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文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思想的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成為初中階段重點教學內容,在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下學生能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初中語文學科中積極開展核心素養教育,有利于學生語言表達、閱讀理解、寫作表達能力的形成,為學生后續發展和深入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策略核心
素養是定義學科教學的一個金標準,每一個教師都希望通過課堂教學來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核心素養不是單純體現在能力基礎上,而是要讓學生將每一門學科都能學活、都能應用于生活實際。
一、體悟漢字的發展與變遷
(一)追根溯源,引導學生探索漢字發展歷史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大家經常在文本內容中看到作者對漢字的傳承。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識字任務已不是重點,品味文本中的人文情感已經成了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教學任務。教師在開展文本閱讀時要幫助學生體會漢字背后的情感。這樣才能在提升人文情感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漢字歷史的挖掘能力。例如,朱自清的《春》是學生進入初中后學習的第一篇寫景散文,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以優美的筆法刻畫了早春的生機以及個人的感受,文章文筆優美清新,內容樸素真摯。其中“吹買不寒楊柳風”既能描寫早春風的和煦,也能讓學生體會到在文章寫作中引用古代文言對文章表達效果的提升。這句話出自南宋。南宋時期經濟高速發展,百姓生活安居樂業,志南和尚的一句“吹面不寒楊柳風”將我們帶到了早春的暖風中,以自己的觸覺來感受風的柔和。開展文本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對何為“楊柳風”進行理解,楊柳風拂面表示有風感但是風力不強;“吹面不寒”因為是早春,早已沒有了冬日冷風的肅殺,這樣的解讀,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早春的特點,也能從心里由衷喜歡早春的風。
(二)深入解讀,感受漢字音形義之間的聯系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漢字主要是由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組成的。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同音不同形的字,而且有些字在音、形、義上是關聯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挖掘漢字的內涵,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文字把握能力、理解能力。例如:不以為然與不以為意這兩個成語只有最后一個字不同,教師就要以最后一個字為突破口。“意”是在意,放在心上的意思。這個詞就可以解釋為不以之為意,不將其放在心上;而不以為然中的“然”解釋為正確,這個詞就可以解釋為不以之為正確的。由此可以看出二者的區別。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對表意的區別來辨別它們。暴病和抱病雖然同音但也有區別,“暴”是來勢兇猛,暴病就是來勢很急的病;“抱”則表示懷抱,抱著,解釋為患有疾病,病的程度有輕有重,這些都是在日常學習中需要培養學生的一種區分能力。《鄧稼先》這篇課文中也出現了許多成語,這些成語都是楊振寧先生贊美鄧稼先為國家、為人民甘于犧牲、勇于奉獻的品質的。“鞠躬盡瘁”是出自《詩經》南風中的“盡瘁以仕”,諸葛亮的《出師表》中也有“鞠躬盡瘁”一詞。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這些有代表性的詞語進行分析,從而讓學生的人文情感和素養都有一定的提升。
(三)滲透情感,展現漢字的人文價值
漢字已經有了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漢字能代表的情感多種多樣,如古人柳枝送別暗含依依惜別之情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能夠品味語言文字的情感,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也促進了他們人文情感的發展。在漢字書寫的過程中講究橫平豎直,講求字體的對稱和圓潤,實際上這就遵循了天地和諧共處的原則。學習論語時教師要讓學生理解孔子的“仁”,何為仁?從構字法上看一個單人旁,一上一下兩橫,這兩橫就代表了天地,人要依附于天地才能生存,實際上是依附于天地中的規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誤農時,這樣生活才是和諧的,才能彰顯出“仁”。
二、開展國學經典教學
(一)通過國學經典啟發學生思考
國學經典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價值不可估量。優秀傳統文化蘊藏著各種深刻的哲理,引發初中生對人生的思考。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國學經典文化教學,教師應激發學生思考,開啟正確的思維模式,明確理想和信念。例如,教師可推薦經典國學《有故事的漢字》,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通過文字的起源,了解到不同漢字的演變,進而更輕松地學習中國漢字。
(二)借助國學經典塑造學生價值觀
我國古代,文人學者們對自身的修身養性要求相對較高,需要具備仁愛、禮儀、信用等多種優良品質,在一些國學經典作品中,有很多故事內容主要圍繞著怎樣提高自身的修養節操與道德品行展開。所以,語文教師應該合理應用國學經典,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國學經典文化,增強學生的道德觀念意識,推動初中生素質教學的積極落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
(三)利用國學經典強化學生情感體會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多數國學經典作品都是引導人們如何知行合一,怎樣開展實踐活動。初中語文所引用的國學經典教學內容,要善于挖掘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初中生懂得人生哲理,探索到找尋問題的正確路徑。通過對一些古代文人前輩的了解,實現跨世紀的對話,使學生對人生有更深刻的體會,促進學生成人成才。
