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案例教學的管理類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基于案例教學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強調,要通過全員參與式學習、互動協同式學習、管理場景式學習,實現知識的傳遞與學習,促進多元認知發展。在分析混合式教學的內涵與特征的基礎上,構建基于案例教學的混合式教學環節和“形成性評價”課程考核體系,通過樹立“互聯網+成果導向教育”的教學理念,構建“學生生成內容”虛擬學習社區教學模式,創新在線學習活動設計,提高混合式教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案例教學;線上線下教學;混合式教學
一、案例教學的混合式教學的內涵與特征
混合式教學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顛覆,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1.案例教學的混合式教學的內涵
混合式教學的內涵,經歷了從技術的應用層面到教學策略與方法的混合層面最后到學生的學習體驗層面的演變[2]。基于案例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是圍繞案例展開的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一種情景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創造一種高度參與性的、個性化的學習體驗。講授要發揮作用需要一定的時機,需要在講授之前先讓學生進行相關的探索性活動,幫助學生形成該領域的辨別性知識[3]。基于案例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有效地為學生提供了探索性活動的場景,從而發展這種辨別性知識。
2.案例教學的混合式教學的特征
一是全員參與性學習。由于受到授課課時的限制,傳統的線下案例教學多數采用小組討論、再由小組推選一位同學進行匯報,這種形式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每位同學參與度不一致,一般都是“能者多勞”,其他同學少勞甚至不勞。線上案例在討論區每位同學都可以暢所欲言,老師根據后臺學生發言的內容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給予評分,這在某種程度上避免了以小組為單位的小組內成員分數一致的“不公平性”,也因此能鼓勵學生全員參與到案例教學中來。二是互動協同式學習。學生分享到線上討論區的答案是可以被其他同學看到的,通過對參與案例混合式教學課程學生的觀察,學生在對案例進行思考探究時,往往會閱讀線上討論區其他同學的回答,這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對于問題的深入思考,通過思維的碰撞能夠產生新的觀點。在不斷迭代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批判性思維與高階能力得到培養[4]。三是管理場景式學習。管理類課程需要給予學生關于企業管理的整體認知,需要學生能夠最終將所學知識運用到企業的經營與管理實踐中,但是單純的理論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這一需求,學生在學習了相關知識后,很難將所學知識聯系現實問題,而案例教學能夠為學生構建一個虛擬學習社區,創造情景化學習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問題的思考與探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促進知識的應用與轉化。
二、案例教學的混合式教學環節的構建
案例教學的混合式教學環節的構建,通過線上課前案例——線下講授討論——線上課后案例的設計,實現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閉環設計。課程案例分為課前案例和課后案例,都在線上展開,約占總課時的40%,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線下教學主要是課程講授和案例討論講解,提升學生對于知識點掌握的高度和深度。
1.線上課程設計
(1):“課前案例+課件資源+線上討論”。課前案例一般為內容篇幅較短的案例,將課程所要講解的重點問題進行分解并融入到案例中,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前進行相關的探索性活動,對即將展開的課程有一定的思考,開展問題導向式學習并進行線上討論。線上討論以個人為單位,在討論區回答案例問題,這種形式可以確保每個人都能參與到案例討論中來,彌補了小組討論參與度低的問題。同時,課前案例能夠引發學生深度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使學生愿意全身心參與到在線學習中來,實現有意義的學習。
2.線下課程設計:
“線下討論+課程講授+課堂展示”。線下課堂教師先組織學生對案例協作探究、互動交流,再講授課件。線下的課堂講授更注重教師和學生在授課過程中的情感互動,教師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對課程進行調整,學生也可以在講授過程中提出問題,線下講授可以更好地與學生互動,對學生開展個性化指導。根據課程的需要,可以設置課程實訓環節和實訓內容,學生在課下準備并進行課堂展示。
3.線上課程設計
(2):“課后案例+線上討論+知識拓展”。在經歷了課前案例——線下討論講授環節后,設置“課后案例+線上討論+知識拓展”。課后案例+線上討論還原真實的企業管理場景和焦點問題,讓學生了解企業運行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將所學理論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將知識進行內化,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科學決策和采取行動的實戰能力。知識拓展主要包括拓展性視頻、拓展性報告和拓展性閱讀,用于幫助學生進行課外的學習,對課程內容進行有益的補充。
