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命安全教育與體育教育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安全事件頻發
中小學生的活動范圍較小,通常為“家庭———途中———校園”的單調路線,由于安全意識不足,加上周圍環境影響,常常有安全事故發生。對2012年某市的中小學安全事故調查結果分析,可將事故分為四大類:災難類事故,如踩踏、交通、房屋倒塌、溺水身亡等,占了47%;社會安全事故,如校園傷害、打架斗毆、宿舍失火、自殺等,占了44%;自然災害,如地震、洪水、暴雨等,占了6%;其他事故占了3%。其中,交通和溺水占得比例最大,分別為20%、18%,校園斗毆次之,占了15.7%。
2.自救能力較弱
自救能力是一個人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受多方面原因影響,如家庭、學校安全教育的缺乏、周圍環境復雜等,中小學生的自救能力極其薄弱,是引發生命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2012年某市的中小學生自救能力調查結果顯示,未開展應急自救教育學校的比例高達73%,而不能獨自使用防火器材的學生要占近90%,了解人工呼吸卻不會具體操作的學生占了87.5%,熟知火災中如何采取相應措施的學生僅為26%。
3.生命安全教育落后
傳統的教育多偏重知識的傳授,在生命安全方面比較被動消極,相應的工作做的不到位,許多中小學對生命安全都很重視,如通過校園廣播、板報等形式普及相關知識,但大都流于形式、紙上談兵,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多是說教式傳授的理論,難以起到實際作用,也有學校會組織一些應急自救活動、消防演練等,但隨意性較大,且沒有完整系統的預案,在實際遇到危險時,學生往往不知所措。
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育意義重大,與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密切相關。從生命學的角度看,生命是在不斷發展的,人體機能需要依靠物理運動來維持延續,而體育的起源就在于促進生命健康,延續生命。針對之前體育教育地位較低的狀況,新課改對此做了調整,提高了體育教育的地位,開始從不同學科探索體育教育的價值,重新解讀體育教育。首先,在課程安排上,應保證體育課應有的比例,對課堂時間進行合理安排,以增強學生的身體健康為直接目標;其次,應重視安全教育的普及,除了具備治療普通體育傷痛的能力,還需注重如何調節心理、保持心理健康及其他方面的知識。另外,包括對生活中常見的突發事故,如火災、交通、地震等,學生應盡量掌握相應的解決能力。
三、如何促進中小學生生命安全教育與學校體育教育的契合
1.體育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極為關鍵,為保證生命安全,首先應在體育教育中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思想,加強對生命安全教育理念的重視。以往的體育教育中,體育課常作為學校的一種模式化訓練,較為單一,阻礙了學生個性的多向發展,而且在精神和情感方面涉及不深。對此,學校應回歸體育本質,探尋體育教育的實際意義,認識到生命的可貴,將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這既是學校教育改革的必然結果,也是體育功能深化趨勢的體現。無論從哪種角度,學校的體育教育都應將“以人為本”和“安全第一”作為體育的基本。
2.組織管理機制
生命安全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追求。尤其是體育教育,不但有其社會性,還有顯著的生命性。從國內中小學校的生命安全教育現狀來看,組織管理機制存在很大缺陷,如負責學生安全的機構,有人認為該由保衛部負責,也有人認為是學生管理部門的責任,而體育部門只是負責課程的教授及體育活動安全,由于在認知上偏差較大,增加了安全教育統籌管理的難度。關于生命安全教育的責任擔當,體育教育固然很是重要,但需要其他各方面的積極配合,這就要求建立起比較完整系統的生命安全教育防范聯動機制,包括體育、醫療學生管理、心理咨詢、安全保衛等多個部門,明確各自的分工,制定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
3.體育課程目標
將“安全地展開體育活動”作為體育課程目標,顯然已經不能符合當下要求。為此,必須增加“生命安全”這一目標,在不同的階段,提出生命安全教育的具體目標,并逐步實現。同時,應開拓有關教材體系,形成新的生命安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和社會適應5大新課程目標。對以往的被動式保護教育加以改進,形成主動的、全面的生命安全教育機制。
4.體育課程內容
體育課程是具體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平臺,尤為重要。新課改對過去的“唯成績論”進行了改革,為生命安全教育和體育課程的契合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體育課程的內容多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在本質上與生命安全教育是一致的。因此,在體育課上,應將生命安全教育中珍愛生命、應急自救、運動安全等內容與體育活動相契合,促進學生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結束語
人的生命與體能、心理密切相連,為保護生命安全,可通過體育鍛煉等方式實現。針對中小學生生命安全教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應對其仔細分析,并積極采取相關措施促進生命安全教育和學校體育教育的契合,進而更好地維護中小學生的生命安全。
作者:付密軒單位: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海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