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大學生就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營造濃厚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氛圍。
校園文化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氛圍,是一種環境,是引導大學生、激勵大學生和鼓舞大學生的一種內在動力,校園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學校的生命力、創造力和感召力之中,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軟實力。高校共青團組織是校園文化的建設者、創造者,要服務好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首先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校園內營造濃厚的就業創業教育與學習的氛圍,讓大學生在良好的氛圍和環境里相互影響、潛移默化,并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與活動,來達到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就業指導和創業理論、創業實踐教育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高校共青團應當牢牢占據第二課堂陣地,組織大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將就業創業教育有意識、有目的的融入到第二課堂中去,讓第二課堂在就業創業教育上充分發揮其優勢及作用。首先,第二課堂活動能夠讓學生在就業創業教育中處于主體地位,讓大學生對于參與實踐的過程有充分的自主權,積極促進了學生們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其次,第二課堂活動可以促進學生們在就業創業問題上的交流。他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這將提高學生們學習的效率,縮短將專業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過程和時間。
三、培養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意識。
在社會中,技能要求越高,待遇越高,職位數量越少;技能要求降低,工資待遇下降,職位數量增多。高校共青團要幫助大學生積極調整就業心態,充分認識到大眾化的趨勢,調整自身的就業理想和價值取向。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校園文化節”、“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啟發式、互動式的就業指導,在潛移默化中完善大學生對就業的認識;其次,創業意識是創業思維和創業行為的必要準備,是創業的先導。高校共青團應當將創業教育的內容引入到系統的課堂教學中,通過對社會經濟的需求和動向進行深入分析,并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設置創新性、靈活性、生動性的創業教育課程。這樣,共青團既可以利用課堂教學傳授系統的就業創業知識,又培養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四、培養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大學生就業能力,是指在一定的必要條件下,發揮自身的潛能,將自己成功地推銷出去;創業的能力是將自己的創業設想、創業計劃轉變為創業實踐并且成功實現的一種綜合能力。這種能力在大學生成功就業及成功創業的過程中必不可少。在高校共青團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通過加強建設就業創業教育的專業教師隊伍、加強建設大學生社團、建立穩定的就業創業實踐活動基地等措施,循序漸進地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
五、搭建高效有力的外圍平臺。
高校共青團對青年學生的全覆蓋使得共青團在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教育、引導、動員、組織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能夠到達每一個學生。從高校的外部環境看,共青團組織遍及各個領域、各個單位,團組織之間感情深厚,關系密切。高校共青團組織應當充分利用社會關系網絡,在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工作上搭建有效的外圍平臺,加強與當地政府、校外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間的聯系,適當引入校外的社會有利資源,通過“大學生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建設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為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并提供服務。
六、結語
高校共青團還要加強對社會的調查研究,進一步探索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工作的社會化運行機制。通過建立以大學生就業創業狀況為調查對象的社會調查系統,讓政府和社會及時、系統、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動態和需求,影響和參與政府及有關社會組織關于保障和扶持青年學生就業創業問題的決策。同時,高校共青團要聯系青年聯合會、青聯地方會員組織,通過協調動員青年企業家協會、青年實業發展促進會等多方社會力量,共同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幫助。
作者:李特單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