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豐富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教育內容,規避教條式教學,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大學生中,有人對自己的未來想的很清楚,但更多的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沒有多少想法,還有一些同學看似對未來有些想法,但又不能確定。總結學生的困惑,主要有兩方面: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針對這樣的情況,就業指導課程能否給學生一個答復。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等形式,我們發現,當前高校開設的就業指導或者是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都過于教條化、理論化,不能幫助學生解決疑惑。一個系統的生涯規劃應當包括覺知與承諾、認識自己、認識工作世界、決策、行動和成長等內容,豐富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教育內容,規避教條式教學,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價值觀,將這些與未來的職業發展相聯系,進而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素質。
2.改進課程考核方法。當前,大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或者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都是以非專業必修并且不計學分的形式開設,這樣的模式導致學生對這一課程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到課率不高等現象非常普遍。加之學生對自己的認識不準確,課程設置、教師能力等因素共同導致了學生不愛聽、教學效果不明顯等現象的普遍存在。對此,該課程最好能夠采取過程考核的形式,結合課程特點和教學目標,促使學生按照老師的安排完成教學任務。諸如將學生日常課堂的表現、職業生涯規劃檔案報告、簡歷制作、就業政策制度知識考查、求職過程模擬等教學與實踐形式統一納入考核范圍,并以必修形式計入。
3.轉變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法。當前高校開設的很多課程教學效果不明顯都是因為教學思路、教學方法陳舊,不能適應時代要求與學生身心的變化。就業指導課程想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共鳴,必須轉變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法,徹底摒棄以往的被動教學模式。將課堂交給學生。首先,每節課開講之前應該設置“喚醒”環節,以相關的活動設計打開局面,并配置案列教學、情景教學、實驗教學、分享教學等多種模式。同時,充分利用心理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對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進行科學解讀,使學生能夠根據教學安排,積極開展自我分析與評價,采用職業生涯規劃方法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檔案,并付諸于學習與實踐。
4.增強師資力量,建立精品課程。高校的就業指導課或者職業規劃課教師應該具有專業化、職業化的特征,并具有一定的人生閱歷。目前的現實情況是我們距離這樣的要求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因此,我們必須增強專業化的師資與培訓力度,以職業規劃師的標準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以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指導大學生的學習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生涯是一個不斷運動變化的進程,就業指導教師如果能夠不斷整合教學資源,熟悉每個年齡階層人的心理特點,了解他們的學習需求,采用復合時代、社會發展的語言、資訊,擴展其教學內容,這對精品課程的建立將意義非凡。想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隊伍的培訓與再教育顯得尤其重要。只有加大對教師隊伍師資力量的投入,教師職業技能才能有所改進,才能緩解其專業化程度不高這一矛盾。
二、改革就業指導課程的現實意義
當前的大學生基本都屬于“90”后,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較,“90”后身上明顯的個性化特質凸顯。他們生活在信息化引領生活的時代,他們擁有更多信息資訊,但也面臨更高挑戰。機遇面前要求他們必須具備迎接契機的勇氣與能力。他們的思想、行為習慣已經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業指導等部門的注意與重視。大學期間,他們面臨學習規劃、生活規劃、愛情規劃、就業(職業)規劃等等。改革就業指導課程,將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相結合,在他們的適齡年紀幫助其成長成才,將直接影響其大學期間的學習質量、生活目標的制定。就業指導課程的改革,職業生涯規劃的滲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職業觀、興趣觀,對其今后能否順利現實就業,入職后職業生涯領域的成敗都有積極效應。因此,課程改革首先必須考慮“90”后學生的個性特征,考慮適合他們身心發展的教學方法,采用樂于被他們接受的教學模式;其次,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幫助學生準確定位自己,明確努力方向;再次,提升就業指導課在課程設置中的地位。將其與專業課、公共必須課等同,以打造精品課程的態度來滿足現實需求。
作者:李蓉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