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比較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西部地區財經類院校為例,采用問卷調查的定量研究方法,對不同民族的本科大學生的創業知識、創業意愿、創業態度、創業能力、創業環境和創業阻力進行比較研究。調查發現,不同民族的本科大學生在創業知識、創業環境和創業阻力上有差異。高校和政府應通過有針對性地正確引導大學生創業意向、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制定專項政策幫扶民族大學生等方法促進大學生就業和創業。
關鍵詞: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比較研究
大學生積極自主創業有利于落實國務院“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創新創業政策,有利于推動“中國制造2015”“科教興國”等國家重要戰略的實施。西部地區大學生創業更是事關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議題。針對西部地區某財經類院校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在創業知識、創業意愿、創業態度、創業能力、創業環境和創業阻力等方面的異同比較分析,對幫助不同民族的大學生端正態度、調整意愿、儲備知識、提升能力、克服阻力和適應環境,從而最終取得創業成功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研究的調研對象是西部地區某財經類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015級和2016級的本科生,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389份,有效率為64.83%。其中,漢族學生291人,占比74.8%,民族學生98人,占比25.2%。
(二)研究工具調查采取問卷調研的方式進行,通過IBMSPSSStatistics19.0錄入數據后,采用可靠性檢驗、因子分析效度檢驗對創業知識、創業意愿、創業態度、創業能力、創業環境和創業阻力對研究工具進行檢驗。在此基礎上,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民族和漢族大學生在創業知識、創業意愿、創業態度、創業能力、創業環境和創業阻力等方面的異同進行分析。
(三)研究內容研究內容包括一般情況(被調查對象的民族、性別、所學專業和父母教育程度等)以及創業知識、創業意愿、創業態度、創業能力、創業環境和創業阻力等六大類30個項目。
二、研究結果
(一)創業知識創業知識測量大學生成功創業所具備的基本知識儲備,能夠指導其成功創業。[1]71-76Cronbach'salpha的檢驗值為.793>.6的標準,視為可靠;Kaiser-Meyer-Olkin值=.771,P=.00,單一因子分析能夠解釋總方差的66.434%,視為有效。趨同:絕大多數民族和漢族大學生(共計70.7%)認為自己具備創業應該具備的企業運作知識、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基本商業和法律知識、經營行業的專業知識、國家宏觀政策和經濟形勢知識等。特別是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在企業運作、人員管理、商業運營、國家宏觀政策和經濟形勢上基本沒有數量分析意義上的差異(P>.05,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總體而言,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在創業知識方面有明顯數量分析意義上的統計差異(獨立樣本T檢驗P=.010<.05),漢族大學生的創業知識水平(M=3.80)略高于民族大學生的創業知識水平(M=3.60)(見表1),這主要是因為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在專業知識(獨立樣本T檢驗P=.005<.05)和法律知識(獨立樣本T檢驗P=.000<.05)的掌握上有明顯的差異,漢族大學生(M=3.75;M=3.73)優于民族大學生(M=3.42;M=3.00)。同時,雖然民族大學生在商業知識、國家政策和經濟形勢等的掌握上優于漢族大學生,但不構成數量分析意義上的統計差異。
(二)創業意愿創業意愿是指大學生是否愿意進行自主創業的一種主觀態度,能夠預測其創新行為。[2]104-109Cronbach'salpha的檢驗值為=.779>.6的標準,視為可靠;Kaiser-Meyer-Olkin值=.737,P=.00,單一因子分析能夠解釋總方差的53.403%,視為有效。趨同:絕大多數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共計70.4%)認為自己有獨立創業的意愿。特別是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在“立志成為一個創業者”以及“即使創業失敗,也會繼續努力直到成功為止”兩個題項上基本相同,沒有較大的差異(P>.05,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總體而言,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在創業意愿方面沒有明顯數量分析意義上的統計差異。但是,在“是否會盡一切努力創業”“是否已經做好創業的一切準備”和“即使父母強烈反對,也會致力于自己創業”等三個具體題項上,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有明顯數量分析意義上的差異(獨立樣本T檢驗P=.005<.05;P=.023<.05;P=.000<.05),漢族大學生(M=3.75;M=3.73)在做好創業的一切準備和會盡一切努力創業方面,略優于民族大學生(M=3.42;M=3.00);而民族大學生(M=3.89)在排除外界干擾特別是父母的反對致力于創業上優于漢族大學生(M=3.65)。
(三)創業態度創業態度是指大學生本人對創業所持有的心理傾向,它包括對創業的主觀評價和行為傾向。但與創業意愿不同,對創業持積極評價和消極否定態度的大學生,不管本身態度如何,如果沒有創業意愿,基本上不會進行創業實踐。[2]104-109Cronbach'salpha的檢驗值為.722>.6的標準,視為可靠;Kaiser-Meyer-Olkin值=.664,P=.00,單一因子分析能夠解釋總方差的53.675%視為有效。趨同:絕大多數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共計74.3%)對獨立創業主觀上抱有積極的評價。特別是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在“對創業的興趣比對找一份工作的興趣大”“創業是我實現人生目標的重要標志”兩個題項上基本相同,沒有較大的差異(P>.05,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總體而言,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在創業態度方面沒有明顯數量分析意義上的統計差異(P>.05,沒有達到顯著)。但是,在“對我而言創業的好處多過壞處”“創業可以給我帶來很大的滿足感”等二個具體題項上,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有明顯數量分析意義上的差異(獨立樣本T檢驗P=.000<.05;P=.023<.05),前者漢族大學生(M=3.75)優于民族大學生(M=3.42),后者民族大學生(M=3.93)優于漢族大學生(M=3.82)。
