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課程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基于湖南農業大學(省級國內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資源環境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以下簡稱“城規專業”)9屆學生(2008級-2016級)地學綜合實驗課程建設的經驗與總結,認為該課程開設對學生“普范”認知的培養具有重大意義。結合教學體系建設、教學形式轉變、教學考核多元化等措施,能有效改善城規專業人才培養中對地理科學、資源環境等應用基礎的忽視,從而達到培養創新型、創造型、實踐型的“三型”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地學綜合實驗;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顯性課程體系;課程建設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以下簡稱“城規專業”)是基于人-地關系展開研究的學科,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人口、資源、環境中的因子,立足于宏觀、中觀,展開合理有效的區域規劃和土地管理,為區域經濟建設奠定藍圖。隨著經濟與社會水平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文及城鄉規劃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與之矛盾的是,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基于城鄉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偏重于區域規劃和土地管理,對地理科學、資源環境的應用基礎略有忽視[1,2]。地學綜合實驗課程從“人口-資源-環境”角度出發,整合自然地理學、地質地貌學、土壤學、資源環境概論等課程知識體系,輔之以野外實習,強化于實驗室分析處理,從而成為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之一,對培養創新型、創造型、實踐型(“三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綜上所述,經過9屆學生(2008級-2016級)的課程開設探索研究,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城規專業立足于城鄉規劃與資源環境的基礎,確定該專業的交叉屬性,建立了“三型”人才培養的地學綜合實驗教學體系,并通過與不同上升學科的無縫對接整合,確定了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課程教學效果顯著,學生反響良好。
一城規專業地學綜合實驗課程的特點
毫無疑問,城規專業地學綜合實驗課程與地理、地質相關專業的地學綜合實驗課程有著明顯的不同。兩類專業自身的學科發生、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兩者在實驗教學過程存在明顯的偏重點。這些偏重點可以反應出城規專業的人才培養目的。只有抓住城規專業本身發展的特點開設地學綜合實驗課程才能對本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專業地學綜合實驗課程側重“普范”認知的培養,地學相關專業側重地球科學-專業精神的鍛造專業性質的不同,導致其在相同課程的建設中有著不同的理念和側重,盡管其目的都是培養相關的學科人才。地學相關專業的實驗教學突出對學生動手、動腦等能力的培養,側重學生探索專業學科知識的理性思維能力的塑造[3]。城規專業學科本身具備交叉學科的特點,人才培養中注重發散性思維的灌注,即“普范”認知能力,側重學生環境適應能力、因子協調能力的培養。何謂“普范”?可以將之理解為常規多種能力。城規專業“普范”認知培養即為培養本學科人才具有基本的常規能力,如環境適應能力、美學欣賞能力、規劃協調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這一系列“普范”認知能力的培養結果最終都將反饋至本專業的終極培養目標,即在區域規劃和管理中體現人口、資源與環境的適應性、協調性、美學性等。
(二)專業地學綜合實驗課程實踐性強,實驗結果具有引申性實驗教學是學生深化理論知識系統、掌握具體操作技能、形成實踐科學思維、轉化創新知識成果的必要手段[4]。它與理論教學存在本質的不同。對于理論教學而言,其形式可以多樣(如上課、網絡教學等),受場地、設備的影響較小。而實驗教學在形式、設備、場地等方面都有專業化要求,實驗操作的結果受場地、人員、器材、藥材的影響巨大,因此必須在實驗室進行。城規專業學生的地學綜合實驗的結果應用于規劃與設計,具有很大的引申效果,因此該課程實踐性要求尤其高。不然“失之毫厘謬以千里”,蝴蝶效應般對區域規劃和管理產生不利影響。
二保障城規專業地學綜合實驗課程有效建設的措施
(一)觀念,思想上重視通過連續對九屆城規大學新生的班級展開專業認知調查,結果顯示,剛入學的新生對城規專業培養的理解多集中于地理信息系統(GIS)、村鎮規劃、CAD制圖等顯性課程體系,而對地學綜合、自然地理學等隱性課程體系的內容持淡然、不理解等態度。調查繼續跟進,關注顯性課程體系的同學中的30%在大三大四的城鄉規劃實習中表現出不足。如村鎮規劃中忽視土壤母質、質地在利用中的不同設計,使得規劃與實地情況不相符合。舉例:在花崗巖風化母質區域設計的道路缺乏生態護坡設計(花崗巖風化物形成的土壤區,土質松散,易垮塌);在板巖區設計經濟林建設(板巖風化成土速率慢,形成的土層淺?。取>C上分析,地學綜合基礎及實驗課程能有效避免以上問題的出現。由此,城規專業人才培養必須從根本上改變觀念,注重地學綜合基礎及實驗課程的體系建設。
(二)形式,教學上改進現如今,課堂教學形式與方法多種多樣,怎樣找到最適合的是決定學生參與度與學生收獲量的關鍵。為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形式與方法方面,地學綜合實驗課程建設改革除保留傳統啟發式教學外,還結合學校本科教育特色,實施了級別式項目教學法。級別式項目教學法遵循循序漸進、從易至難的規律,讓城規專業學生在課堂結合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指導老師科研項目展開學習,旨在促進和提高“三型”人才培養質量。這一系列項目實驗結果和效果可發散至農學、自然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村鎮規劃、CAD制圖等上升課程體系。
(三)制度,考核多元化教學過程多樣化,課程考核勢必跟進。城規專業地學綜合實驗課程的考核擯棄傳統驗證式結果考核,進行模塊評分。模塊包括:實驗前的預習;實驗相關衍生內容的探討;項目設計;規范操作;結果分析與應用;實驗課外活動。評分主體:同學組隊互評、指導老師評價、教學團隊組評。此考核體系促使學生重視,實驗報告內容區別于以往教條式抄寫,出現了多種形象化描述,如照片、簡化圖等,實驗結果分析也更全面,如水體中硝態氮(NO3--N)實驗分析結論會結合地下水環境質量等級進行評級,并進一步結合周圍的巖石地層、土壤類型、人類活動等進行原因與意義分析。
三展望與結束語
湖南農業大學城規專業地學綜合實驗課程教學已摸索近十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培養了500多位相關人才,或就業或深造在地學、環境學、規劃類等相關崗位。課程傳承,應發揚光大,在教學課程體系、項目內容編排、儀器設備配套、教學指導團隊等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教學課程體系方面可把教學時間進行切割,1/3的時間進行基礎性實驗項目教學,1/3的時間進行綜合類實驗項目教學,余下的時間進行各級別項目設計型實驗項目。儀器配套方面可以結合學院實驗中心(湖南省實踐教學示范中心)的開放平臺等。教育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城規專業地學綜合實驗課程建設應“站得高(指培養目標)、看得遠(指教學體系)、扎得牢(指教學過程)”,從而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城規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建軍.高校自然地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以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為例[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2):82-85.
[2]麻春曉,毛蔣興.基于地方性人才需求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教學改革實踐[J].科教文匯.2018,434(9B):47-48.
[3]張文明,邱慧珍,蔡立群.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優化[J].黑龍江教育.2015,1134(4):29-30.
[4]王濤.自然地理學課程差異化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教導刊.2015(7B):78-79,99.
作者:袁紅 張亮 謝紅霞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