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大學英語學習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職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習,在教學模式、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上與本科生基本一致,但是學習效果卻存在很大不同,高職學生的大學英語學習效果較本科生普遍較低。外語研究者從學習動機和學習動力方面對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和分析,指出高職學生大學英語學習效果普遍較差的原因與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動力存在很大關系。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本文擬進一步分析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力不足即學習倦怠的原因,為高職教學的進一步改革提供基礎。
一、高職大學英語學習現狀
高職學校的學生來源多樣化,有的來自中職,英語基礎較差,有的來自普高,英語基礎比中職學生稍好。從整體上看,高職學生高考英語分數相差明顯,高分學生比例低,大部分學生英語詞匯量掌握無法達到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大綱對詞匯量的要求,英語基礎參差不齊。高職學校存在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教師數量少,教室容量小,學生對上課方式、教學環境和教學效果不滿意。許多學生沿用中學時的學習方法,對英語學習的認識也停留在中學階段,即學習就是為了考試,學習英語不是真正為了獲取知識,角色轉化失敗,造成自主學習能力差,不能適應大學英語學習的模式。另一方面,高職學校教師一般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英語語言技能水平和學術科研能力較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英語水平差距較大,學生跟不上教師教學的節奏,教學的高水平與學生的弱基礎形成矛盾。大學英語學習重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提高,對學生的英語基礎有一定要求。高職學生入學前的英語水平達不到大學英語教學所要求的水平,許多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造成教師的教學倦怠,教師在個人發展過程中偏重科研,忽視教學。
二、學習動機和學習動力的理論基礎
影響外語學習的兩大因素之一是情感因素[5],即外語學習的動機、學習態度和個性特征。由于長期以來對外語教學方法的研究沒有有效地促進外語學習效果,國內外學者逐漸開始研究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國外學者對學習動機的分類主要有融合型動機(integrativemotivation)和工具型動機(instrumentalmotivation)、內部動機(intrinsicmotivation)和外部動機(extrinsicmotivation),國內學者文秋芳把學習動機分為表層動機(surfacemotive)和深層動機(deepmotive)。其中,表層動機包括為了文憑、好工作、高工資等表層物質刺激的動機,深層動機是指因為興趣、為了增加知識等深層物質刺激的動機[9]。學習動力是指學生在學習中的內在驅使力量,是學習動機的外在行為表現,學習動力系統是由學習需要、目標、自信心、情緒情感等要素組成的復雜結構。
三、英語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學習動力系統的每一個方面都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高職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存在學習需求和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自信心等問題,也就是學習動力系統紊亂的問題。結合當前高職學生大學英語的學習現狀,分析其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不明確,造成學習動力不足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呈現中等強度,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是獲得好的總評成績和未來就業做準備,而不是真正出于對英語語言和文化的熱愛、對增加知識的渴望,也就是說表層動機強與深層動機。表層動機激發的學習動力只能維持一段時間,學生不能長期保持對英語的刻苦學習。表層動機不能使學習活動規律化和長期化,學生一旦達到短期的目標,如通過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后不再不會繼續準備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放棄英語的繼續學習,學習不連貫,違背了語言學習的規律。學習動機不明確或者強度弱,也會造成學生的學習倦怠,高職學生的學習倦怠情況嚴重。比較高職學生和本科生的學習倦怠情況發現,高職學生的學習倦怠現象比本科生嚴重,總體倦怠水平高于本科生,在學習情緒低落方面尤為突出。甚至有許多學生認為學習英語與自身專業和未來工作聯系不大,他們學習英語的目的只是通過期末考試、拿學分和畢業證等。對英語學習的錯誤認知造成他們不能樹立英語學習的長遠目標,不愿在英語學習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是更關注于專業課的學習。
