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課改下初中政治教學路徑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政治課程是初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建設和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當基于初中政治課程的重要性進行考慮,確保初中政治課程能在學生的素質建設和發展中起到應有的價值和作用。文章圍繞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策略展開探究,分析了當前初中政治課程的教學困境,并以部編版初中政治課程為例,簡要地分析了初中政治教學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新課改
初中政治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在課程教學中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道德知識,并要求教師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實現對學生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的有效培養。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需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針對課程內容和教學需求進行深入的分析,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實現初中政治有效課堂的構建,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初中政治教學的困境
初中階段是學生建設和發展的重要過程,加強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可以實現對我國教育有效性的顯著提升,確保人才培養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但初中政治課程在課程建設中依然面臨著教學困境,嚴重地影響著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這種教學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一)教學方法創新程度不足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建設和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學方式開始融入學科建設中,為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新的方向。但是在部分初中政治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受限于課程性質與教師自身的素質,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和融入不足,具體表現在部分思想政治課程教師教學方式落后和單一,不僅無法有效激發出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嚴重地影響了學生課程學習的興趣。在這種教學境遇下,難以讓思想政治課程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無法體現出新課改實施的價值和意義。
(二)教學理念更新不及時
新課改的實施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及時地完成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更新,這樣才能實現初中思想政治課程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的新發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依舊以傳統的教學理念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讓教師自己在課程教學中唱獨角戲,還使學生在教學中只能機械地對課程內容進行學習和記憶,導致學生無法將課程內容內化成為自身成長的養料。
(三)教學資源存在局限性
思想政治課程具有其獨特的性質,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資源具有較高的依賴性,但是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課程教學資源的局限性也成為限制其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影響因素。這種局限性主要體現在初中政治課程知識點與實際案例之間的對應上。初中政治課程知識點較多,但是適配的教學資源卻比較少,學生無法在課程教學中通過教材中的資源對課程內容形成有效的理解。
二、初中政治教學的實施路徑
(一)及時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是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教師應當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及時地轉變教學觀念,實現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突出,幫助學生自主地對課程知識進行探究和理解,逐步實現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程《走進社會生活———網絡生活新空間》時,可以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的手中,為學生創設學習的主題,讓學生圍繞課程內容自主地進行探究。教師可以倡導學生以“我們的網絡生活”為題進行思考,讓學生從自身的實際生活出發進行思考,共同討論網絡對生活的影響,并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找到合理運用網絡的策略。一方面可以利用這種方式有效地提升課程的趣味性,提升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這種方式實現對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突出,提升學生課程學習的效果。
(二)構建良好教學氛圍,提升課程教學的趣味性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課程教學效果提升的基礎,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實現對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分析。第一,尊重學生,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以課程內容《遵守社會規則———社會生活講道德》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以身作則,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明確尊重他人、以禮待人的含義,幫助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第二,加強對賞識教育的運用,賞識教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具有良好的教學價值,教師可以借助賞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課程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生課程學習的興趣,以初中政治課程《勇擔社會責任———責任與角色同在》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對在分析過程中表現較為優秀的學生及時地給予肯定,對在課程分析中表現有所欠缺的學生,教師可以及時地給予學生鼓勵,引導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提升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效果。
(三)融入現代教育技術,豐富課程教學形式
在新的教學背景下,對教師而言,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是實現新課改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到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融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實現課程內容的豐富和教學模式的創新。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理解權利與義務》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設備,將公民的基本權利與基本義務的內容列成表格,建立聯系,讓學生在對比的過程中更加直觀地認識到權利與義務之間的統一性,降低思想政治課程的理解難度,提升教學效果。此外,現代教育技術的融入也能讓課程的教學形式得到豐富化發展,比如,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可以加強對微課、慕課以及翻轉課堂等新式教學模式的融入,讓學生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借助這些新式的教學模式突破思想政治課程在教學內容、時間以及空間等方向上的局限性,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促進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
(四)創新課程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在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下,越來越多的教學方式開始融入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對各種教學方式的融入,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發展。如小組合作學習法、分層教學法、情境教學等。以情境教學法為例,在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課程《人民當家做主———基本經濟制度》時,因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學生無法有效地完成課程知識的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課程內容,選取學生實際生活中的片段,創設出生活化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對課程內容進行學習,完成基本的課程學習任務。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初中政治教師需要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嘗試將更多的教學方式融入課程教學中。
(五)提升教師知識儲備,拓展課程教學空間
教師的專業素養是影響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為初中政治課程教學空間的拓展打下基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知識儲備的建設,利用自身的知識儲備推動專業素養的提升。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崇尚法治》時,在課程教學中可以通過自身知識儲備的建設,將各種法律知識與時事政治以及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建立聯系,通過具體案例的分析彌補教學資源的不足,而且通過這種方式,教師也可以實現對教學內容的豐富化和趣味化建設,激發學生課程學習的興趣。此外,教師加強對自身知識儲備的建設也是新課改背景下政治課程教學的要求,教師只有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才能對各種知識進行遷移和運用,幫助學生降低課程的理解難度,及時地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
三、結語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師需求基于實際的教學需求進行深入分析,不斷地將一些新的理論和技術融入課程教學中,實現對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創新,真正將全面培養和發展學生落實到位,確保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建設和發展能滿足新課改的需求,將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價值有效地體現出來。
作者:劉金幫 單位: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水灣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