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地理教學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切實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文章從教學氛圍、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三個方面,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
地理者,空間之問題也,歷史及百科,莫不跟此。初中地理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意義重大。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識圖技能、空間思維、地理位置及人地關系的核心素養(yǎng),而這與地理學科的地理素養(yǎng)及人文素養(yǎng)相互關聯在一起。地理學習拓展學生眼界,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地理在幫助學生夯實地理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點及解決問題方法。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積極性不高的原因
學生在初中地理學習中缺乏積極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從初中課程體系構建情況分析,在很長時間段內,初中地理處于“副科”地位。由于社會、學校對地理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學生難免受到影響,進而認為地理學習無足輕重。思想意識是個體行為的先驅。學生不重視地理,其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不高。又如,在應試教育大環(huán)境下,有的教師采用了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手段。傳統(tǒng)而僵硬的教學手段,以知識傳遞為主導,地理課堂缺乏趣味性和豐富性。長期處于僵硬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降低。再如,初中學生年齡小,思想尚未成熟,很多學生并不知道地理學習的重要性所在。學生“愛憎分明”的特點十分明顯,有時候喜歡某個學習,對應性的討厭另外一個學科。有的學生因不喜歡地理教師,而不喜歡地理學習,因而在地理課堂上表現得十分消極。在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工作中,應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教學氛圍課堂教學氛圍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而課堂氛圍對學生的影響伴隨整個教學工作的始末。在當前的教學工作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營造出民主、活潑、開放的課堂氛圍。民主的課堂氛圍,要求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放棄教師的“權威”,平等的對待學生,尊重學生。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應處于對等關系,而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學生所受到的“桎梏”,在課堂教學中與教師平等的對話[1]。作為學生,需要尊重教師,也只有尊重教師,才能確保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民主氛圍建設得以保障。師生平等,教師關愛學生,學生尊重教師。作為地理教師,應在課余時間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嘗試與學生做朋友,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在師生溝通中融洽師生關系,為民主課堂氛圍的營造奠定基礎。活潑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一改僵硬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融入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以學生興趣作為教學的切入點,進而提高課堂氛圍的活潑性。開放的課堂氛圍,要求教師不拘一格的開展地理教學。比如,在教學“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第二小節(jié)“氣候多樣季風顯著”時,教師介紹我國西北地區(qū)的氣候特點,此時有學生說道:“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句古詩形象呈現我國西北地區(qū)夏季風不等到達,致使西北地區(qū)干旱少雨(春風不度玉門關)的特點。教師當即褒獎了這位學生,并開放性的提問道:“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有關地理的詩詞?”教師的話一下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紛紛思考起來,課堂氛圍變得十分活躍。2.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由于部分教師采用了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致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很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難以發(fā)揮出來。教無定法。初中地理教學并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標準模式”,凡適合于學生學習地理,適合于學生理解地理知識的教學方法,均可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地開展。比如,問題導學法。顧名思義,借助于問題載體,以設疑的形式激發(fā)出學生的好奇心,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推動課堂教學的深入。青春期的初中學生,好奇心十分強烈,尤其是對于新鮮事物,學生總能表現出濃厚的求知欲。問題導學法可應用于課堂導入階段,也可應用于課堂互動階段。又如,游戲教學法。喜愛游戲是學生的天性,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可結合教學主題,針對性組織學生開展教學游戲。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展教學游戲時,需要把握好游戲進行的節(jié)奏,切記不能本末倒置而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此外,在開展游戲教學時,也需要掌控課堂紀律。初中地理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采用電教透到社會生產的方方面面。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下,可利用信息技術“化虛為實”的功能效應,將繁雜且抽象的知識點,轉化為易于理解、直觀具體的呈現形式。在教學“水資源”時,教師以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展示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狀況。視頻搭配背景聲樂,以總分總的形式進行播放,學生在觀看后印象十分深刻。3.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是完整教學活動中的必備環(huán)節(jié),對提高教學質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用顯著。長期以來,在初中地理教學工作中,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評價不夠重視,致使教學評價未能發(fā)揮出應用的功能效應。初中地理教學工作中,常見的教學評價弊端,如“重結果而輕過程”,對學生的評價往往以結果為評價的依據,而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較為忽視[2]。眾所周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付出與收獲基本上呈現正相關關系,然而學生之間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因而有的學生因為個人原因,從而導致在地理學習中成績進步緩慢。對于這類學生,應轉變評價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學生答疑解惑,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對學生的評價不應以結果及分數為準則,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參與情感,才能持續(xù)學生的學習動力。此外,在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中,還存在評價方式單一的弊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單一而不豐富,常以“好壞”“優(yōu)差”“是非”等作為評價內容。這樣的評價教學,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顯然不能有效覆蓋,而單一的評價語言,也難以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在當前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在重視學生教學評價的基礎上,實施層次性、豐富性、多元性的教學評價。比如,教師所教學的班級中,有學生A時常遲到,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在得知學生的情況后,在學生的教學評價中,加入了“自我評價”和“學生互評”的內容。評價主體的多元性,促使學生提高積極性,在后期的學習過程中不再遲到,不再違反課堂紀律。
三、結束語
學習具有逆向性,而這一逆向性違背了人體與生俱來“趨利避害”的本能。學習使人快樂,但對于學習沒有積極性、自主性的學生而言,初中地理學習并不快樂。調動學生地理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在教學工作中更新教學理念,在課堂上凸顯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氛圍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優(yōu)化教學方法,以靈活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內容,增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完善教學評價,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個體差異,實施多主體、多項目的評價模式,激勵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地理學習中。“親其師,信其道。”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以激勵、喚醒和鼓舞的形式,切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高向陽.初中地理教學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考試周刊,2015(34):144-144.
[2]王滌非.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8(11):56-56.
作者:黃良才 單位:福建省平和縣后時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