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唐僧對班級管理的啟發(f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班主任首要的任務(wù)是確立班級目標定位,然后帶領(lǐng)班級全體同學全力以赴去實現(xiàn)。班主任要有信念,學生要有信心。這就是唐僧給我們班級管理的第一個啟示。
退居幕后,無為而治
班級是學生的舞臺,班主任不是演員,而是導演;班級是學生的賽場,班主任不是運動員,而是裁判員。因此,班主任要盡量往后退,把舞臺和賽場留給學生,讓學生盡情施展才華??梢哉f,在漫漫西行途中,每遇到一條大河、看到一座高山、經(jīng)過一個城池村莊,作為班主任的唐僧總是問學生這是什么,那是什么,似乎什么都不知道。這和周游列國的孔老夫子形成鮮明對比——一路上,總是學生向老師請教問題,孔子侃侃而談,誨人不倦,傳道授業(yè)解惑。然而,作為大唐御弟、從眾多高僧中脫穎而出的首席取經(jīng)使者,唐僧真的這么無知?其實,西行前唐僧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對整個西行途中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各地文化全部了然于胸。他又怎么會不知道呢?他知道!他之所以要問徒弟,無非是希望弟子們要富有探究精神,并在不斷地探究中獲得成就感并堅定西行的決心和意志,這正是唐僧管理團隊的智慧之處。他只是把自己當做一個傾聽者,把徒兒們推上前臺。學生學會了學習,這不正是做老師的最高理想嗎?
知錯就改,不計嫌隙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一個班級也不例外。取經(jīng)團雖然連人帶馬五個成員,但在西行路上也有很多恩恩怨怨。作為班主任的唐僧和大徒弟孫悟空的矛盾比較突出,為了管住孫悟空,唐僧的法寶就是念“緊箍咒”。而好多次對悟空的處罰又是二徒弟豬八戒攛掇挑撥的。因為矛盾的激化,孫悟空離開過師父三次。第一次離開是在第十四回里。唐僧剛收孫悟空不久,遇到六個剪徑的大王,被孫悟空全部打死。唐僧對孫悟空進行嚴肅批評后,孫悟空離開了師父后,跑到東洋大海喝茶。后經(jīng)東海龍王的勸說,又回到師父身邊。這是孫悟空因為聽不進批評,唯一一次主動離開師父。第二次離開是在第二十七回里,孫悟空因為“三打白骨精”惹惱了師父,加上豬八戒的挑撥,唐僧念了三次緊箍咒,趕了孫悟空三次,顯得非常的無情。孫悟空離開后,唐僧遇上黃袍怪,后被黃袍怪變成老虎。白龍馬因救唐僧被黃袍怪打傷,勸豬八戒去請孫悟空來降妖救師。后來“豬八戒義激猴王,孫行者智降妖怪”。救出師父后,師徒冰釋前嫌。第三次離開是在第五十六回里,這次是師徒矛盾的總爆發(fā)。唐僧這次又遭遇強盜打劫,孫悟空打死強盜后,唐僧師徒大吵一場,遂“孫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師徒都面是背非?!睂O悟空離開后,六耳獼猴出現(xiàn)了,這便是精彩好戲“真假美猴王”。真相大白后,“師徒們拜謝了,菩薩回海,卻都照舊合意同心,洗冤解怒。”可喜的是,這是唐僧最后一次趕孫悟空走。往后的路上,盡管又險象環(huán)生,但這個團隊再也沒有解散過。所以,有了矛盾并不可怕,只要我們有勇氣面對問題,知錯就改,不計嫌隙,矛盾就會解決,班級照樣發(fā)展。還有,同學之間也應(yīng)該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打小報告。班主任千萬莫要“耳根子軟”,有時候問題復雜,一定要弄清真相后再下結(jié)論,不要冤枉了學生。(本文作者:陳順華單位: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