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是依據新常態下社會發展趨勢制定的,通過創新、創業精神的塑造,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職業觀念,為社會穩定發展提供內驅力?;诖?,文章以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可行性為切入點,指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路徑進行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引言
在國家政策的支撐下,雙創教育事業的開展已經成為現階段高等教育院校主要發展方向。通過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理念,激發出大學生創業的渴望,然后通過專業化、職業化的人才塑造,保證學生在學習及自我成長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推動社會的發展。從創新創業角度來看,基于教育院校教學工作的開展,可以作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體,以科技為驅動構筑出全方位的人才培養體系,符合新時代社會人才的培養規律,進一步提高校園教育與社會市場之間的對接性。但是從現有的高校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體系來看,其仍存在一定的誤區,造成創新創業教育實際的發展方向偏離預期軌道,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高校教育事業的開展。
一、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可行性
創新創業理念的建設與應用,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創業精神及其意識的引導,向學生傳達一種價值理念,保證大學生群體在成長過程中,可以更早地接觸到社會事物的運行本質,以縮減教育與社會之間過渡所呈現出的差距。從實際辦學來看,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更多的是以合作辦學模式為主,通過專業教育與企業崗位之間的鏈接,保證工作經驗與教育經驗的精準對接,進而通過社會崗位的需求對整個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正確定位。從大學生群體的發展角度而言,受到個人接受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特點,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開展,則可以有效對學生進行思維層面的轉變,令學生站在基于創新意識的起跑線之上,縮減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差異問題[1]。從大環境來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開展,則可真正切實到整個教育體系之中,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同時也可為社會崗位提供人才供給的可持續保障。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現狀
1.教育理念陳舊
雙創教育工作的開展,為高校教育工作樹立新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整合。但是從現階段高校雙創教育工作的落實情況來看,部分高校仍采用原有的雙創教育理念,其本身并未能針對社會發展趨勢,設定出相對應的雙創教育模式,這就造成專業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存在缺失問題。例如與雙創教學相關聯的課程,其本身定位不清晰,造成課程多樣化設置,難以滿足現階段特色化、專業化的教學需求,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雙創理念存在理解問題時,則此類問題體現到課堂學習中,將造成基于第二課堂的專項教育無法真正實現對學生的引導,甚至可能造成學生潛意識中的抵觸行為,不利于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
2.教師隊伍建設不完善
從現階段高校雙創教育教學隊伍的組建情況來看,部分創業導師只是針對相關領域具有較強的理論基礎,然而其在實踐方面存在一定的匱乏,特別是對于學術鉆研較強的學科來講,一旦理論教學占據主導地位時,將對學生的學習思維產生一定的局限,甚至是在后續崗位實習過程中,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概念所產生的認知,僅僅是停留在理論階段,而無法真正落實到實踐操作過程中,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嚴重問題[2]。與此同時,在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規劃時,其本身對于教師的依賴程度過高,特別是對于項目組建活動實踐的方面來講,學生本身思維不明確,再加上缺乏一定的實踐性能,將造成技術落后與實踐的現狀,如果教師在此過程中未能對學生進行針對化引導,這極有可能降低學生的創業信念,與實際教學方向相背離。
3.資源整合力度不足
從宏觀角度來講,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實踐是全過程作用于大學生群體發展過程中的,這就需要教學結果在拓展過程中,需要通過高校、社會以及地方政府的協同參與,才可構筑出基于政策支撐、資金扶持以及教育實踐的平臺,強化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保證學生在畢業以后可以通過創新創業來實現對人生目標的確定[3]。但是從目前高校雙創教育工作的開展形式來看,大部分高校得到政府政策以及資金的支撐,但是與企業合作力度較弱,這就造成人才在培養過程中,整個創新創業體系仍停留在活動講座、現場觀摩等方面,令雙創教育呈現出一定的表面化、形式化特征,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教育科研成果與科技生產力的轉化效率。
