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西茶文化下大學英語反思(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首先從茶文化發展歷史、飲茶習俗、茶文化精神追求三個方面對中西方茶文化差異進行說明,接著就當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不足之處進行具體分析,最后在此基礎上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策略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夠對當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西茶文化;差異;大學英語;口語教學
自神農氏發現茶葉以來,茶與華夏文明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國茶文化形成于唐代,并在宋展到巔峰,之后在各朝各代得到不斷的豐富。茶文化是基于茶事活動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其融合了我國傳統的儒釋道等思想,并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來,隨著中西方茶葉貿易的開展,西方國家也出現了茶文化,當然中西方茶文化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些都是語言學習者所需要注意的。當前,一些高校在開展英語教學時,往往忽視了文化知識的講解。而文化與語言存在緊密的聯系,從文化層面出發開展英語教學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語言背后的文化知識,這有助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1中西方茶文化差異
根據近現代相關學者對“文化”(Culture)的定義,我們可以得知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同樣地,茶文化亦是如此。比如,我們常見的茶具就歸屬于物質文化范疇,而茶詩、茶畫等則屬于精神文化范疇。當然,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體現在諸多方面,本文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簡要分析。
1.1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關于茶的起源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茶葉最早于秦朝時期被人們所發現,但另有一些學者則認為茶葉是華夏先祖神農氏所發現的(該說法在《神農本草經》中也有詳細記載)。就目前來看,后者的接受度更廣。茶在最開始被人們發現時主要被當成一種藥草,后來隨著茶葉種植的推廣、制茶技藝的成熟,人們并將茶作為一種飲品來看待。茶圣陸羽的《茶經》的問世,被認為是我國茶文化正式形成的標志。唐代民間社會掀起了一股飲茶風氣,茶在華夏大地上開始普及開來。后來,宋代開始出現大量的茶肆、茶樓、茶館等,三教九流聚集到茶肆內飲茶談天,茶也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品。制茶方法在不同朝代有著不同的講究,比如唐代流行煮茶,宋代流行泡茶。茶文化延續至今,早已成為中國的一張國際名片,其向國外人士展示著我國文化的多樣性和特殊意蘊。相比之下,西方茶文化的形成時間應該追溯到17世紀。以英國為例,茶葉在17世紀中葉才開始進入英國本土。后來,隨著海上貿易活動的增多,更多的茶葉進入歐洲,英國也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茶葉消費國。隨著茶葉進口量的增多,英國普通百姓也可以在市面上購買到茶葉,茶在英國得以普及。當然,飲茶也得到凱瑟琳皇后等英國王公貴族的推崇,他們在飲茶時頗為考究,并在茶事活動中發明了特殊的飲茶方法和飲茶習俗。
1.2飲茶習俗和習慣
中西方飲茶習俗和飲茶習慣有著諸多差異。比如,就我國來講,現代國人在飲茶時主要采用沖泡法,并習慣于“清飲”(也就是不往茶水中加入其他添加物),同時我國茶人普遍更喜歡綠茶,綠茶的消費群更為廣泛。我國茶人泡茶時主要是用瓷器類、竹木類茶具,這使得茶水的味道能夠得到充分的保留。相比之下,英國人在飲茶時喜歡往茶水中加入蜂蜜、牛奶等成分,借以中和茶水本身的苦澀味,同時他們在飲茶時還喜歡配上面包和甜點。英國人普遍喜愛紅茶,他們在泡茶時會使用銀器類、玻璃類茶具,這給他們的飲茶帶來了更多的愜意和舒適。就飲茶習俗而言,我國有著諸多飲茶習俗(比如擂茶、斗茶等),同時還有著“以茶待客”、“倒茶七分滿”等說法;相比之下,英國主要有著早茶、下午茶、茶話會等飲茶習俗。1.3茶文化精神追求茶在我國是清雅、高潔的象征,很多文人雅士都愛飲茶,他們將茶比作自己,茶人合一。因而,我國茶文化沾染上了一層文人氣息。后來,隨著飲茶的普及,茶進入千家萬戶,茶也就多了一絲生活氣息。我國茶人在飲茶時十分注重內在和外在的和諧,他們追求一種“超然物外”、“天人合一”的飲茶意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茶人的身心完全得以放松。我國茶文化還融入了儒釋道等思想,比如道家的“修身養性”、佛家的“禪茶一味”、儒家的“中庸和諧”都可以在我國茶文化中找到對應的“注解”。相比之下,茶在西方(以英國為例)則主要與隨性、自由等詞匯掛鉤,這讓西方茶文化多了一些人文意味。英國人在飲茶中追求一種愜意和舒適,這使得他們在工作之余可以放松下來,享受生活的美好。
2當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不足之處
一些語言學家認為,人們學習語言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交際和交流。由此也不難理解,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應作為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就目前而言,國內大學生的口語能力十分薄弱,他們空有理論知識,但是不知道如何運用到實際交流場景中。就相關社會調查來看,“會使用英語進行簡單對話交流”的學生僅占學生總人數的40%,這事實上是大學口語教學收效低下的反映。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就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
