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技巧與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初中物理課堂上,教師在提問教學方法上存在一些誤區,主要表現在:有些教師“滿堂灌”,上課的時候只顧著自己把知識講解完,基本上不問問題;有些教師提出的問題很多,不具有典型性;有些教師在提問時缺乏平等性,偏愛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落后的學生就沒有機會回答問題,或對落后學生提出問題主要是為了進行懲罰,使他們感到尷尬。從長遠來看,這樣的課堂提問很容易使學生對課堂產生反感,降低教學效果。
(一)提問要有目的問題設計應該是明確的,問題應該基于總體目標,并考慮教學的整體效果。在教學中,某些教學目標可以指向教學活動的方向,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可以作為評價教學效果的標準。教師隨心所欲地在教學中提問,并且全部取決于心情進行提問的傳統方式應當得到修正。我們應該尋求利用問題帶動學生有效思考的方式,讓每一個問題都有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要用提問來引導學生學習,將每個問題都集中在學生的需求上,只有這樣才會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舉例來講,在教授“壓力和壓強”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在講壓力并沒有引入壓強的時候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肯定有的學生會答:“跟力的大小有關。”有的答:“跟物體的受力面積有關。”還有的答:“跟力的方向有關。”等等。很明顯,這樣的提問并不夠清晰,學生不能理解教師提問的目的。如果改問“從力的三要素出發,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兩個因素有關?”就會使問題更清楚,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思維導向,并在關鍵點詢問,進而幫助學生理解壓強的概念。再例如,在詢問重力和壓力的區別時,如果單純問“壓力與重力有哪些區別”,那么學生的答案可能各個方向的都有,不一定是錯的,但從整個課堂來說,不利于我們對下面知識點的教學。如果教師提問:“從力的產生條件上,你能區別重力和壓力嗎?”緊接著再問:“從力的三要素上呢,兩者有什么不同?”這樣分開逐層地提問,學生對兩個力才會有深刻的理解。
(二)提問要突出重點問題的主要內容是關注整個過程所涉及的關鍵點,并在最需要和最有價值的地方提出問題,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掌握教學的關鍵點,而不是徘徊于分支問題。例如,在討論“浮力產生的原因”時,教師提出問題:“想象一個立方體浸入水中,它的六個表面處于水的壓力下,其前后左右兩側承受相同的壓力和相反的方向。在同一條線作用,相互平衡,為什么它們仍然會受到浮力呢?”在這里,教師專注于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分析上下表面的壓力。2.合理掌握知識的難度,幫助學生突破困難。在學習了“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和“慣性”之后,學生所學的知識中有“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進而導致學生不能靈活地運用“牛頓第一運動定律”解釋在不受到力時已經運動的物體的運動情況。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你正坐在一輛直線向前勻速行駛的汽車里,把鑰匙直接扔起來,當它落下時,它是落在你的手中,還是落在你的手后?為什么?”引導學生克服“被拋出后,雖然鑰匙是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動,但在水平方向上,它會在投擲鑰匙時與汽車保持恒定的線性運動狀態”這一認識難點,從而更好地認識慣性,結合日常生活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3.提問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初中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而且思維敏捷,有很強的創造欲望。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教學內容,積極設計問題,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鍛煉自己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如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中,是用伏特表、安培表測出電阻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只能使用電流表或電壓表和已知的電阻器,測出未知電阻的阻值呢?如何連接電路?問題提出后,學生將積極思考并強烈要求教師這樣做做看。這不僅培養了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還能使他們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學過程是由表及里不斷改進的過程。課堂提問預設中,教師在遵循一定原則的同時,更要突出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層面,通過分析歸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的技巧及方法多種多樣,在進行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的時候,教師也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問題。既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一些沒用的表面問題上,也不要重復機械地詢問一些沒有意義的問題,應當緊密結合教學目標設計合理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提高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馬艷榮.初中物理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8(15)
作者:姜艷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常青藤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