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上涌現出一批批大學生,他們順應時代的發展需要,擔負起建設祖國的光榮使命。而大學生就業問題這一話題也漸漸走入人們的視線范圍。由于高校擴招導致歷年大學生人數居高不下,與此同時,大學生的各項能力并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這些因素直接造成大學生就業壓力大而某些領域人才匱乏。了解高校大學生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課程設置現狀,尋找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今后改進或提高的方向,對于全面提升我國大學生就業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我國當代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一)創新和主動出擊意識嚴重不足最近幾年,我國高等院校擴招嚴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變得更加嚴峻。針對這一問題,我國高等院校紛紛出臺了相關政策,但是重點工作內容還是停留在提高大學生就業率方面。當專業設置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的時候,學校、用人單位、大學生缺乏主動尋找人才市場或是積極應聘各種職位的意識。大多數高等院校,特別是那些規模大、實力強的高等院校并沒有充分意識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雖然高等院校反復強調就業的重要性,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高等院校除了定期召開培訓講座外,缺少進行直接明了的市場化操作。
(二)學校在促進就業方面主要停留在職業介紹和服務方面針對大學生培養問題,學校和用人單位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并且為大學生提供了內容豐富的就業洽談會,利用各種渠道搜集大學生就業信息。這些舉措成為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重要途徑,同時也給大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根據近幾年大學生的就業情況來分析,大學生沒有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缺乏相關就業信息獲取渠道,大學生對用人單位具體情況缺乏了解,他們主要是利用網絡、報紙等媒介獲取企業相關信息。由于信息獲取媒介的局限性,導致了大學生失去就業機會的情況時常發生1。
(三)學校與企業之前溝通不足由于缺乏足夠的溝通,因此,信任就成為了畢業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的一個重要障礙。根據學校在雙選會收集回來的統計信息顯示,用人單位認為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包含以下幾點:一方面,“眼高手低”,即大學生對那些技術含量低的工作崗位看不上眼,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卻常常面臨眾多問題,根本無法履行好該崗位的相關職責;另一方面,缺乏實踐動手能力,當代大學生強調更多的是理論方面的學習,因此往往忽略了實踐操作;此外,知識陳舊、涉及面窄,部分高等院校甚至出現了十幾年前的舊課程。上述這些客觀因素的存在直接影響到我國當代大學生知識結構的更新。大學生的誠信意識淡薄,在工作過程中他們可能出現這山望那山高的情況,在某家企業剛有一點成就可能離職去另外一家條件相對更好些的單位。出于該因素考慮,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不太愿意去聘用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了培養一位合格的大學生勝任本單位崗位,往往他們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二、我國當代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
(一)就業市場供需矛盾伴隨我國經濟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過去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市場上所占比例不斷下降,社會就業崗位的增長速度遠遠無法滿足所需;過去大學生主要就業選擇方向是政府單位或是國有企業,隨著行政事業單位體制改革,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斷精簡化,大批農村勞動力集體涌向城鎮,待就業人員數迅速增加,社會整體就業形勢并不樂觀2。
(二)就業地區過于集中據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超過90%的大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的時候,他們會選擇那些經濟發達的地區,例如沿海城市或是長江三角洲。當越來越多的畢業大學生在畢業后選擇到經濟發達的地區或城市就業時,中小城市往往會采用“廣招納賢”政策來吸引或留住人才,但是該做法根本無法解決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城市以及偏遠地區人才缺乏的問題。相反,那些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或地區卻是人才濟濟。分析原因是我國當代大學生就業地區分布過于集中,導致大學生人才分布漸漸失去平衡。
(三)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并且獲得不錯的成績。同時,我們必須面對高等教育建設工作中的缺陷與不足。比如相似專業或熱門專業招生過多,當出現了某一門熱門專業,本院校或其他院校就有可能擴大招生或是增設該專業。在實際辦學過程中,院校有可能忽視了本校的師資力量以及配套設施。長期以往下去,勢必造成學生畢業后當初的熱門專業難以獲得就業機會。
