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英語移動學習調查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以分布式認知理論為基礎,隨機抽取湖南科技大學289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從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態度、移動設備使用、英語學習資源獲得及英語移動學習環境四方面著手,采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調查基于移動設備的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現狀,提出優化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對策,以進一步促進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效果。
關鍵詞:
分布式認知;移動設備;大學英語;移動學習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改善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的學習方式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產生了學習者能隨時隨地學習的移動學習(M-Learning)。移動學習的存在符合教育改革的理念,逐漸受到高校教師與學生的認可,成為輔助課堂傳統教學的一種有力手段和方法。大學生成為了移動學習的主要群體,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移動學習效果已經成為了各高校的關注熱點,也是眾研究者們潛心研究的熱門話題。前人的研究大多從理論探索、技術開發和模式應用等方面探討移動學習,卻鮮少有學者研究移動學習在某一具體學科中的應用可能性及現狀,因而本文從分布式認知的視角探討大學英語的移動學習情況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1分布式認知理論概述
傳統的認知觀將認知局限在個體層次上,認為認知是大腦內部信息處理的一種局部現象,從而忽略了認知發生場所的社會的、物質的和人工制品的周圍環境[1]。分布式認知(DistributedCognition)起源于1879年,但當時卻并有明確的定義。直到20世紀80年代Hutchins(1995)[2]等人才明確了“分布式認知”的概念。簡要說來,分布式認知就是指認知分布于個體內、個體間、媒介、環境、文化、社會和時間等之中,是一個包括認知主體和環境以及所有參與認知的事物的交互分布式系統[3]。該理論對課程學習的設計與應用有重要啟發意義。
2研究問題與方法
2.1研究問題通過對湖南科技大學在校大學生的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情況進行調查,了解目前大學生使用移動設備進行英語移動學習的情況,探討大學生使用移動設備進行英語移動學習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2.2研究對象研究被試包括大一至大四本科生及在校研究生共289名。其中,本科生274名,研究生15名;男生138名,女生151名。
2.3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包括兩大部分:基本信息和問卷主體部分。發放問卷289份,回收有效問卷287份。
3研究結果與討論
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微時代”的來臨與移動設備的普及,移動學習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已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在大學生中的應用更是尤為普遍。基于分布式認知理論的幾要素,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探討大學生運用移動設備進行英語學習的情況。
3.1學習者態度方面作為信息資源的接收者,學習者的特征和態度是影響大學英語移動學習進展的主要因素。對基于移動設備的大學英語移動學習這種新的學習方式,高達49.8%的大學生認為利用移動設備進行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有很大的發展前景,25.8%的大學生預測其是未來學習的趨勢,19.5%的大學生覺得它只能是一種輔助傳統教學的手段,1.4%的大學生否定它的發展,認為其不會得到大力發展,剩下的3.8%的調查者則表示自己對此并不清楚。這意味著移動學習的開展是受到廣大學生的認可的。對于大學生每次使用移動設備進行英語移動學習的頻率和時間,19.5%的大學生認為最佳時間長度是5分鐘內,23.7%的大學生傾向于5~10分鐘,10~30分鐘的學習時間被44.6%的大學生接受,10.1%的大學生表示30~60分鐘最適合他們,僅有2.1%的大學生選擇1小時以上。對于每月使用英語移動學習的花費,45%的大學生傾向于不花錢就得到英語移動學習的資源。就大學生本身而言,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的開展離不開正確的學習態度。建議學校可以多開展相關的知識宣傳活動,讓大學生更了解英語移動學習的價值和其便利性與趣味性等。大學生本身也應具備與時俱進的意識,改變“課本至上”的學習觀念,同時大學生們需結合自身需要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軟件和資源,才能對英語移動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增進自身對英語移動學習的了解,在進行學習過程中能抵抗住手機中其它娛樂功能的誘惑,做出正確的學習行為。
