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理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指出,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地理教學中的核心技能和能力目標,也是培養學生的關鍵性環節。高中學生是從初中少年期主要以具體的形象性思維為主過渡到高中青年期的主要以抽象的邏輯思維為主的關鍵性階段。因此,我們廣大高中地理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把握這一關鍵問題,積極努力地探究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問題。根據高中地理學科的特點,研究出更適合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最佳策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問題的見解,望同行們指正。
一、激趣誘導,發展思維能力
一個人的思維發展要依靠興趣的激發,學生若是沒有了興趣,就不會去思考發問。引發學生的思考需要教者認真計劃和設計相關問題,當教師以巧妙的問題出現在學生面前的時候,就會激起學生的認知矛盾,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促使他們根據過去所學習的知識對新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綜合,抽象和概括,分類與比較,得出新的問題與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角色是一個“探究者、發現者和創新者”,他們會利用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從認知能力角度出發,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比如我在教學《土地資源》一節的時候,利用圖表進行教學,把一些圖表指示給學生:我國各類土地資源的總量與人均量、在世界的位次柱狀圖;我國土地資源分布圖;我國地形圖;我國土地類型構成扇形圖;主要國家人均耕地面積比較表等,然后讓學生進行閱讀文本,對所給出的問題進行思考,還可以與小組成員進行討論交流,歸納出我國土地資源現狀和進一步改進的政策與措施。最后,我給學生提出了更深層的問題:如果你做管理農業的工作,你打算如何面對耕地和林業問題?針對我們耕地和林地少的狀況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如何處理在后備耕地資源少的情況下提高糧食的產量問題?通過這樣的設問,激起了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促進了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意識,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走進生活,提高思維能力
知識源于生活,源于實踐。我們要想更好地認知知識理論,就要走進生活,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地理方面的知識獲得過程,要先從認識地理現象開始,然后分析它的成因,最后得出一般性結論。所以,在地理教學中,很多地理知識都是和生活密不可分的,我們一定要同生活結合起來學習,千萬不能忽視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例如我在執教“地方時和區時”一課時,我就結合很多學生的家長在外打工以及工作外出等情況,他們處在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處在不同的時區,讓學生思考,當自己給他們打電話的時候,應該選擇什么時間比較適宜呢?學生根據我的問題去閱讀文本,然后同學間進行討論、研究,明白了地方時和區時的關系問題。地理教學中的很多內容都要根據生活經驗來加深理解和掌握,那么,如何去引領學生學習生活化的地理知識問題應該是廣大地理教師在新課標指導下的一個首要問題,更是決定著地理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學習生活化的地理,不但有助于學生真正地認識了解地理,還有助于學生對地理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加深對地理知識的探索。所以,我們廣大地理教師要深刻領會這一意義,在教學中結合生活實踐,結合教學經驗,把地理和生活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真正地領悟地理的深遠意義,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地理學習能力。
三、賞識教育,養成思維習慣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極大地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只有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樂趣,他們才不會把學習看成是負擔,才會進入一種愉悅的學習狀態之中。因此,我們對學生的學習要采取積極的鼓勵方式,應用賞識教育,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教師的心里,要相信每一位學生,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給予熱情地解答。要鼓勵學生動腦、動手,特別是在課外活動中。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更容易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循循善誘,要能使學生豁然開朗,心悅誠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遇事愛動腦,愿意獨立解疑釋惑,從而激發他們探索知識,思考問題,養成思維習慣。
總之,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地理教學中首要解決的問題,只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使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努力學習地理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吳鵬 單位:吉林油田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