(四)創業能力創業能力是指通過教育和培訓使大學生所具備的能夠完成創業的素質。[1]71-76Cronbach'salpha的檢驗值為.706>.6的標準,視為可靠;Kaiser-Meyer-Olkin值=.723,P=.00,單一因子分析能夠解釋總方差的53.675%,視為有效。趨同:絕大多數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共計73.3%)認為學校教育培養了其創業的能力。特別是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在“培養了我創新能力”“培養了我組織能力”“培養了我協調能力”三個題項上基本相同,沒有較大的差異(P>.05,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總體而言,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在創業能力方面沒有明顯數量分析意義上的統計差異(P>.05,沒有達到顯著)。但是,在“培養了我指揮能力”這個具體題項上,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有明顯數量分析意義上的差異(獨立樣本T檢驗P=.005<.05),漢族大學生(M=3.75)優于民族大學生(M=3.42)。
(五)創業環境創業環境是指大學生如何通過學校教育提升創業能力,通過社會關系提升創業成功幾率和政府公共政策支持創業的外部環境因素。[3]138-142Cronbach'salpha的檢驗值為.706>.6的標準,視為可靠;Kaiser-Meyer-Olkin值=.723,P=.00,單一因子分析能夠解釋總方差的53.675%,視為有效。趨同:絕大多數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共計56.8%)認為當前的創業環境“比較好”或者“很好”。特別是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感知政府政策對其創業的支持程度基本相同,無差異(P>.05,沒有達到顯著,見表1)。差異:總體而言,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在創業環境上有明顯數量分析意義上的統計差異(P=.000<.05,達到顯著,見表1)。這可歸因于在“學校教育了解創業環境”“社會網絡支持創業”兩個具體題項上的差異,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有明顯數量分析意義上的差異(獨立樣本T檢驗P=.005<.05;P=.000<.05),漢族大學生(M=3.75;M=3.73)優于民族大學生(M=3.42;=3.00)。
(六)創業阻力創業阻力是指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碰到的阻朱思奕西部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比較研究力。[3]138-142Cronbach'salpha的檢驗值為.762>.6的標準,視為可靠;Kaiser-Meyer-Olkin值=.758,P=.00,單一因子分析能夠解釋總方差的59.021%,視為有效。趨同:絕大多數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共計70.2%)認為當前存在創業阻力。特別是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對“缺乏商業技能”“缺乏創業教育”等阻力的感知上無顯著差異(P>.05,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總體而言,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在創業阻力上有明顯數量分析意義上的統計差異(P=.001<.05,達到顯著,見表1)。這可歸因于在“創業資金困難”“沒有時間籌備”兩個具體題項上的差異,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有明顯數量分析意義上的差異(獨立樣本T檢驗P=.005<.05;P=.000<.05),漢族大學生(M=3.75;M=3.73)優于民族大學生(M=3.42;M=3.00)。
三、優化西部地區大學生創業發展建議
西部地區大學生創業是事關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議題。因此,針對西部地區某財經類院校民族大學生和漢族大學生在創業知識、創業意愿、創業態度、創業能力、創業環境和創業阻力等方面的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如下的優化建議。
(一)轉變傳統就業觀念,正確培育西部地區大學生創業意向受傳統就業觀念影響,大學生更愿意到黨政部門、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就業,或者外出到北上廣深等大城市企業就業,以便獲得比當地更好的收入和社會地位。這種傳統的就業意向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和創業態度,對大學生的創業實踐活動造成了消極制約。因此,高校就業教育、政府就業政策宣傳和家庭就業指導要喚醒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和自主創業意識,把大學生個人的職業追求如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滿足自身生活保障和為家人創造舒適生活,與當前的創業形勢、父母對子女的合理期盼和西部地區的發展振興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大學生自覺承擔起新時代賦予其的創業創新責任,為繁榮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自己應盡的貢獻。
(二)加強創業指導教育,逐步提升西部地區大學生創業能力第一,高校應突出問題導向,明確就業創業市場的需求,并建立對創業大學生的質量跟蹤評估體系。第二,加強國家政策和經濟形勢教育以及社會實踐課程。在大學生創業活動中,應讓其掌握政府關于大學生創業的基本政策特別是合理運用中小企業稅費減免政策、享受創業小額擔保貸款和補貼、進行創業培訓等優惠政策,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幫助大學生熟悉創業環境,建立創業社會網絡,克服創業阻力,促進大學生提高就業創業成功率。
(三)制定專項扶持政策,積極幫助民族大學生克服創業阻力研究顯示民族和漢族大學生在創業能力、創業阻力和創業環境上有顯著區別。因此,針對民族大學生的創業環境和創業阻力困境,筆者建議要從公共政策上進行優化,特別是要借鑒深圳龍崗區的“創新、創業、創客、創投”經驗。要關注經濟不富裕家庭民族大學生的創業需求,根據本地產業需求和發展規劃,完善落實扶持大學生特別是民族大學生的創業優惠政策和微創業環境,簡化大學生特別是民族大學生的創業手續、降低創業門檻、實行稅費減免、進行創業培訓和享受補貼優惠政策,設立專項創業資金和創投項目風險基金,加大創業基地建設和扶持力度。
參考文獻:
[1]胡曉龍,徐步文.創業素質、創業文化、創業意愿的相互關系與影響[J].社會科學家,2015(11).
[2]陸根書,彭正霞,康卉.大學生創業意向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西安市九所高校大學生的調查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
[3]陳文娟.大學生創業動機影響因素——以江蘇省高校大學生為例[J].中國科技論壇,2015(09).
作者:朱思奕 單位: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