3.2學習設備方面學習設備作為移動學習的媒介,是移動學習資源的載體。不再僅僅作為傳統教學中傳遞教學信息的工具,分布式認知理論認為它也是認知的一部分。學習者可以選擇不同的學習設備來進行移動學習。在287名大學生中,有284名學生擁有手機,這說明手機的使用率高達99%,手機已經幾乎是大學生人人擁有的移動設備了。此外,170名大學生擁有筆記本電腦,46人用電子詞典來學習英語,44人擁有IPAD,37人則表示會用MP3/MP4/MP5來學習。對于影響大學生使用移動設備進行英語學習的原因,112人表示移動設備上的學習軟件需要便利的網絡為支撐,如果脫離無線wifi,那么移動設備產生的費用特別高。63人認為硬件技術不支持。這就要求學習設備的開發商綜合考慮各項問題,提高設備的硬件技術與功能,軟件開發商則要做大量實質研究,找出適合大學生群體的大學英語學習軟件。方便攜帶、交流及時是移動設備的優點。然而不同移動設備的系統不同,不同系統中各種學習軟件的兼容性也存在差異性,如何兼顧大家的需求,使一些適用的英語學習軟件在任何系統的手機中可以下載且不占大量內存,是軟件開發商急需解決的問題。
3.3學習資源方面學習資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習資源的豐富性與適用性直接關系到大學生進行英語移動學習的興趣與學習效果。對于學習資源的豐富性的調查,47.0%的學生認為目前移動設備中的英語移動學習資源比較豐富;29.7%的學生認為一般豐富;認為十分豐富和十分缺乏的同學分別是6.3%和2.4%。對于英語移動學習資源的呈現形式,廣受大家喜愛的方式依次是音頻、視頻、圖片、文本、動畫、游戲等。對于移動學習資源內容,74.2%的學生傾向于單詞詞匯的記憶,因為他們認為單詞是學好英語的基礎,只有掌握了大量單詞才有可能提高英語學習成績。其次聽力與口語資源也被大多數大學生所需要,42.5%的學生認為美文閱讀是一種較好的英語學習資源,41.1%的學生則傾向于四六級專業考試題型專項訓練,認為這類的學習資源有助于他們盡快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或是在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豐富大學生的英語移動學習資源,既要注重學習資源類型的多樣性與趣味性,即根據大學生個體的不同層次的需要多方面全方位地為之提供一些適用的英語移動學習資源;又要注重移動學習資源內容的呈現形式,即根據不同呈現形式的特性設計不同大小和格式的移動學習資源。學習軟件是大部分學生獲取移動英語學習資源的途徑,且軟件中的各式學習資源應具有輕松有趣、靈活多變、易于操作或簡單短小等特性。對于英語移動學習資源的內容的設置應在充分了解大學生需求的基礎上進行。除此外,若能對大學英語課程的同步教學資源進行開發,在課文單詞記憶、課文詳解、課后練習、摸擬測試、師生互動答疑、成績記錄等環節上加強探索,也將對大學生的英語學有裨益。與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的英語書本形式不同,英語移動學習資源的呈現形式為多媒體。若可以將同一種英語學習資源應用于不同的表現形式,則更能保障移動學習的有效性。其次,多媒體文件的大小、分辨率與時間長度也是英語移動學習資源平臺的建構者應該了解與改善的內容,以更好地促進英語移動學習在高校的發展。
3.4學習環境方面好的學習環境能夠為學習者提供好的學習狀態和效果。分布式認知理論認為環境的好壞也是認知的一部分,會影響到認知的發展。71%的學生選擇一般是在課余時間學習。其余的29%的同學則一般在睡前半小時、等車等人、公交車、地鐵等交通工具或是課堂上等碎片化時間里進行英語移動學習。然而,移動學習的環境也是移動學習的一個影響因素。在嘈雜的環境下人們的注意力往往很難集中,學習效果也相應減弱。所以大部分大學生會選擇在比較安靜的環境下進行移動學習。此外無線移動通信網絡信號的好壞也會影響使用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49.5%的學生表示周圍人員進行英語移動學習會對他有較大促進作用。由此可見,良好的網絡外界環境和學習氛圍對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的開展是大有裨益的。要切實改善大學生的英語移動學習環境,就得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要改善大學生進行英語移動學習的自然社會環境;另一方面,則要改善大學生進行英語移動學習時周圍的人文環境。首先,大學生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盡量選擇較為適宜的時間段在較為安靜的場所進行英語移動學習;學校也應大力關注移動學習的發展,提供相應的移動技術與網絡環境方面的支持,為大學生進行英語移動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移動學習環境。其次,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于大學英語移動教學的開展也非常有幫助。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鼓勵學生課外進行英語移動學習,可以利用做任務、給評語、進行優秀作品展示等方式來有效加強他們的英語移動學習積極性。同學之間也可以在英語移動學習平臺上成立學習小組,自主布置任務再進行評比,將表現最好的一組選出來供大家一起學習;也可以互相監督,如沒有完成當天的英語學習任務,則建議一套可行的懲罰機制,有效督促大家進行英語移動學習。
4結語
根據分布式認知理論,隨著互聯網時代及“微”時代的到來,移動學習作為最近幾年發展迅速的一種學習方式,需要學習者、學習設備、學習資源與學習環境等因素的協調才能穩步向前發展。本文以分布式認知理論為基礎,調查了湖南科技大學大學生的英語移動學習情況,發現英語移動學習在大學中大力開展是可行的,學習者、學習設備、學習資源、學習環境均與學習效果呈正比例關系,并通過分析數據與訪談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為大學英語移動學習在高校的發展與應用提供了一個新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顧鴛倩.分布式認知視角下大學生移動學習影響因素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3.
[2]HutchinsE.Cognitioninthewild[M].Cambridge,MA:MITPress,1995.
[3]周國梅,傅小蘭.分布式認知———一種新的認知觀點[J].心理科學發展,2002(4):43-45.
作者:陳迪 徐李潔 單位:湖南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