三、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路徑
1.校園文化方面
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開展是立足于學生成長體系之上的,在理念與實際教育效果轉化過程中,通過思想層面的延伸,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體會到創新創業所帶來的實際價值。為此,要想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則應以原有的校園文化體系為切入點,將雙創精神通過各類教學活動以及管理工作的開展,滲透到整個校園文化內涵中。這樣學生在不斷地學習與生活過程中,可以通過潛移默化的滲透效果真正實現創新創業文化的立足,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對于此,在實際宣傳過程中,可以通過政策以及雙創事例進行校園宣傳,令學生日常生活過程中可以了解到更多與雙創教學相關聯的知識,同時也可令職教人員了解到雙創教育對于學生發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在校園主環境的映襯下,提高全體師生的責任感[4]。除此之外,還可通過管理制度以及校園基礎設施,令學生隨時隨地感受到雙創內涵所產生的價值,這樣可以進一步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理念,滿足后續教育工作的開展訴求。
2.課程體系方面
在對雙創課程體系建設時,必須立足于人才培養目標之上,科學性地規劃出基于人才專業性、應用性培養目標所形成的各類教學框架,只有這樣,才可確保雙創教育工作的開展是可以正確支撐社會發展的前提。雙創教育工作在具體落實時,應整體圍繞學生,通過意識方面、精神方面以及能力方面的塑造,將雙創教育作為人才培養規律的借鑒主體,然后通過層次化的教育,令學生在不同階段可以領悟到新的雙創知識,同時在學生成長過程中也可以將自身的思維立足于整個雙創理念之上,實現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持續性更新。例如,在對大一階段的學生進行教育時,主要是針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基礎理念的教育及引導。因為大一學生剛步入校園時,其本身并未從原有的教育體系中脫離出來,甚至對自身專業級職業認知缺乏一定的缺失性,而通過創新創業之前的啟迪效果,則可以通過創新創業理念,令學生清楚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為后續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保障。在對大二到大三階段的學生來講,其本身是在基礎的知識教育之上進行專業化延伸的,此階段的大學生群體已經初步具備相應的職業觀念,可以依據專業學科在社會市場中呈現出的價值進行自主分析與判斷。此過程中則需要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開展,進一步貼合于學生的發展動態中,深層次地激發出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熱愛。這樣學生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可以對理論基礎進行實際運用。在對大四階段的學生進行教育指導時,其本是立足于專業出發點之上的,且受限于學生在畢業期間找工作或者是自行創業的影響,必須針對整體市場就業環境以及創業環境進行綜合性評估,以初期階段專業階段的引導,保證創新創業服務于學生主體,從而有效對各類項目進行支撐與合作,以提高大學生群體的創業能力。
3.師資隊伍方面
教師作為創新創業教育持續性開展的重要保障,其本身是以教學組織、教學實施以及教學引導,為學生群體進行服務的,保證教育目標與人才培養目標的對等性。從創新創業教育所涉獵的內容來看,其本身是作用于職業屬性、專業屬性、社會屬性等方面,通過各類學科內容的整合,保證每一項教育內容均具備科學性。當學生進行創業或者是就業時,則可通過扎實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技能來提高自身的就業或創業實力[5]。
4.實踐平臺方面
創新創業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其需要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對理論知識進行逐一認證,才可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面,深度解析出專業學科與職業創業之間存在的關聯屬性。對于此,在構筑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時,必須以整個專業為出發點,結合學生學習狀態以及市場發展趨勢,構筑出具有實踐屬性的教育活動,令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可以深度了解到整個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是否能夠達到預期需求?;趧撔聞摌I建設的實踐平臺,則可為學生提供全過程的教育服務,其本身是立足于專業教育屬性之上,通過科研成果與科學技術之間的轉化,保證各類教育活動的落實,精準貼合與學生學習發展以及高校教育發展中,進而令學生深度解析出專業及職業屬性,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落實,可強化專業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的對接性,通過課程教學體系、教學方法的制定,保障創新創業教育實施的針對性。
作者:沈偉兵 單位:泉州職業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