三、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是每個人都需要掌握的基本的學習技能。學生要學會閱讀教材,才能拓展知識。對閱讀教學來說,教師不應像教授數學那樣,每一道題都要有準確答案。閱讀教學更注重學生的發散思維,一題多解。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追求獨特性等都是初中學生的特點。如何讓他們自主學習閱讀、愛上閱讀呢?就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時,首先要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讀物或名著,讓他們明白自主閱讀的意義。比如學生喜歡看名著,教師可以讓學生讀一些他們喜歡的名著,但是規定好每天只能讀多少頁的量,讀完以后,可以讓學生試著講述名著的內容與內涵;閱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可以讓學生思考從名著中學到的道理,并讓其寫在自己的積累本里。積累了一定的閱讀量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力,自主的來寫一寫內容。面對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教師要給予認可。在有失偏頗的方面,要耐心地為其講解。這樣的教學能夠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激發自主閱讀的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
(二)故事教學法
初中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不愿聽從教師、家長意見的成長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是采用單一枯燥的講授法,就會降低學生的閱讀興趣。這就需要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故事教學法。故事教學法可以按照課程順序提供多種功能。它們可以作為一種手段,有助于學生理解該篇閱讀文章的主題;故事可以用來解釋和說明抽象的想法或概念,使事實栩栩如生,使抽象具體化,讓學生能夠很輕松地理解該篇閱讀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這是使用故事教學法的第一個好處。故事教學法能輕松地獲得學生的注意力,是一種安定學生思想并在教師的教學序列開始時集中注意力的方式。以故事形式教授時,學生可以更有效地記住抽象的知識,記住孤立和斷開的事實和概念比回憶故事中的此類內容更困難,因為信息以連貫且相互關聯的方式呈現,這便是故事教學法的第二個好處。故事教學法的第三個好處便是故事教學是一種輕松、愉快的方式,它能夠減少學生對學習的抵抗或焦慮,以故事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消除對復雜抽象概念的恐懼。故事可以是一種向學生展示信息的無威脅方式。以上種種充分說明了故事教學法在自主閱讀教學中的實用性。
(三)豐富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
人們從小就學會了閱讀,只不過大多數時候都處在一個相對原始的水平,從左往右、從上往下,逐字逐句地閱讀,其實是最原始的獲取信息的方法。閱讀也是一種技能,它既可以通過后天不斷訓練強化得到提升,又可以對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有所幫助。自主閱讀,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自己閱讀文章并且能夠獨立思考問題。教師在教學時應有目的地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對初中語文教師而言,在教授課文內容時,可以將與本篇文章有關的閱讀技巧和方法以及該怎樣來閱讀本篇文章都教授給學生。遇到不同類型的閱讀教師再教授另外的方法與技巧,隨著學生的不斷積累,其自主閱讀技能必將隨之提高。
四、創新教學模式
(一)實施作業分層
預習清單上的每一道題并不能適應班級內所有學生,這是教師不容忽視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想提高教育的民主性,就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設計有針對性的預習作業。在預習《三峽》這一課內容時,教師要讓學生能夠教生字,會寫會注音,這實際上是對學困生所提出的要求,在這篇文章中有幾個字是非常難寫難認的,例如“曦”,這些字都是初次學習,這就要求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掌握字形的正確寫法;接下來就要進入到第2層次,也就是中等生的預習要求,中等生的預習要求是將課下注釋背誦下來,并能夠進行簡單的翻譯。
(二)加入多媒體網絡資源,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初步了解
現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教師的語文教學提供了便利,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對學生進行認知提高,立體化,全面化的引導,例如,在教授《三峽》這篇課文時,教師要想加深學生對現在的認知,能夠讓他們體會重建鐵杖領先地質的高山特點,就需要將三峽的美景借助多媒體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這樣學生才能夠體會出什么樣的山是連綿不斷的,什么樣的山可以遮天蔽日。這樣的課堂教學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師在應用多媒體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多媒體的直觀展示進行精細講解,將課本中的抽象知識以具體實物展現在學生眼前,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拓寬學生的認知范圍。
五、結束語
在最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為初中語文學科教育工作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科教育不應單一停留在理論知識的灌輸教學上,更多的是應該從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教育培養出發,使學生能夠從語文課堂學習中獲得更大的提升。然而,在核心素養培養教學過程中卻因為教師教學方式固定、學生參與性低、教學目標不明確等問題存在而導致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教學工作難以正常進行。教師應加大對課堂教學的創新與改革力度,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探究性作用,當學生思維能力被有效激發后核心素養培養教學工作將能高效展開。
【參考文獻】
[1]陳曉英.自主閱讀策略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2021(3):48-49.
[2]王琪.基于自主閱讀理念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組織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20.
[3]林秀霞.淺談初中語文自主閱讀的有效教學策略[J].讀天下:綜合,2020(3):1
作者:汪雷雷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