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域分析與規劃的案例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適合高年級的綜合性課程區域規劃是一項綜合性、區域性、戰略性、政策性較強的工作,與此相關的“區域分析與規劃”課程內容涉及經濟、社會、政治、自然、文化等方面,其中還有許多技術與工程方面的理論和知識。課程強調綜合性和區域思維,基本都安排在高年級學習。因為規劃專業學生在低年級接觸最多的是城市小范圍的建筑和規劃設計,因此,對于涉及研究大范圍區域問題的課程一般安排在高年級開設。可以讓學生從小范圍的城市設計逐步過渡到大范圍的區域研究,逐步學會宏觀、綜合、系統的區域思維方法。
2.難以進行真實的區域規劃實踐規劃實踐是城鄉規劃專業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所有空間規劃設計專業教學的特色之一。由于區域規劃研究的對象“區域”本身就是一個復雜巨系統,要素繁多而且復雜,編制規劃通常要一年甚至數年時間。而“區域分析與規劃”課程只有幾十個教學時數,學校的教學實踐經費又極為有限,學生實地實習時間也有限,所以“區域分析與規劃”的課程實習,多數都只能在校內“假題真做”,進行專題性或概念性的實踐教學。
二、案例教學在“區域分析與規劃”課程中的應用
從“區域分析與規劃”課程教學需要出發,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教學等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特別是現代教育的信息化、網絡化,知識的日新月異,教師更應采用新的教學手段教學,調動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1.案例分析規劃理論課基本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更加直觀明了。案例的選擇要注意代表性和典型性。國外的案例,如紐約大都市地區規劃、大倫敦規劃、巴黎城市地區規劃、莫斯科城市地區規劃等。國內的案例可選擇多種類型,如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案例,如珠江三角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長三角區域規劃;中西部的規劃案例,如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成渝經濟特區規劃、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等。教師通過介紹案例,可以拓寬學生區域視野,加深學生對區域差異的認識。通過典型、真實案例分析,學生能對地區情況有更加直觀的了解,加深對規劃理論、規劃方法的理解,并對現實問題產生興趣。案例剖析是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的橋梁,既可以深化擴展教學內容,又可以彌補教科書中的不足。
2.案例討論區域規劃的案例討論適合規劃理論部分,可以和問題導向型的教學方法相結合。教師可根據教學重點內容,結合各地區區域發展實際情況,提出討論主題,讓學生預先閱讀材料,充分準備。可用案例如大珠三角規劃、廣州市戰略規劃、三舊改造、廈深高鐵對區域經濟作用、某市創意產業園區評價等,選擇其中之一,組織課堂討論。案例討論前,要求學生做好充分準備。案例討論中,要讓學生自由發言,分析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措施。這樣,可以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爭辯能力。案例討論中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在討論前要精心篩選案例、提出主題,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引導、防止跑題。教師還應總結點評,理清有關的概念,闡述爭論中有關的理論和知識,把握好案例討論最后一個環節。
3.案例模擬實踐“區域分析與規劃”課程只有幾十個學時,限于本科生的教學時數與經濟能力,基本上是采用“真題假做”的方式進行實踐教學。“真題假做”是案例模擬化的教學方法,可選取學生熟悉的本地的市、縣或鎮,作為區域分析和規劃的具體對象。鼓勵學生自主搜集規劃需要的相關資料。區域規劃的“真題假做”要求學生多畫圖,從區位圖開始,到現狀圖、空間結構圖,最后畫出總體規劃圖,用圖說話,讓學生經歷整個規劃流程。限于現狀認識及資料的有限性,學生的規劃方案只能是粗線條的和概念性的表現。通過實踐,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讓學生掌握區域規劃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達到基本技能的訓練。
三、結論
當前,城鄉規劃專業正處于轉型發展的新階段,“區域分析與規劃”課程的地位和作用顯著提升。面對新形勢的要求,需要完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區域分析與規劃”課程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良好、活躍,學生自主參與度高;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實際動手規劃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區域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教學效果。
作者:魏衡單位: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城市建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