品牌
在對旅游產業的宣傳上,通過精心策劃,除借助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外,制作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平臺,借助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創新宣傳方式,加強宣傳促銷力度,全力打造鎮的旅游品牌。一是拓寬宣傳渠道。加強與網絡、報紙等媒體的合作,擴大旅游宣傳面。二是加強宣傳品制作,利用旅游宣傳片、旅游畫冊等向外界宣傳我們自身的特點,突出特色,逐漸形成品牌。
四、存在的困難
發展旅游業,雖然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但還存在許多困難:一是“吃、住、玩”等服務體系還不完善,缺乏一定規模;二是群眾對發展旅游增加經濟收入的認識不夠深刻,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三是政府財力薄弱,難以承擔旅游環境改造所需資金。能否爭取進入特色城鎮化建設,爭取資金以提升的旅游接待能力,真正做到山上游人、山下留人。
五、對全縣旅游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是繼續以招商引資上項目為工作重點,通過項目建設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游客接待能力和水平。
二是我縣旅游行業市場經營還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著不規范經營現象。為此,我縣應將加強旅游行業監管,通過依法行政,打擊不正當經營行為,凈化旅游市場,規范旅游市場運行。
三是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隨著我縣旅游業不斷發展壯大,必將需要懂項目、懂經濟、懂管理等各種旅游專業人才。因此,將通過外地引進、本地培養、異地交流、公開招聘等多種方式,吸納、培養旅游人才,使旅游人才資源得到加強。通過上述做法,把我縣的旅游產業做大做強,真正成為拉動我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