2.1教學理念落后,教學內容停留于表面
就國內一些高校來看,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較為落后,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英語學習與“考證”、“就業”、“期末考試”等掛鉤,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甚至給學生劃知識點,列考綱,很顯然這種教學理念存在“應試化”、“功利化”的傾向。教師在口語教學中主要講述一些理論知識,比如不同的口語場景、語言禁忌、口語銜接詞等,教師的教學內容很顯然停留在表面。事實上,學生的口語能力培養才是重中之重,落后的教學理念會更容易滋生“啞巴英語”等問題。
2.2教學方式單一,教學與學生缺少互動
一些近現代教育家提出“生本教學”等思想,他們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相當于“舵手”,教師主要負責引導學生找準學習的方向。但是就當前高校英語口語教學而言,很多教師仍舊將自己作為課堂主體,這樣事實上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同時,需要指出的是,一部分教師和學生缺少互動,這種教學模式很容易導致課堂氣氛枯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互動性的缺失會導致教師不能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同時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
2.3實踐機會欠缺,學生的實踐水平低下
英語口語能力主要是通過不斷的實踐培養的,很多教學工作者事實上對這點較為了解,但是他們在教學中卻并未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口語實踐機會。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很明顯是不夠的,學生還需要通過實際交流場景掌握相關的口語交流技巧。比如說,英國人在“下午茶”(afternoontea)中會怎樣開展交流,主要交談什么內容,聊天的基調是輕松還是嚴肅,這些問題都需要學生在實踐中去驗證。就當前的高校英語口語教學來看,學生除了參加所謂的課外社團之外并沒有其他相關實踐機會,而這正是他們實踐水平低下的原因之一。
3基于中西茶文化差異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策略
從上文來看,國內高校英語口語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正是大學口語教學收效低下的原因所在。語言是文化的反映,因而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導入茶文化內容,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中西方茶文化在語言層面的差異,并在涉外茶事交流中學會使用相關語言常識。從中西茶文化差異出發,本文就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策略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3.1課堂教學: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調動學生積極性
為了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妨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在“文化交際”的學習單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擬中西方飲茶場景。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學生模擬中國傳統飲茶場景,另一組學生模擬英國下午茶的飲茶場景。通過情景模擬,學生就能夠從中得知中西方飲茶場景的差異,了解英國下午茶的歷史和各類注意事項(比如傳統著裝要求、制茶方法、茶點配備注意事項、茶具形制等),并在今后的涉外茶事活動中表現得更為得體。
3.2課外活動:開展茶文化主題英語角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平臺,教師不妨開展與茶文化主題相關的英語角活動,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活動中來。茶文化主題英語角可以按照模塊進行布置,比如“中西茶俗模塊”、“中西茶禮儀模塊”、“中西茶文學模塊”、“中西茶語模塊”等。當然,教師還可以邀請一些外籍教師參與到活動中,讓外籍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能夠更為真切地認識到中西方茶文化的異同。外教可以用自己的真實經歷作為例子,向學生講述更多西方茶文化的細節內容,使學生感受到西方茶文化的獨特之處。
3.3實踐機會:利用茶博會、涉外茶企等平臺引導學生參加實踐
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教師還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比如說,教師可以在網上檢索相關的中外茶博會平臺,然后引導學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到茶博會中。學生在志愿活動中會與外籍人士面對面交流,這在無形中豐富了他們的實踐經驗。此外,學校還可以與涉外茶企展開合作,這樣學生就可以得到相應的實習崗位。學生在實習期間,會接觸到外國茶企工作人員,同時了解到中外茶企之間的企業文化異同之處,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工作將會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孫婕.茶文化思維的修辭模式在英語口語表達中的關聯性研究[J].福建茶葉,2016,38(9):366-367.
