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案例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案例教學法
(一)案例教學法的內涵案例教學法是20世紀20年代哈佛大學首創的一種培養創新型管理人才的重要教學方法。它是一種教師與學生直接參與,共同對疑難問題進行討論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力圖把學生置于一個實踐者的立場上,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分析決策,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方式。所以,它的重點在于重視學生分析和思考的過程,而不是尋找正確的答案,以此培養學生批判反思意識、團結合作意識,以及多向的、發散的思維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的理論框架建構主義(construction)是瑞士皮亞杰在研究兒童認知發展的基礎上最早提出的,其主要內容是雖然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人們對于世界所賦予的意義是主觀的;知識是人們以自己的經驗背景為基礎來建構現實和理解現實而形成的,它絕不可能由外部傳授而獲得。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案例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教學,其教學設計主要圍繞“自主學習策略、協作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兩個方面進行。前者是整個教學設計的核心——通過各種學習策略,激發學生去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誘發學生的內因),后者則是為學生主動建構創造必要環境(提供學習的外因)。
二、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途徑
“案例是符合一定的教學目的而編寫的”,教學過程主要是“學生之間的討論”,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分析技巧,進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群體與人之間的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案例分析教學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通過典型的事件引導學生在大學英語視、聽、說、讀中逐步建立起一套適合自己的嚴密的邏輯方法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社會洞察力。以下著重探討教師如何在聽,說,讀,寫四個環節的教學中挖掘以及導入案例的方法。
(一)聽力教材中的案例Hall說:人們對文化的理解其中一個障礙是“各種文化本身就包含的障礙以及由此造成的偏見。”聽力也是如此,在聽力課上學生越了解主題的文化,就能越準確的理解主題的內容。因此教師在上聽力課時,要注重東西文化差異的介紹和講解,以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減少因文化差異而造成的理解障礙,幫助學生在聽力中準確地轉換,切合兩種文化。讓在中國的英國留學生聽一則大約發生在1995年英國大學行政管理辦公室的對話:參與者:一位已婚的英國女職員(下稱W)和一位來自東方國家的男學生(下稱S)。背景:東方國家的男學生懇請英國女職員給他一張停車卡,以便在校內停車。W1:I''''msorry,butyoucan''''tparkyourcarhere.S1:Why?W2:Well,asyouprobablyknowthatthespacehereisratherlimited,weusuallydon''''tprovideforthosethatliveinthelocalarea,butforthosewholiveinfarawayplaceslikeLondon.S2:Oh,whatapity.ButIreallyneedtoparkmycarherethisyear.Isthereanexception?W3:Yes,wedohaveexceptions.Weallowthedisabledandthepregnantwomentoparktheircarshere.(面帶微笑、語氣緩和地)Butyoudon''''tlooklikepregnant,doyou?S3:No,no,ofcourseIdon''''t.Idon''''tknowhowyouandyourhusbandgetpregnant.Butinmycountrywemennever.Weleavethatjobtoourwomen.W4:Well,well...I''''msorryIdon''''tmeanthat...youknow.Ijusthopeto...S4:Idon''''tmeantoberudetoyoueither.It''''sgoodofyoutomakeajoke.Butthisisnottherightthingtojokeabout.聽完這則對話,英國留學生會一頭霧水,W3中女職員不讓男學生失望的調侃居然會令自己陷入如此尷尬的局面,這時老師得讓學生思考交際失敗的原因。英國女職員不了解跨文化交際中面子價值觀的差異,沒有意識到東方社會的男性尊嚴是至高無上的,永遠不可侵犯。女職員的調侃令男學生丟了面子。因此S3和S4的反戈一擊,其目的也是為了維護東方男性的集體尊嚴,其言辭之激烈也就不難理解了。
(二)口語教學中的案例筆者在口語課教學中,曾在文獻[7]中碰到一篇大意如下的語言材料:一位女士因心臟有病去看醫生。該醫生是個新來的,不認識她。醫生與她作了如下對話:醫生:“你多大了?”病人:“哦,我不記得了。我盡力想想。”過了一會兒,該女子說:“哦,我想起來了。我結婚時十八歲,那年我丈夫六十歲了。也就是三十歲的兩倍。所以我也應該翻一倍,該是三十六歲了。”讀完故事后,教師問了許多自以為完全理解的學生:老師:“該女子到底多大?”學生(異口同聲):“四十八歲”。老師:“該女子為何這樣回答醫生的問題?”學生:“她想讓醫生相信她更年輕一些。”老師:“既然你們都能算出她為48歲,為什么醫生就不能?醫生相信她36歲嗎?”很明顯,根據英美文化,醫生這樣打聽陌生女人的年紀是不妥當的。但是鑒于當時特定的語境。該女人只得繞著彎子告訴醫生他的問題是有些唐突。因此,她的數學游戲不必當真。這只是將自己的年齡保密的權宜之計。該醫生聽了這樣的回答,當然不會相信這女人是36歲或48歲。
(三)閱讀教材中的案例大學英語教材中有著豐富的閱讀材料,我們的學生都是來自中國,然而他們所閱讀的內容大部分都涉及到英語國家的人文地理,風俗習慣,價值觀念以及宗教等許多跨文化因素。要讓學生真正能夠理解他們所讀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懂得如何在教學中挖掘教材中的東西方文化異同,從而有效地導入和滲透跨文化知識。例如:在學習《大學英語》第三冊第四單元中:LadyHermitsWhoAreDownButNotOut時,有的學生對課文中“……ifshecloseyourdoorwayasherplacetosleepinthenight.Itisasnormallyhardlytoturnherawayasitisalostdog.”這句話不太理解。這時,教師就應該切入話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趕走一只喪家之犬是不道德的呢?這就可以很好地導入中西方文化對狗的不同看法。
(四)寫作教材中的案例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在上寫作課時也要注重文化導入,教師結合課文教材中的寫作導入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在西方,你若想表達對女孩的愛,教師在寫作課上引導學生用英語那種直截了當、開門見山的“直線式思維”(linearthoughtpatternortop-downpattern)寫作,其模式:request-background-confirmationofrequest(optional),比如:你要對英國女孩表示愛慕之心該如何表達。Iloveyoubecauseyouarebeautiful,likealilyinaspringgarden.表達者非常簡潔明了地表達了自己對女方的愛慕之心“Iloveyou”,然后再作進一步的解釋,“我愛你,因為你很美”,(有多美?)“就像春天花園里盛開的百合一樣美”。在領略英語直線式思維模式的同時,再讓學生反觀一下漢語螺旋式思維(circularthoughtpatternorbottom-uppattern)的表達模式,其模式:backgroud-hint-request。正如膾炙人口的中文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所寫的:“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我的情也真,我的愛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雖然歌詞中沒有直接表達“我愛你”,但大家自能體會到字里行間蘊含的那種含蓄、委婉而又躍然紙上的愛意。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知、領會因為兩種語言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表達方式有所不同。
作者:林雪蓮單位: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