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創業意向、創新能力與創業認知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為深入了解現階段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業認知和創業意向及其影響機制,研究團隊通過問卷調查及計量分析,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創業認知和創業意向的諸多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通過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可以發現:現階段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在性別、創新能力、創業認知上均存在一定差異。大學生自身創新能力和創業認知的引入對預測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均有顯著作用,能夠在個體主客觀條件以外較好地解釋個體創業意向的變異。
【關鍵詞】
大學生 創新能力 創業認知 創業意向
一、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產業結構逐漸轉變,我國面臨著較為嚴重的勞動力就業和再就業問題。鑒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加上愈發強大的就業壓力,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這也成為新時代社會關注的焦點。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那些敢于挑戰傳統觀念和行業的大學生們選擇了創業作為自身職業,這成為了大學生傳統就業以外的新現象。這種通過創業實現就業的新型就業模式逐漸被社會所接受和鼓勵,也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的新道路。在這樣的形勢下,國家也把創業作為帶動就業的主要措施,鼓勵全民創業。大學生不僅僅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和強烈的創新精神,還具有可以證明自身價值和追求理想的能力和信心,無疑是從事創業活動的巨大潛在群體,成為國家引導和鼓勵創業的重點對象。近年來國家和各級政府相繼給大學生提供各種創業指導,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這些政策指向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關注,開始研究大學生創業方面的意向、能力和認知情況,以配合政府的政策導向并給予科學的政策建議。由此可見,激發大大學生創業意向、學生創業意向、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大學生創業認知,對高校的創業教育意義重大。
二、數據來源與描述性分析
1.數據來源
以互聯網為平臺將先前設計的問卷逐題制作好并,并通過網絡媒介發放問卷。該問卷所在的網絡地址由小組成員分別擴散至各大網絡和手機社交平臺,推廣并歡迎廣大在校大學生、研究生們進行來訪與填寫。由于網絡問卷可以擴散至全網絡,面對廣大網民及對本研究有興趣的在校大學生,所以調查的樣本隨機性比較好。
2.描述性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收集到了有效樣本174個。在樣本總體中,男性比例約為44%,女性比例約為56%。樣本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5年左右,現平均年級為大學本科三年級左右。就樣本所在大學專業分布情況來看,以理工科約40%和管理類約35%居多,文體、農林、醫學和其他專業的比較少。關于大學生創新能力情況。大學生普遍都對新事物抱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能驅使著大學生進行一些比較有創新性的日常行為活動,但也只有少數人能夠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不知疲倦地去進行創新和探索;從受訪者創新項目參與情況表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對創新項目根本沒有興趣的學生只是少數,同樣熱衷于各種創新項目的學生也是少數。關于大學生創業認知情況。大學生對宏觀創業環境的認知比較缺乏,對于自我創業意識的評價卻比較深刻,所以我們認為大學生并不是沒有創業的意識,而是缺乏認知創業環境及外部市場行情正確且科學的渠道和方法,這也給我們后面的研究提供了些許線索。關于大學生創業意向情況。大學生總體有傾向于畢業后創業的意向,雖然選擇非常符合的人不是很多,但是與之相比非常不符合的人還是更少的。
三、創新能力、創業認知及創業意向的影響機制
1.模型主要變量的描述
將調查數據簡單統計就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新能力、創業認知和創業意向均呈倒U型分布。從定性角度來看,不同特征的大學生有不同的創新能力、創業認知及創業意向,且對于特定的大學生而言,創新能力將與創業認知一起對其創業意向產生影響。參考前人研究,我們可以將個人特征、創新能力、創業認知作為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三大要素,其中個人特征包括學生性別、學生所在年級、學生所學專業等。表1.創新能力、創業認知、創業意向的分布差異從創新能力、創業認知、創業意向的分布情況(綜合得分取值區間均在1~5之間)來看,男性普遍比女性在創業問題上有更高的興趣和打算,可以假設男性的創業意向比女性要明顯來得強烈。從各年級的情況來看,年級變化與創業能力、創業認知、創業意向沒有明顯的關系,不過因為樣本數量有限,樣本的年級分布并不是很均勻,所以僅僅從分布情況表來看還不能判斷樣本學生所在年級對各變量的影響。
2.創業意向分步回歸