[2]何冬芝,李濤,陶艷春.基于中西文化差異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策略[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14-116.
[3]馮文穎.在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背景下增強大學英語專業口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1(2):145-146.
[4]劉楊,張明杰.交際教學法在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堂口語教學中的研究[J].群文天地,2010(12):169-169.
作者:王臻 單位:南陽理工學院
第二篇: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中西茶文化差異的滲透
摘要:語言體現出民族的文化內容和特色,它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體系中具有極其深刻的內涵。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融入中西茶文化差異的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語言的文化背景知識,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英語的使用方法和涵義,而且還可以更好地使學生領悟到不同語言背后的文化,為跨文化交際提供了重要的渠道。
關鍵詞:大學英語;文化教學;茶文化;差異
隨著國際間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高校英語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英語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語言能力,還應當將文化教學融入和滲透其中,使學生在感受文化的同時,領略到英語語言學習的無窮魅力,產生極大的英語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提升大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
1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語言是人類不同文化中的構成內容,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需要在特定的文化氛圍和環境中加以深入的理解和剖析。由此可見,大學英語語言教學需要實現與文化的統一,才能使學生充分領略到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的重要功能,并通過不斷學習文化知識,深入地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從而更好地深入理解英語語言。通過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使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社會文化知識,在這個前提下,可以更好地靈活運用英語語言,并避免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而引發的歧義和誤解。本文從中西茶文化的差異入手,幫助學生了解中西茶文化差異,并通過文化的理解和學習,更好地提高英語語言學習的效率。
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茶文化差異研究
茶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元素,它源起于中國,并通過貿易的形式流往國外,在茶葉進入到英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英國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茶文化體系,我們對中西茶文化的深層內涵加以分析,可以發現其中蘊含的不同價值理念和文化意識。
2.1產生背景的差異性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早在中國春秋時期就有了關于茶的記載,著名的典籍《茶經》是中國傳統茶文化的代表,中國茶文化于中國唐宋時期最為鼎盛,也逐漸由皇宮庭院進入到了中國百姓之中,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飲品,并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生成了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茶文化內涵,在融合了道家和佛家哲理的發展中,形成了中國特有的茶道精神。而西方茶文化則是由中國傳入的,在新航路開辟之后,由商人的遠程貿易將茶葉帶入了西方,并引發了英國王公貴族的推崇,成為了英國皇室貴族的奢侈品,它與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進程大致同步,逐漸形成了英國特有的“下午茶”文化。
2.2品茗方式的差異性
中國是盛產茶葉的國度,并生產有不同類別的茶葉,大致劃分為六大類,其中還有名目繁多的不同茶葉品種。在對茶葉的品茗種類選擇方面,中國人偏好喜愛綠茶,自古以來強調飲茶的本真口感和味道,主張不摻加任何輔料的“清飲”,直接用開水加以沖泡,以感受和體驗茶葉原本的自然清香。在沖泡茶葉的過程中,講究茶之水、茶之器,以山野林間的清泉活水為最佳浸泡之水,以優質玻璃或上乘紫砂茶具為上乘茶具,能夠在這茶具之中欣賞到茶之清翠、湯之甘醇,并且還講究飲茶的氛圍和環境,以清幽、雅致的飲茶環境為最佳。如此美景,可以使人陶醉其中,于品茗中靜思,在清飲中感受到淡泊無爭的自然之境,體悟到澄凈悠遠的茶之本性。中國開始傳入英國的茶葉大多是綠茶。然而,由于英國地處環境屬于海洋性氣候,陰雨連綿而氣候潮濕,而綠茶本性寒涼,不適宜于英國人長期飲用。紅茶則成為了英國人喜愛的茶葉品種,這主要是由于紅茶更具有本性溫和、味道醇厚的特色,也適宜于在潮濕的環境下保存和飲用,因而,英國人喜愛性情溫和的紅茶,并在飲用紅茶的時候,喜歡添加糖、牛奶、蜂蜜等配料,這種品茗的方法較好地調和了紅茶自身的苦味,使之帶有香甜的口感,搭配使用甜品、水果的飲用方式成為了英國人喜愛的茶葉品茗習慣。另外,英國還根據自己的需要,研發出袋泡茶,也稱為速溶茶;美國人還研發出冰茶,可以將其置于冰箱之中,省略了茶葉沖泡、清洗等工序,而直接取出飲用,方便快捷,具有較為顯著的實用特征。
