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初中化學課程標準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結合教學實踐,以思維導圖作為支架,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構建和梳理,在發散性思維、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對零散的知識進行再整合等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化學創新思維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
(一)對教學、學習實踐的反思
隨著廣東省高考模式的改革,初中畢業考核內容的重難點、要求方向也逐漸跟隨著高考的步伐偏移。其中對于初中數學、初中物理、初中化學等理科的綜合性要求尤為高,改革的步伐尤為緊湊。隨著中考的模式轉換、要求提高,對于初中化學考察內容的深化和活化,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提高,致使初中化學的教學模式也面臨著嚴峻的改革。廣東省初中化學教學始于初三這個臨近中考的緊張階段,學生一開始接觸該課程會產生新鮮感,其知識遍布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實驗里五彩斑斕的色彩變化,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物質有了深入了解。但隨著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從微觀角度認知化學與生活,隨著第五單元,從科學規范的角度書寫化學知識,計算質量問題,學生的熱情與積極性一再受創,延至九年級下冊認識和掌握酸堿鹽的知識并將其應用于生活生產中,學生對于化學的畏難情緒達至高峰。歸根結底,初中化學知識零散瑣碎,涉及內容廣泛,考察模式靈活多變,學生難以理清知識點之間的關聯,不能順著“知識”的藤,摸到“探究”模式引導的瓜。大多學生只是片面、機械地靠記憶、背誦,時間長了大部分知識容易遺忘,或是用起來不知道如何把問題的“結”解開。
二、思維導圖的引入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20世紀60年代,由英國著名學者東尼•博贊開發的一種將發散性思維具體化的圖形思維工具和思維模式。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具有將一長串枯燥的信息變成彩色的、容易記憶的、有高度組織性的圖。它能夠將課本中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學生在記錄課堂筆記時也不是機械地重復記錄,而是將核心內容之間的聯系串聯起來,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系統清晰的知識網絡,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更是學生中考復習的好幫手。
三、思維導圖的教學應用模式
(一)思維導圖在新授課中的應用
案例: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中,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新授課,該節內容可以劃分為兩課時,第二課時學案的設計的第一大點:知識框架中,便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用導圖的形式,對比學習,加深學生的印象。由于該課為新授內容,直接要求學生自行設計思維導圖難度大,因此,在新授課中,教師可將相關知識的大概框架加以固定,讓學生以填空、補充、添加的形式完成相關內容。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在使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形成自我思考、對知識形成自我提煉生成的思維型習慣,因此要在平日和課堂中將此方法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訓練。
(二)思維導圖在單元復習課中的應用
案例:經過在新授課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不斷地培養和深化,思維導圖在單元總復習中的作用就尤為突出。此時由于學生對此方式已經熟悉并熟練,在單元總復習中就省去很多老師重復知識點的講授工作,在總復習的設計中運用思維導圖,教師給出基本框架,由學生自行對單元知識進行整體歸納和提煉,在課堂中以小組形式先予以組內討論補充整理,再以小組展示形式進行小組報告,其他小組進行質疑、補充。例如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九單元酸和堿的單元總復習。在總復習課中,把學生放在主位,讓學生將那些重復或者晦澀的知識以個性化的方式再次與班內其他同學交流,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課堂互動,能生成更完整、整體性更強、更貼近學生的知識版面。
(三)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再者,思維導圖的運用不僅僅是只能用在學教方案等文本上,在課堂教學上,老師可以以思維導圖作為板書界面,在課堂的探究、應用中一邊運用一邊歸納一邊深化,使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過渡更順暢,將知識點間的關聯與易混展現得更具象化。
四、以導圖之“活”
促思維之“活”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方式,應該是逐漸培養的,要讓學生逐漸養成一種思維方式。思維導圖的應用,能使學生學會一種學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評價中不應過多地限制學生的創新性和靈活性。同時,思維導圖還能結合信息科技,用類似于MindManage、iMindmap等軟件進行導圖的繪制,在課堂上利用投影、白板甚至是翻轉課堂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課后還可通過各種平臺進行交流與。導圖只是一個平臺、一種媒介,在制作導圖中養成思維能力,以導圖之“活”促思維之“活”,思維的邊際將無限延伸。
作者:何淑儀 單位: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尚雅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