在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的模型中,應該包括的變量主要有性別、年級、專業虛擬變量、創新能力以及創業認知。考慮到問卷調查時提問的順序以及計量分析在本研究中的意義,所以將個人特征、創新能力和創業認知依次加入模型,分步進行回歸估計,并比較變量增加前后參數的變動情況及模型整體的擬合度。根據回歸結果,可以發現隨著主要變量的依次加入,模型整體的擬合度逐步上升,說明對于創業意向而言,創新能力和創業認知的作用非常顯著。就性別差異來看,隨著主要變量的加入,系數逐漸變小,但其系數一直顯著為正,說明與女生相比男生有更為活躍的創業意向。就年級差異來看,隨著主要變量的加入,系數始終穩定在-0.1左右,且最終在5%的水平上顯著,說明隨著年級的提高,大學閱歷的增加使得大學生們的創業意向逐漸消退,經過更多學校學業的體驗及校外生活的歷練,學生們越來越不愿意畢業后進行創業。就專業差異來看,相比其他專業而言,文體、理工科、農林、醫學、管理類專業的大學生在創業意向上都沒有顯著的差異,因此在后面的實證分析中可以將專業這一虛擬變量從模型中省略。就創新能力差異來看,雖然其系數在創業認知變量加入后變小,但創新能力在1%的顯著水平上始終為正,而且與前一步回歸相比創新能力變量的加入使得模型整體的擬合度提高,說明創新能力對創業意向有正向的幫助。就創業認知差異來看,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且系數大于其他任何一個主要變量,并且使得模型整體的擬合度提高到了0.5以上,說明創業認知對于創業意向的正向作用比創新能力的影響要大。在整個創業意向影響因素回歸模型中,性別、創新能力、創業認知的影響顯著為正,年級的影響顯著為負,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從大到小依次為創業認知>創新能力>性別>年級。
四、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1.主要研究結論
(1)創新教育普及率低,創新項目仍不火爆大學生創新能力作為學生未來創業活動的基礎條件,在目前看來是非常缺乏的。作為在校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來源,大學創新教育普及率較低,多數學校沒有能令學生滿足的創新實踐硬件及綜合平臺。與此同時,創新科技項目也沒有深入人心,一些大學生偶爾參加的此類創新實踐項目也僅僅是受到學校某些政策優惠的吸引,并不是發自內心地充滿興趣地去進行創新活動,因此對于大多數在校大學生而言,創新科技項目參與率不是很高,校園創新活動仍未被大眾所熱衷。(2)創業認知需要指導,創業環境還未完善創業作為就業的一個重要方面,其在高校教育的體制內并沒有一席之地。通過詢問在不同地方就讀的大學生可以了解到,在各大綜合院校中開設創業學等相關課程的高校少之又少。在綜合大學中創業課程都只能勉強存活,那對于普通高校和專業型學校而言,留給學生們自主創新和自主創業的教學平臺就更少了。在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在沒有成熟深刻的創業認知和科學正確的創業引導下,讓大學畢業生們完全暴露在還未完善成型的創業環境中,存活機會可想而知。(3)創業意向依賴就業,創業人才亟待培養大學生創業意向強烈與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創業與就業本身就具有替代性,即就業選擇互斥的情形。如果找不到好的工作,那就考慮創業作為尋找理想工作失敗的保險,這才是目前大學生們關于就業和創業所站的角度。有此想法的大學生不在少數,就業的人多了、創業的人少了,因此社會中的創業人才流失加劇,創新活動難以進一步發展。只有堅定不移地走鼓勵創新之路,高校才能實在地培養創業人才,國家才能帶領大學生們走出就業難的困境。
2.政策建議
(1)繼續鼓勵創新實踐環節,深入強化創新思維理念各大高校在繼續鼓勵創新實踐環節的同時,也應該改進創新實踐的激勵機制,使創新實踐更有針對性,讓真正有興趣和潛力的同學更好更方便地參與此類活動,以提高創新項目的開展效率并增加項目成果。將創新思維引入日常教學活動,深入到教師和學生中去,加強創新思維的宣傳,使得創新思維理念深入人心,創新思維成為習慣。(2)不斷擴大高校創業課程,努力營造良性創業環境高校創業課程可以與學分績點掛鉤,以此激勵大多數學生對此進行研究和學習;創業課程也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獎勵來吸引不同類型學生的眼球。高??梢耘c各類企業合作,開展工作就業創業等內容的專題討論,并通過一系列活動來與優質的就業創業平臺聯手,為本校畢業生提供良好的創業指導和就業渠道,力爭與政府一道營造良性創業環境。(3)科學引導就業創業觀念,堅持加大創業人才培養學校應該引導學生就業創業觀念的養成,并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引導學生關注就業形勢;在步入社會之前,科學的就業和創業觀對畢業生融入社會的成敗起到關鍵作用,同時大學生群體也只有在科學的引導下形成科學的創業觀念。從源頭抓創業觀念,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創新型人才,高校才能夠真正擴大對社會急需的創業人才的輸送。
【參考文獻】
[1]簡丹丹,段錦云,朱月龍.創業意向的構思測量、影響因素及理論模型[J].心理科學進展,2010(01):162-169.
[2]樂國安,張藝,陳浩.當代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J].心理學探新,2012(02):146-152.
[3]劉敏,陸根書,彭正霞.大學生創業意向的性別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1(06):55-62.
[4]錢永紅.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4):144-152.
[5]王漢清,況志華,王慶生,居里鍇.大學生創新能力總體狀況調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9):88-93.
[6]辛雅麗.大學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心理科學,2003(5):926-927.
[7]徐小洲,葉映華.大學生創業認知影響因素與調整策略[J].教育研究,2010(6):83-88.
[8]葉映華.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09(4):73-77.
[9]岳曉東.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之我見[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4-91.
[10]張云川,周雪敏,主登科,黃志敏,李丹.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武漢高校的調研分析[J].西部論壇,2011(4):27-34
作者:顧天竹 顧妤婷 單位:南京農業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