2.3飲茶禮儀的差異性
中國傳統茶文化中的“以茶待客”禮儀由來已久,這表示出主人的待客之禮,以示歡迎之意。還有茶文化中的“以茶定親”習俗也表示出一種特殊的禮儀風俗;婚姻大喜之日要向長輩奉茶,以示敬愛之情;拜師學藝要向師傅奉茶,以表“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忠貞之心;佛家弟子要在修行時行茶道之禮,以示對佛祖的敬畏之心。西方茶文化中的茶禮茶俗則顯現出與中國茶文化的不同。西方茶文化并沒有融入到西方的人生重大儀式之中,卻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例行部分。中國的飲茶沒有嚴格的時間限定,而在英國則有較為嚴格的飲茶時間規定,他們在不同的時間段,要依循不同的茶禮茶俗:上午11點為上午茶時間,主要飲用綠茶作為提神醒腦之用;下午4點為下午茶時間,也即英國獨特的“下午茶”文化,最初是由貴族主婦用于打發下午無聊的時間,相互邀約,并且以下午茶作為契機,用精致點心、上乘茶葉等款待客人,隨后成為了社會交際活動的一種重要媒介,一些政要也利用下午茶時間洽談政務工作。晚餐時間,英國人還會用晚餐茶作為輔食;睡覺之前會飲用晚安茶,于清冽香甜之中進入到夜晚的寂靜時分。
2.4茶道精神的差異性
中國傳統茶文化匯聚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哲理和思想內涵,在幾千年的思想沉淀之下,形成了具有中國獨特內涵的茶文化,它成為了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承載,向人們傳遞出哲學精神和理念,可以通過對中國茶道精神的領悟,感知和領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在茶道精神的浸染之下,感受到以“和、靜、美、廉”為內核的中國傳統茶道精神,體現出自然、淡泊、寧靜致遠的情懷和品味。西方茶文化遠不如中國茶道精神來得深邃,然而,它也有其獨特的講究,注重悠然自得、優雅舒適的飲茶品味和格調,相較于中國茶道精神而言,西方茶文化側重于對物質的享受,而中國茶文化強調一種內在的精神追求,兩者之間顯示出一定的差異性。
3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的中西茶文化差異滲透
3.1中西茶文化差異內容
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講解英語語法和詞匯知識,還要注重對文化的滲透教學,要將文化教學內容貫穿和融合于大學英語教學之中,使學生更為深入地了解文化背景和歷史故事,在此前提下,更好地實現對英語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學習“tea”這個英語詞匯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這個單詞發音的由來,還可以組合講解與“tea”相關的英語短語和詞組,如:anicecupoftea、teagraying、teacloth、teaprocess-ing等,并向學生講解“茶”在英國作為財富的象征意義,具體例句運用有:Wouldnotdosomethingforalltheteainchina。在這個句子之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茶”代表“財富”的涵義。又如:“茶”的短語中也有大題小做的涵義,即:astormintheteacup。學生通過對背景知識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
3.2創新文化教學方法
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基于對中西茶文化差異的認識,可以采用對比舉例教學法,將中西方茶文化融入到英語文化教學中,增進大學英語課堂的趣味性,提升英語文化學習的氛圍。例如:通過對中西茶文化的差異性比較,教師可以將中西茶文化禮儀的不同制作成多媒體教學課件,使學生感受到茶文化的氛圍,并由此引出茶會(teaparty)、下午茶(af-ternoontea)、以茶會友(friendsoftea)等多種英語語言表達方式。
3.3中西茶文化著作閱讀引入
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還可以將中西茶文化著作融入其中,可以將這些典型的茶文化作品,與學生一同賞析,并理解其中內蘊的西方茶文化。如:英國著名詩人和小說家艾米莉•勃朗特所作的《呼嘯山莊》之中,就包括了大量的英國茶文化習俗和禮儀內容。還有喬治•吉辛所作的《四季隨筆》散文集之中,也生動刻畫出飲茶的歡愉體驗,表達了作者飲茶的幸福感覺。教師將這些茶文化名著引入課堂教學中,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對美妙文字背后的茶文化內涵有更為深入的體悟,從而增強學生的語感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滲透和融入中西茶文化差異性的教學內容,可以極大地提升大學英語文化課堂的趣味性、文學性,通過文化導入的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西茶文化背景知識,并在茶文化差異的視角下,更好地實現對英語語言的學習和理解,從而突破原有的英語語言單調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成為英語跨文化交際的使者。
參考文獻
[1]陳桂琴.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
