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家庭背景下的大學生就業取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學者們對家庭背景分類研究有很多理論成果,本文通過對家庭背景的主要因素對就業取向和去向的影響研究,按照家庭背景構成要素的強度,把家庭背景分為強勢家庭背景和弱勢家庭背景兩大類。所謂強勢家庭背景即“家庭成員、親屬富裕或較為富裕,社會地位高或較高,人際交際廣泛或較廣泛”的家庭背景;弱勢家庭背景則是“家庭成員,親屬經濟條件非常困難或一般,社會地位不高或低,交際圈僅限于好朋友、同事、親屬之間”的家庭背景。
二、分別建立基于家庭背景分類基礎上的就業指導“雙向(取向和去向)對接”模式
(一)強勢家庭背景下就業的“強→高成就需要”雙向對接模式
強勢家庭背景下的大學生因家庭擁有的社會資本比較充裕,盲目的自信,甚至自負,看不到自身性格或者就業意識存在的盲點,家長應通過學生所在學校的就業指導機構或社會咨詢機構幫助大學生正確對自身知識、能力、個性、特長進行分析,有效把握自我,在考慮社會需要的同時,科學分析孩子的差距,并幫助其完善。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提出成就需要理論,他認為人在其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之后,行為則取決于另外三種需要的滿足與否,即權力需要、合群(歸屬)需要、成就需要,尤其是成就需要。成就需要是指一個人完成自己所設置目標的需要,是指根據適當的標準爭取成功的一種內在動力。具有成就需要的人有強烈成功欲望,渴望挑戰,成就欲望很高的人,甚至會認為成就比報酬更重要。強勢家庭背景下,大學生群體低層次的需要已基本得到滿足,其精神等高層次的需要應該是教育者關注的重點。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高成就需要對大學生自身以及社會發展的重要價值,注重滿足、培養和訓練“強勢家庭背景”大學生的高成就需要,采用“強→高成就需要”雙向對接模式,推動這部分學生最終實現由家庭背景取向的“強”到自身價值實現、成就感去向“高”的跨越。具體而言,對強勢家庭背景學生的就業指導模式應分為以下幾方面:
1、目標激勵。引導他們確定適合的奮斗目標,所謂適合的奮斗目標即指具有一定難度,通過自身努力能夠達到的目標,這種目標一般具有中等程度的風險。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其奮發進取的精神,建立其適度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2、情境體驗。雖然目前強勢家庭背景的學生家庭背景往往能滿足他們尋求實習崗位的機會,但這些實都基于家庭聯絡關系網的鋪墊之上,往往無法使學生深刻體驗真實社會生活的磨練。所以,就業指導工作者要注意提供能夠滿足學生成就需要的工作機會,創設具有挑戰性的情境,分配挑戰性的工作,并讓學生有一定的自主權。使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靠自身努力得以成功的同時,鍛煉自身能力,磨練意志,并學會承擔責任。
3、反饋激勵。工作過程和結果信息的及時反饋是提高其成就需要的有效方式。就業指導工作者要做到反饋及時、恰當、有效,使強勢家庭背景的大學生能夠體會到通過自身努力獲得的成就感,品味到勞動的快樂,感受到通過努力獲得成就后的滿足。
(二)弱勢家庭背景下就業的“弱→強成長需要”雙向對接模式
針對家庭弱勢背景的孩子,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心理觀念:要靠自身的人格實力和才華競爭工作。就如當今阿里巴巴總裁馬云、職業經理人兼走紅勵志書的作者李可等,都以自己的實力創造屬于自己的財富。因此,就業指導工作者應該根據這部分弱勢家庭背景所存在的在就業中的“短板”,有針對地提供幫助,提高其專業競爭能力、增強實踐育人效力、增加實習機會、給予政策幫助扶持等,以實現這部分學生從“弱”家庭背景、少選擇機會到“強”成長需要、寬就業通道的順利對接。
1、加強高校實踐育人環節,提高實驗、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和各類競賽,提高綜合素質。改革成績考核方式,增強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和掌握方面的考核,使學生真正提高實踐操作能力,踐行實踐思維教育。
2、認真組織發揮導師制在學生就業中的作用,導師一般社會資源比較豐富,在就業技能、就業信息等方面可以提供切實有效的幫扶,可以彌補家庭背景資源弱的學生在這方面的欠缺。
3、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切實落實雙困畢業生就業扶持政策,采取一對一的幫扶措施,深入細致的做好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貫穿全程化職業指導的理念,在大學四年中,針對經濟困難學生有意識的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創業和職業能力方面的拓展訓練,提高家庭背景困難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
4、加強對家庭背景弱的學生的思想意識引導,使其認識到,在提高個人資本的同時,也學會利用社會資源,掌握政府關于就業方面的優惠政策,比如創業扶持政策,把握學校和老師的就業資源,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認真搜集、研究招聘信息,為自身能更好的就業保駕護航。
作者:穆娟蔡楊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