(四)大部分大學生缺乏求職技巧經過多年學習,大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人力資本,并且大多數都是市場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受到“自主擇業、雙向選擇”政策的影響,目前大部分的高校畢業大學生往往都是通過人才市場、網上應聘的方式尋找就業機會。另外,當代大學生課堂所獲得的求職技巧跟文化知識比較有限,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求職技巧培訓。目前大學生的主要求職渠道是通過學校推薦、熟人介紹、校園和社會的招聘會、人才或就業網站。這些求職渠道。還是無法滿足現代畢業大學生的整體就業發展要求。
三、解決我國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建議和對策
針對當代畢業大學生就業難的困境,我國高等院校、用人單位、大學生以及社會應當發揮主體地位,從而進一步幫助大學生解決就業難題。
(一)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局面,無論是高等院校、用人單位、大學生,還是社會團體都應當共同努力、參與其中。大學生的就業情況能夠直接體現社會的發展水平,還可能影響到高等院校的發展以及人們對高等教育的價值觀。為了實現經濟發展目標,我國政府部門應當針對國內產業結構做出及時調整,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通過提高生產效率的方式,為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以及社會人才需求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這也成為了政府和社會的責任所在3。
(二)加快高校教育體系改革工作適應市場發展需求,我國高等院校在學科設置方面必須結合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做出及時調整。針對社會急需的專業,應當擴大招生;針對教學質量差、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應當減少招生。高校在招生過程中應當與當前的就業趨勢相結合,科學合理地制定出具體的辦學政策。我國高校在辦學過程中應當堅持“面向市場、面向社會”的原則。另外,應當進一步深化教育體系改革,提高大學生各項綜合能力,具體包含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創業能力,建立以學施教、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方式,幫助大學生全面武裝自己,全面提升各項綜合能力,發展成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化復合型人才。
(三)用人單位轉變用人觀念在過去,用人單位在選聘職員的時候,往往是以經驗和學歷作為主要判斷依據。在聘用畢業大學生的過程中,用人企業或單位必須轉變過去落后的思想觀念,建立科學的人才發展觀,及時發現和糾正某些錯誤的做法。用人企業或單位不僅僅要做好人才使用工作,另外還應當做好人才儲備以及人才培養工作。樹立長遠的人才發展觀,及時彌補在人才選聘工作方面的不足,實現企業與人才之間的雙贏。另外,用人單位還應當與學校隨時保持溝通,及時了解學校學科特色以及人才特性,努力為在校大學生提供相關寒暑假實習機會,通過見習或實習等方式提高大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該做法可以幫助用人企業或單位招收到更多合格的專業人才,同時也為畢業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四)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畢業大學生各項綜合素質,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畢業大學生必須及時轉變過去錯誤的就業觀念,建立符合新時展需要的就業觀。大學生必須徹底改變自己“眼高手低、有業不就”錯誤思想,及時調整那些過高或不切實際的錯誤觀點。鼓勵大學生到基層謀求發展機會,到艱苦的地方創業,建立先就業后擇業的思想。在求職過程中應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即專業、特長、職業觀等各個方面信息,逐步形成基層意識、創業意識以及奮斗意識。當社會出現嚴峻的就業形勢時,大學生必須結合自身情況充分挖掘各種潛能,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水平。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獲得主動權,大學生必須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建立起綜合性強且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知識結構。最后,大學生必須學會捕捉成功機會的能力,形成具有創造性和獨特性的求職擇業觀,樹立良好的求職擇業心態,從而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為自己謀得理想崗位。
四、結語
分析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具體原因,不僅包含社會需求不足以及畢業生大量增加形成的供需矛盾,另外還同高等院校、大學生以及用人單位等因素。未來我國人才市場的發展方向對于那些具備新知識、高技能以及良好品質的現代化人才更加有利。當代大學生應當做好未來職業規劃,不斷給自己“充電”,幫助自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發展機會。
作者:黃筱姸 單位:遼寧錦州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