[2]劉兵.中西文化差異與大學英語寫作[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7(5):14-17+39.
[3]張文杰.從中西茶文化的差異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1):220.
[4]劉俊杰.從中西茶文化的差異體驗大學英語文化教學[J].福建茶葉,2016(4):286-287.
[5]梁爽.中西文化差異與商務英語教學[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10):104-105.
[6]張曉東,張萌.中西文化差異在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中的導入與滲透[J].考試周刊,2011(67):84-86.
[7]陳榮生.淺談英語課堂教學中加強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09(S5):122.
作者:譚靜 單位: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第三篇:中西茶文化對比下優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
摘要:語言和文化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核。在語言教學中引入文化教學,有利于提高語言的教學效果。本文把文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茶文化引入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學會在茶文化對比中更好的理解中西方人們不同的民族心理、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以豐富和優化大學英語教學并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茶文化;大學英語教學;優化
中國的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西方國家的茶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與語言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核。在語言教學中,文化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重要內容。對于某一種語言的教學,離不開對其相應文化的教學。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和介紹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西方國家人們的民族心理、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這對于他們學習英語是非常有幫助的。教師教會學生在中西方文化對比中學學英語,對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也有很大幫助。因此,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的在課堂中引入和介紹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在當今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大都沒有充分意識到文化教學的重要性,他們對西方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和講授過于欠缺,以至于絕大多數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西方國家人們的民族心理、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結果學生不僅是在寫作、口語,還是翻譯中總是呈漢語式的思維方式,他們輸出的英語也是漢語式的英語;學生在聽力和閱讀中的語感也不太強,并且時時會遇到較大的文化障礙。因此,通過中西方文化對比的方式來優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茶文化正是文化中的一個非常典型的具體實例。大學英語教師把茶文化引入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學會在中西文化對比中學習英語,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大學英語學習效果。
1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語言與文化相互依存,它們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各民族間的語言存在較大的差異。語言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特殊的精神文化。某一語言的語音、詞匯、語法都與該語言的文化存在著密切聯系,特別是詞匯系統的內涵和外延都受到該民族特定的文化所制約。對語言的理解,會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文化的形成和表達要靠語言來實現。一個民族的文化是該民族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文化能通過各種形式一代代傳下來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語言。語言能記載某一民族的文化,并能保存和傳承該民族的文化。
2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
茶文化是文化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向學生引入和介紹中西方不同的茶文化,對于他們學學英語是非常有幫助的。中西方在茶文化方面存在諸多的不同,下面將做簡要介紹。
