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教學淺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引言
物理學科主要由基本概念、物理實驗以及基本定律三部分組成,其中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學的重難點.學生要學好物理,就必須掌握物理概念,理解物理概念.物理實驗是學生學好物理的決定性因素,很多物理知識、定律都蘊涵在物理實驗中.學生只有參與物理實驗探究,清楚物理實驗過程,才能理解物理知識.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探究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一、借用學生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和情境,引出物理概
念物理現象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物理現象基本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學生感到難度較大,主要是因為教材中將常見的物理現象用理論化語言進行總結,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教師基本直接導出概念,沒有引導學生對物理概念進行深層次剖析,使物理概念獨立于教學內容,對鞏固學生的物理知識形成不利影響.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教師應該借用學生生活實際中的現象和情境,引出物理概念,讓學生對物理概念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例如,在講“人耳聽不到的聲音”時,物理概念為人耳能聽到的聲音范圍在20Hz~20000Hz,這一范圍的聲音頻率稱為音頻,低于20Hz的聲音叫次聲波,高于20000Hz的聲音稱為超聲波,正常的人聽不見超聲波和次聲波.為了讓學生對教學內容形成更加直觀的認識,教師可以分別列舉“蝙蝠確定目標的方向和距離”和“動物預測地震”兩種現象,其中蝙蝠確定目標的方向和距離是根據聲音的頻率,準確來講是次聲波,而動物預測地震,地震發出的聲音為超聲波.這樣,利用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案例,引出物理概念,能夠促使學生對物理概念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
二、開展物理實驗,驗證物理概念
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學生物理水平的關鍵因素.利用物理實驗對物理概念進行驗證,使學生參與物理實驗檢驗物理概念,能夠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學中實施探究教學模式,教師應該根據物理概念的特點,開展相關物理實驗,利用物理實驗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為課堂教學注入活力,增強物理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促使學生主動地進行物理實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講“人耳聽不到的聲音”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橡皮筋,讓學生彈松弛的橡皮筋.在實驗結束之后,教師提問:彈橡皮筋的過程中你聽到什么聲音嗎?學生一致表示沒有.在實驗的基礎上,教師引入聲波的概念,并通過對聲波的初步學習,再次針對物理實驗進行提問:橡皮筋發出的是什么聲波?為什么你聽不見?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問題做出回答:橡皮筋發出的聲音是次聲波,人耳能聽到的聲音范圍在20Hz~20000Hz,而橡皮筋發出的聲音頻率低于20Hz,所以人耳聽不到橡皮筋發出的聲音.通過物理實驗,驗證物理概念,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靈活運用物理概念,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物理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實施探究教學模式,教師應該設置適當的問題,讓學生基本了解物理概念,解決物理問題,使學生在探究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物理概念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例如,在講“人耳聽不到的聲音”時,學生對物理概念形成初步認識,為了檢查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教師可以設置問題:關于一些振動物體,a.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揮動;b.蝙蝠發出的聲音頻率為105Hz;c.被小錘敲打的音叉聲音頻率為265HZ.
以上說法正確的是().
A.a、b、c都是聲源,人耳能聽到它們發出的聲音
B.a、b不是聲源,人耳聽不到它發出的聲音
C.a、b、c都是聲源,人耳能聽到c發出的聲音
D.a、b、c都不是聲源,人耳聽不到它們發出的聲音
這個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物理概念聲波的理解.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出正確答案,加深了對物理概念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結語
總之,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實施探究教學模式,教師要借用學生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和情境,引出物理概念,讓學生對物理概念形成深刻認識;開展物理實驗,驗證物理概念,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靈活運用物理概念,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
作者:楊兆傳 單位:江蘇鹽城市北蔣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