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保意識在初中化學中的滲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義務教育化學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懂得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去治理環境污染,合理地開發和運用化學資源。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把生態文明作為小康社會的五個奮斗目標之一。社會發展在改善了人類物質生活條件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和污染。學習化學既要懂得用化學知識造福人類,同時也要懂得用化學知識治理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環保問題已經成為一項戰略性任務貫穿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教育方面尤其重要。環境與化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環保理念,樹立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強環保的使命感,是每個化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化學教學的任務之一。那么,在化學教學中怎樣滲透環保意識呢?怎么才能更有效地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呢?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密切結合教材,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初中化學教材中涉及環境問題的知識點有很多,例如《我們周圍的空氣》、《碳與碳的氧化物》這兩個單元,都涉及到了空氣污染,在這兩個具體的教學中可以穿插具體事例、圖片、影像說明環境污染的嚴重性,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可將多媒體技術融合在環保教學中,例如在學習“空氣”、“燃料的使用”課題時,穿插“臭氧空洞和臭氧層保護”等內容,教師可以利用教材對臭氧的介紹,指出臭氧層對維護地球生命活動的重要性,而現如今空調等制冷器的使用已經對大氣臭氧層造成了破壞。臭氧空洞隨之而來,癌癥的發病率也大大增加。讓學生知道造成空氣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和工廠廢氣以及汽車尾氣的排放。據調查表明,世界城市人口中有一半左右生活在二氧化碳超標的大氣環境中,每天有800人因呼吸受污染的空氣而死亡,另有10億多人生活在煙塵和灰塵顆粒物超過標準的環境中。歷史上因空氣嚴重污染造成的災難不少,且觸目驚心。通過直觀的環保教育,使學生印象更為深刻,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注意到這方面的環境污染問題,漸漸地將環保的意識滲透在實際生活中。
二、挖掘實驗教學,教授環保方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更生動、更形象地感受化學,更好地接受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注意潛移默化的示范引導作用。首先,要注意控制藥品的用量。初中階段,要求在不強調藥品用量時,一般采用固體藥品1~2克,液體藥品1~2毫升。我們在日常實驗教學過程中,要示范給學生節約的思想。例如在做酸和堿的化學性質實驗:指示劑與酸、堿作用實驗時,可以用滴定板作為容器,這樣就大大減少了藥品的用量,減少了污染。在氨分子的擴散實驗中,用大燒杯罩住兩只分別裝有酚酞試液和濃氨水的小燒杯。因為學生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時,發現氨水揮發出來的刺激性氣味很大,污染空氣危害健康。對于這個實驗還可以這樣改進:用試管、棉花、濾紙條來做氨分子擴散實驗,在試管內放底油酚酞的濾紙條,試管口塞上棉花,用膠頭滴管在棉花上滴2~3滴氨水,這樣節省了藥品,現象明顯且又減少了對空氣的污染。《燃燒和滅火》探究“燃燒的條件”,課本上的演示實驗是在薄銅片上燃燒白磷,白磷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白煙,嚴重刺激人的眼、皮膚和呼吸系統的內粘膜。《課標》中要求教師做完演示實驗迅速將薄銅片放人熱水中,讓P2O5和H2O生成偏磷酸。但無論速度有多快,都會有少量的白煙散發到空氣中。像這種在化學演示實驗過程中產生污染性的物質,并不只有白磷燃燒一例。我覺得這是一個向學生講解環境保護的好機會,甚至可以通過和學生一起分析實驗裝置的優缺點,對造成環境污染的實驗進行改進,這樣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注意廢棄物的處理,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在實驗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樹立不浪費的觀念,還要培養學生樹立不污染的觀念。例如酸堿鹽實驗時,會產生大量的酸液堿液,為了避免污染環境,向學生展示酸腐蝕下水管的圖片影像,讓學生意識到一個小小的錯誤,可以引起大的損失。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酸堿鹽的知識,結合實驗中廢液成分的分析,自主設計實驗,處理實驗后留下的污染物。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也幫助學生樹立了環保意識,避免了環境污染,使學生在實驗中自覺養成環保習慣。
三、從點滴生活中踐行環保理念
新課程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重視化學與社會的聯系,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將環保教育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環境污染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資源的浪費。首先,注意節約身邊的資源。我們是一所農村住宿制學校,在節約資源這一點上,采用《你的一天》這樣的活動,由學生講述一天內可以節約的能源。例如生活中用水問題,從早上洗漱,到班級打掃衛生,到周末的寢室大掃除,學生會舉出許多節約用水的實例。像不用流水洗臉、洗衣服水拖地、用水后及時關閉水龍頭等等。其次,在不浪費的基礎上還要做到不污染。以“水”為例。明確地對學生指出,我國的水資源并不豐富,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我國很多地區都嚴重缺水,并且制約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污物、工業“三廢”和流失的農藥、化肥,是天然水體的主要污染物。針對身邊河流的現況,分析水污染產生的原因,生活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生活垃圾的傾倒、農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都是水體污染的原因。從污染源上一起尋找身邊保護環境的措施。像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合理使用農藥化肥、用過的電池回收利用、去超市購物時攜帶布袋等等。
四、宣傳環保,加深學生對環保意義的認識
組織學生參加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如3月12日植樹節、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9月21日無車日等紀念日播放宣傳視頻,像每年的6月5日許多國家、團體和人民群眾在這一天都要開展各種活動來宣傳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斯德哥爾摩會議提出的口號是“只有一個地球”。參加會議的各國,共同討論了當代的環境問題,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世界環境日這天發表世界環境現狀年度報告書,宣布世界各國環境質量狀況。讓學生參與宣傳活動。促使學生自覺地宣傳環境保護,維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喚醒更多人和整個社會對對現有環境的反思,提醒人們節約能源,保護環境。
環境保護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化學課程標準立足于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著眼于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在化學教學中加強“綠色化學”和“環境保護”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環境問題已是當下嚴重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問題之一,對于初中化學教學工作者來說,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這也是化學教學中開展環保教育的重要意義。
作者:楊晶 單位:長春市第一五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