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當今社會,具有創新能力的勞動者才能受到社會的青睞。近年的高考,在選拔人才方面也非常注意創新能力的考察。無論是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勞動者,還是為高校輸送人才都迫切要求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它承載著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創新教育,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的責任。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是幫助學生形成創新思維能力的首要條件。興趣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促進和刺激學生去探索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發生的現象,使學生在鉆研中不斷提升、在發現中不斷進步,從而使實現思維的飛躍。地理學科綜合性強,涉及面廣,課堂教學受時空限制,教材中的地理知識,學生不可能在課堂上完全弄懂掌握。長此下去,學生就會逐漸對地理課失去興趣。如在講解第二章《自然災害》時,對其中涉及的各種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只憑我的講解,學生會覺得非常枯燥,如果換種方式情況也許就不一樣了。于是我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洪澇、干旱、寒潮和滑坡等自然災害入手,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親身體會,讓當事人重現一些真實的細節必將給學生留下深刻的記憶。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加深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打下了基礎。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認識始于觀察,觀察是智力發展的基礎,沒有觀察就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理論的概括和創造性的思維。為了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觀察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在教學第三單元“氣候”時,我組織學生到當地的氣象站去參觀了解當地的光照、熱量、降水和盛行風等情況,并結合一年四季見到的現象讓學生分析當地的氣候特點、氣候類型和氣候成因。在觀察的過程中,突然有個學生說道:老師,我發現今年的氣溫比去年的同期溫度要高呢?我及時表揚了這名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學生的注意力也都被吸引過來了。于是我馬上進行了講解:“總結一個地區的氣候特點不是根據當地一年兩年的氣溫和降水特點進行歸納總結,而是根據當地多年的平均狀況,下面你們再仔細的觀察思考一下,看能否發現新的問題”。接下來同學們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的提問,氣氛非常的活躍。通過這次實踐我感覺到,在課外活動觀察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機會,注意學生的動態,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尊重學生思維的自主性、獨特性,增加一些開放式、交流式的教學方式,逐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生的思維日益活躍,我們注意培養,它就會不斷成長,實踐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應注意理論知識和實際現象相結合,去激發學生靈感的火花。在教學第一單元“地球和地圖”時,我當時備課備得非常有信心,在一班上課時我邊給學生講解邊讓學生制作簡易的地球儀,可事與愿違,課堂上是我講我的,學生做自己的,沒有幾個同學聽我講課。課后,我進行了反思,于是改變了教學策略,在二班上課時,讓學生根據要求先動手做,然后讓學生根據所做的進行講解,我及時補充訂正,效果非常好。我發現只有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身實踐體會,才能提出新的問題,產生新的想法,形成新的概念。
四、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大膽展開想象不但有助于學生沖破常規的習慣性思維,開拓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無論是對識記性知識還是理解性知識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分析澳大利亞大陸的氣候形成這一理解性知識時,聯系以前學的緯度位置相似的南美大陸氣候特征形成,假想南美大陸的安第斯山脈也像澳大利亞的大分水嶺一樣分布在大陸的東側,南美大陸氣候特征又將會怎樣?通過假想對比后,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兩個大陸雖然所處的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相近,但由于與所在大陸地形的不同配合,導致了兩個大陸完全不同的氣候特征。通過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李呈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