2.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影響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教學目標注重學生的高級專業技能的培養,為企業培養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性工作的人才。在這一培養目標的總體要求下,高職院校在實驗場地和實驗室建設、購買實驗設備、實驗課的課程設置等方面都投入大量財力,相對忽視了作為公共基礎課的英語課程的建設。在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課程體系里,專業基礎課和實操課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主要手段。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客觀上增加了專業技能的提高和英語基本技能的割裂度。高職學生的就業目標定位是企業,工作內容為技術型工作。國家重視技術型人才培養,并不是培養缺乏理論知識的技術型人才,理論是指導實踐的重要工具,缺乏理論知識的技術人才對技術的掌握和應用也不能全面和精細。因此,高職人才的培養要理論傳授和技能提高兩方面共同進行,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于英語技能型人才的認識,人們普遍認為英語專業學生才是真正的英語技能型人才,非英語專業學生在技術型工作中對英語的應用有限。出于對未來理論研究、升學需要等方面考慮,非英語專業本科生對英語技能的需要較高,而這一點也無法體現在技術應用型為主的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身上。
3.高職教育的相對封閉性本科生在完成本科階段的學習后,有許多選擇,如就業、考研、出國留學等。在就業過程中,許多企業,尤其是外企對畢業生的英語水平有一定要求,在考研方面,英語也是必考科目之一,出國留學對英語的要求更高。英語在本科教育后的應用和需求很大。而我國當前的高職教育體系下,學生畢業后的主要出路是到企業就業,企業需要的是掌握某項具體技術的技能型人才,對英語的要求比起本科生來要低。國家對專科學歷學生報考研究生入學考試有嚴格要求,要求專科學歷學生在報考研究生前要先取得本科學歷。高職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自考、專升本等方式進行本科教育學習,取得本科學歷。現在,一些高職院校也開始與本科院校合作進行“3+2”學生培養,即學生在高職階段學習三年,達到畢業要求后可直接升入合作的本科院校繼續學習兩年,取得本科學歷。另一方面,我國高職院校也積極發展國際教育,與國外相關院校合作,學生在國內畢業后可以進入國外合作院校繼續深造。然而,中外合作辦學往往要求學生支付高額的學費,基本只面向少數有經濟條件的學生。盡管高職教育為學生進一步深造設置了許多途徑,但是當前條件下,利用以上提到的這些途徑進行繼續教育的高職學生所占比例很低,絕大多數高職學生畢業后一般選擇就業,高職教育有一定的封閉性。這種封閉性使得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畢業后對英語的需要較少,大學英語在升學、就業、出國留學方面的應用不明顯。
4.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的問題高職大學英語僅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來學習,注重基礎知識教學,不能滿足未來就業需求,應用性不強,教學和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專業和將來的工作崗位缺乏緊密的聯系,在整個課程體系里被邊緣化。語言技能不應按高職教育和本科教育進行劃分,高職學生和本科學生的學習目標都是提高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尤其是在聽說方面,不應按人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來設置要達到的高度。高職大學英語的社會話評價標準較低,主要是“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比起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對英語技能的要求要低得多,而企業對高職學生的英語要求主要看大學英語四六級的成績,評價體系和應用要求脫節。高職院校會組織學生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學生自愿參加考試,學校對考試成績一般不作要求,在學生評優評先和畢業等方面不要求大學英語四六級的成績,客觀上不能激勵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動力。
四、結語
高職學生大學英語學習呈現學習動力部足、學習倦怠的狀況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觀方面上與入學前英語基礎差有關,入學前英語基礎不能達到高職英語教學的要求,學習中的挫敗感影響了學習興趣。入學后不能及時找到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在英語學習上不肯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客觀方面,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對非英語專業高職學生的英語要求不明顯,偏重專業技能的培養,大學英語在課程體系中地位邊緣化;另外,高職教育與本科、研究生教育不連貫,高職學生沒有升學壓力;高職大學英語的社會評價體系不完善,對教學目標要求低。一系列的主客觀原因造成了高職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上很難有突出成就,這些原因希望能得到教師、教育管理者的重視,進一步深化高職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使之與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培養出一批國際化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
作者:李興忠 呂燦 張志華 張寅瀟 單位: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