三、案例教學“形成性評價”課程考核體系的構建
形成性評價注重考核學生的學習過程,線上評價包括簽到、課程音視頻、章節測驗、資料模塊的閱讀、課堂互動和討論等環節的測評,占課程考核的40%。線下評價由若干案例組成試卷,主要考核學生運用已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占課程考核的60%。案例教學的線上評價以資料模塊的閱讀、課堂互動和討論、章節測驗為主,簽到和課程音視頻為輔。資料模塊中專題閱讀總時長達到要求為滿分,閱讀環節時長的限制主要是評價學生閱讀案例的情況,是自己閱讀而不是直接回答討論問題,占比20%;課堂互動參與投票、問卷、搶答、選人、討論等課程活動可以獲得相應分數,此環節應為課程評價的主要部分,學生在案例閱讀后通過參加課程活動參與分享進行互動,占比40%;章節測驗只計算為任務點的章節測驗,取學生章節測驗平均分,未做測驗按0分計算,此環節主要考查學生對于本節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占比20%;簽到按次數累計,每簽到一次+1,占比10%;課程音視頻全部完成得滿分,單個音視頻分值平均分配,這個環節主要是進行學習的知識拓展,占比10%。案例教學的線下評價采取線下測試的方式,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提升案例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效果的思考
案例教學的混合式教學要想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需要教師重新審視混合式教學理念,設計混合式教學內容和環節來提高教學效果。
1.樹立“互聯網+成果導向教育”的教學理念。“成果導向教育”強調學生系統化教育后獲得怎樣的能力,著力實現三個轉變:從教師中心轉為學生中心;從學科導向轉為目標導向;從質量監控轉為動態監控[5]。樹立“互聯網+成果導向教育”的教學理念,首先,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混合式教學不是對線下課程簡單地照抄照搬到線上,而是基于新的教學目標對于課程的重新設計,因此,要求教師樹立“互聯網+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對其進行準確定位。其次,轉換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傳統的教學教師是課程的講授者,學生只要坐在課堂上傾聽,即可完成學習任務,課程的考核也是“一卷定乾坤”,學生是課程學習的被動接受者。“互聯網+成果導向教育”要求教師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和教學環節的構建,教師負責搭建場景,學生參與課程討論和課程探究,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
2.構建“學生生成內容”虛擬學習社區教學模式。“學生生成內容”的虛擬學習社區的創建思路主要來源于“用戶生成內容(UGC:UserGeneratedContents)”,是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創建一個類似于“知乎”的知識問答社區。在虛擬學習社區背景下,教師的主要任務可以是搭建符合教學需求的多元化的社群場景,并不斷更新場景,創建話題,設計互動方式,引導互動體驗,學生通過虛擬學習社區平臺創造內容、持續互動,實現學習價值共創,屬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創新。虛擬學習社區平臺的搭建可以由老師為主導也可以以學生為主導,鼓勵學生自己改編案例、創建話題并就某一話題進行交流探討,學生既是話題的創造者又是問題的解決者,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進行頭腦風暴,迸發新的學習思路,為學生創建自主學習的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課堂參與度。
3.創新混合式學習活動設計。一是在軟件選擇上,目前的線上教學軟件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個是課程錄制式,以中國大學慕課為代表。這類軟件教師需要在課前將講授視頻錄制上傳,學生在線上聽老師事先錄制好的課程并參與教師設計的其他教學活動。另一個是現場直播式,以“釘釘”為代表。此類課程教師在軟件上進行現場直播,同時上傳學習資料,學生參與學習進行互動。教師根據課程需要選擇一種線上教學軟件。二是在課程設計上,教師可以將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分解,分解成具有層次性和遞進性的學習任務,教學活動環節可以更加多元,如,根據課程學習目標的需要,設置案例討論環節、視頻觀看環節、課堂測驗環節、搶答選人環節等。學習活動在不同的章節有不同的體驗,讓學生保持學習的熱度和參與度。三是在評價方法設計上,采取多元維度測評學生的學習效果,初期可以對不同班級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或者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用以檢驗課程設計的可行性和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4.對混合式教學設計進行持續改進。案例教學的混合式教學,其中的案例部分應進行及時更新,向學生展現更多與現代企業管理接軌的案例,當然,這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要轉變角色。案例教學并不會讓老師的教學工作更為輕松,“一堂案例教學課應該是一場精彩的演出,教師的工作是編劇、導演、主角之一。任何環節投入不到位,都將讓同樣作為主角的學生施展不開,作為觀眾覺得味同嚼蠟[6]”。另一方面,教師要加大對于案例編寫的投入。教師應該多閱讀和案例教學相關的書籍,同時了解更多關于企業運營的實際與發展現狀,將最新的企業管理實踐展示給學生,從教學案例的數量保證和質量提升兩方面下功夫。
作者:弓萍 單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