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畢業生就業市場拓展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研究背景和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我國的人才需求出現巨大的空缺,政府為了緩解這一現狀,也為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戰略,自1999年全國高校開始實行高等學校擴大招生政策,所以在國家政策強有力的推動下,民辦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并得到迅速發展。因此,大規模地擴大招生規模使畢業生數量成倍地增加,2014年全國高等院校畢業生總數727萬。以武漢市為例,武漢市是全國高等教育大市,共有高等院校85所,其中近30所為民辦高等學校,占比30%。大批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這就讓本就處于弱勢的民辦高校畢業生處境更加艱難。本文從客觀實際出發,分析探討民辦高等院校畢業生現狀,拋棄固有的偏見歧視,找尋一條適合民辦高等院校的特色發展之路,拓展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促進社會公平和諧發展。
2國外發展現狀
一般來說,國外民辦大學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私立學校,主要以普及型模式和雙軌型模式教育為主。普及型的明顯特點表現為私立高等學校(民辦高校)在整個高等學校教育中占絕大部分,普遍為70%。由于政府的嚴格管理,大部分國家民辦院校發展較好,甚至已有趕超公辦的趨勢。以日本為例,日本在二戰結束之后,公開承認私立學校的“公共性質作用”,為了實現教育振興,在改進原有不足之處的同時,在政策法規上實行了政府撥款資助私立學校發展、建立健全私立學校法規體系、依法管理私立學校以及最大程度保證學校辦學自主權等各大舉措,強勢改變以往的公辦強于私立并打壓私立的做法。日本通過“私立學校公共化”這一做法,從根本上提高了私立學校以及畢業生的地位。至2013年,日本共有高校758所,其中595所為私立院校。后期發展為世界名校的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日本大學即為日本最著名的幾所民辦私立高校。這幾所大學在日本乃至世界聲名遠播,其畢業生畢業之后所享的待遇與公辦院校畢業生完全相同,甚至因為在政府與學校的大力發展之下,他們畢業之后就業的機遇可能比公辦大學更多。既然我國民辦高校畢業生在總體畢業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那么我們更應該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促進國內民辦高等院校的教育發展,真正實現教育大眾化。
3武漢市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困局
3.1用人單位的歧視偏見雖然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許多企業開始重視能力與素質,但是仍有許多企業無法擺脫對民辦高校畢業生消極抵觸的思想。即便除學歷外,學生的其他條件完全相同,甚至更優秀的情況下,這部分大學生也會由于個人學歷或者各種無關因素遭到用人單位的拒絕,或者是在求職過程中會受到用人單位的許多區別對待。更有甚者許多企業招聘直接將是否為“985“”211”一本、二本作為進入企業的直接標準,哪怕能力再強,但是由于是民辦院校學生,第一關都過不了,更不用說得到工作機會了。這種歧視與偏見根深蒂固由來已久,正是這樣,許多用人單位并不能將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一視同仁。
3.2民辦院校畢業生自身素質的欠缺民辦高校大學畢業生在面對招聘企業無法擺正心態,大部分民辦高校畢業生對于就業存在心理不平衡,社會經驗不足,導致畢業生趨向于朝著大中城市發展,基層不做,中高層拿不起,最終因為職位期望過高,這才形成了我們常見的“畢業就失業”的現象。
4武漢市民辦高校的實踐與探索——以武漢東湖學院為例
4.1學校介紹及就業率武漢東湖學院在2014年抓住機遇成為湖北省首批從“第三批次本科”招生升為“第二批次本科”,辦學能力不斷提高,也成為同類民辦院校中辦學佼佼者。據教育部統計,2014屆武漢東湖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為92.39%。
4.2畢業生就業市場拓廣實踐
4.2.1專業設置及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武漢東湖學院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重要手段,高效嚴格地規范管理。在夯實基礎之后,武漢東湖學院還在教學中改革培養方案,強化各學科模塊的教學特色,對新入校的學生介紹專業發展走向,而對于畢業生或者即將畢業的學生,學校院系會開展心理疏導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畢業生樹立了正確的就業心態。
4.2.2促進創新創業,跟尋政策發展武漢東湖學院根據武漢市政府對于就業市場拓廣的規劃以及創新創業政策,成立了大學生創業中心,讓還在大學中的對創業有興趣的學生提前接觸創業、開始創業,由學校提供部分的資金支援創業公司建設,學校老師無償為學生解答疑難,一系列措施,使得武漢東湖學院部分畢業生在畢業前就可以體會到創業,這樣既可以緩解他們的就業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對創業的興趣,拓展了畢業生的就業市場。武漢東湖學院還積極與企業合作,由學校出面與各企業直接簽訂合約,為各企業直接輸送專業對口人才。武漢東湖學院與大唐移動、東風汽車變速箱有限公司等企業訂立直接的合約關系,增加就業崗位,促進學生就業。
4.2.3學校發展迅猛,帶頭擺脫社會歧視武漢東湖學院作為民辦院校一直在不斷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自2014年作為湖北省首批民辦獨立院校由“第三批本科招生”升級為“第二批本科招生”。武漢東湖學院作為全國首屈一指的民辦院校,一直從自身做起,增強自身實力。學校還積極主動地與各企業聯系開辦招聘會宣講會,一方面為畢業生緩解了就業壓力,另一方面為學校自身的發展做了很好的宣傳示范。通過使自身強大減輕了許多社會對于東湖學院此類民辦學校的歧視偏見。
5改進措施
5.1政府增加支持力度通過對比國內外的經驗我們可得知,民辦教育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優點,教育更加自主更加實際地貼近學生的發展。民辦高等院校的發展也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重要的一環,既然有用,那就要重視,如果占武漢市高校畢業生人數30%的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不解決,那么武漢市經濟社會發展必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政府可以根據民辦院校發展的實際針對性地制定一些適合它發展的就業政策,比如:加大對民辦院校的扶持力度,增加對民辦院校的財政投入,增加武漢市的實習崗位,并且鼓勵企業與民辦高等院校合作發展,加強畢業生的技能培訓,增加監管力度,使所有促進措施落到實處等。
5.2用人單位樹立科學的用人觀用人單位對民辦院校學生存在偏見,認為民辦院校“文不比公辦,技術不達專科”,這是導致民辦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因素。用人單位應樹立正確的用人觀,構建公平的選人用人機制,學歷固然重要,但是放在招聘第一位的應該是能力而不是學歷,真正做到選擇對的,為公司做實事的有貢獻的員工。同時,在現有的經濟形勢下,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用人單位應該加強人員的儲備,增加企業發展活力。民辦院校不是一天就能發展起來的,我們社會和用人單位應該采取更加包容的態度,不應該帶有偏見和歧視地對待民辦高校學生。
5.3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武漢市民辦高校畢業生大部分家庭條件較好,對于市場上平均3000元的工資有輕視的態度。大多愿意找福利高、工作輕松并且受人尊重的崗位。這種心態就容意造成畢業生與企業互選過程中的企業招不到員工,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況。所以,畢業生應該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先就業后擇業,打好基礎,積累經驗,如果盲目尋找較高與自身不符合的職位,這樣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得不償失。
作者:張程薇 陳菲 單位:武漢東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