2.1茶文化的歷史
中國是茶文化的故鄉。我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唐代陸羽的《茶經》是最早記載茶文化的著作之一。西方的茶文化以英國的最為典型,英國的茶文化歷史較中國來說相對短暫。17世紀初,茶葉經由荷蘭被大規模的傳到歐洲,之后又傳到了英國。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布拉甘薩把飲茶的習慣帶到英國上流社會。19世紀,茶葉在英國本土得到普及。隨著茶活動的不斷發展,英國的飲茶文化逐漸形成。
2.2飲茶方式
漢族人以清飲為主,一些少數民族還存在混飲現象。除了用葉片泡茶外,中國人還喜歡煮茶。西方國家的飲茶方式以英國最為典型。英國人最普遍愛喝的茶是從斯里蘭卡或印度進口的紅茶。這與他們生活在四面環海、氣候過于潮濕的環境有關。英國人會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適量的奶和糖,以使紅茶的味道更加香甜。除此之外,英國人還創造了速溶茶,這樣的飲茶方式更符合西方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2.3飲茶習慣
飲茶是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習慣,人人都可以飲茶、品茶。中國人沒有固定的飲茶時間,而英國人卻有自己固定的飲茶時間。英國人喜歡在早上喝一杯早茶,以保持頭腦清晰、思維敏捷。他們在上午10點左右喝上午茶,而下午4點到5點喝下午茶。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定期開茶宴、茶會等。茶休的習慣最早由1840年英國的貝德福公爵夫人發起,后來演變為上下午工間或課間吃茶點的休息時間。
2.4茶文化體現的精神
中國茶文化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文化特點,其精髓是“和、敬、怡、真”。而在西方的茶文化中,西方人注重實用主義,通過茶文化來展示個人修養和財富,體現他們的高貴優雅和善于交際的個性。
3在中西方茶文化對比中優化大學英語課堂
教學教師可以把茶文化引入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來,通過多種方式向學生介紹中西方不同的茶文化,讓學生學會在中西方文化對比中學習英語,以豐富和優化大學英語教學。
3.1在課堂中添加有關中西方茶文化的內容
為了讓學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茶文化,教師可在教學內容或ppt中適當加入一些有關茶文化的內容;也可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一些有關中西方國家茶文化的視頻或電影片段。如介紹中國茶文化的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茶緣天下》;微電影《讀茶》;視頻《中國茶道》;話劇《茶館》等。介紹西方國家茶文化的電影《茶迷貴夫人》、《和墨索里尼喝下午茶》等。
3.2讓學生閱讀一些有描述茶文化場景的文學作品
教師可向學生推薦和介紹一些有描述茶文化場景的文學作品,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茶文化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比如有介紹西方茶文化場景的詩歌《論茶》、《茶詩兩篇》、《贊茶詩》等,有介紹西方茶文化場景的小說《雙重交易人》、《兒子與情人》、《傲慢與偏見》、《愛瑪》、《呼嘯山莊》等;有描述中國茶文化的《茶經》、《紅樓夢》等。
3.3讓學生親身體驗中國的茶藝表演
教師可組織學生到現場觀看中國的茶藝表演,以讓他們更直觀的體驗中國茶文化的魅力。茶藝表演后,學生可在茶藝師的指導下親身實踐茶藝表演。教師也可組織學生到茶吧親自實踐自己的理論知識,做到知行合一。通過這種新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
3.4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茶文化的詞匯和習語
英國人對茶的極度熱愛,使茶文化完全融入到了英語語言體系中,英語中存在大量有關茶的詞匯和語言表達形式。在觀看有關中西方茶文化的視頻或體驗茶藝前,教師可提前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茶文化方面的語言表達形式。
4結束語
本文嘗試把茶文化引入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來,以優化和豐富當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并改進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師讓學生學會在中西方茶文化的對比中學習語言知識,以幫助他們克服跨文化交際中遇到的障礙,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瑞.基于茶文化角度的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探索[J].福建茶葉,2016(4):331-333.
[2]李潔,李婧.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及其教學啟示[J].黑河學刊,2008(5):116-117.
[3]汪淑麗.融入中英茶文化差異的英語教學課堂創新思路分析[J].福建茶葉,2016(1):186-188.
[4]有關茶葉的英語單詞[DB/OL].(2013-10-30).
[5]應用:關于茶的介紹的常用英語[DB/OL].(2012-10-12).
[6]233網校.雙語推薦:為茶文化而生的四個茶詞組[DB/OL].(2009-11-4).
作者:尹化玲 單位:貴州師范學院大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