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少數民族漢語教學德育教育滲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藝術學校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制學校,它在平時的教學中更加突出藝術上的修養與技能的提升,更加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意圖在藝術修為上尋求新的突破,在藝術道路上達到更高的造詣。然而,這些創新與突破是離不開德育教育的。一個人的修為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與其品德修養有關。只有先學會做人,腳踏實地,才能在藝術道路上有成功的機會。而德育教育不同于普通制學校中的素質教學,也不同于一般的應試教學,更加側重于人格的塑造,重視道德操守的陶冶。“德育”,就是指“品德教育”。在藝術學校中,每一個學生都在追求著自己的夢想,都在為之努力。所以,他們的目標更為確定,道路更為清晰。然而現如今的社會使得這條路充滿了無數物質上的誘惑、充斥著人類的各種貪婪地欲望,稍有不慎就會誤入歧途。由此可見,加強藝術學校的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每一個學生以后人生道路的墊腳石。
針對于藝術學校中少數民族的漢語教學,德育教育對于這些學生的成才也是尤為關鍵的。受不同的傳統風俗、宗教禮儀、歷史文化的影響,在少數民族的學生身上都存在著明顯的民族特征,這是他們的優勢,也是他們的特點。但正是這些特征,使得他們在平日的生活中形成了獨立的價值觀、世界觀,但這些觀點是否符合社會主流還有待考驗。雖然,對于這些不同我們應該抱著包容和接納的態度接受,但這些不利于少數民族學生在以后生活的發展。所以,應該在保留他們原有民族習慣的前提下,讓他們學習漢族文化、了解漢族文化,從而是這些學生形成更為合理的價值觀念。
學習文化首先應該從語言入手,漢語的教學對少數民族學生而言是十分關鍵的,這是他們接觸外面世界的一個窗口,也是一個新的起點。相較于以往的傳統漢語教學,為了把德育教育更好的體現在少數民族的漢語教學中應該對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首先,在教學材料上應該大量采用更為新鮮的知識、事例。對于藝術學校的學生而言,其實他們的生活很簡單,就是練功、學習、練功,而少數民族學生接觸外面世界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生活每天都在變化,社會的意識形態也在發生著變革,過去老舊的觀念放在如今的社會中有些已經不再適應。所以,漢語教學的課本也應該隨著更新,向藝術學校的少數民族學生們傳達最新的思想,讓他們能跟得上時代的潮流。在教學材料上不僅可以有“孔融讓梨”這樣的經典故事,讓少數民族的學生能學習謙讓之禮,也應該有“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信義兄弟”這樣生動的事例。為了不拖欠農民工的一份工資,連夜冒著雨雪天氣趕往家鄉為農民工兄弟送錢。然而不幸的是在路上遭遇車禍,全家無一幸免于難。在這樣的情況下,弟弟孫東林接過哥哥的債務將工資一一交付給農民工。這樣的事例更具有震撼力,可以讓少數民族學生在這個事例中認識到“信義”二字的重量。
這樣的新鮮事例對于學生而言更具有說服力,能在他們心靈上產生共鳴,因為這些事情就發生在他們的身邊。將諸如此類的故事編寫在課本上,不僅可以讓少數民族的學生學習到漢語,也讓他們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也感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幫助他們形成更健康的人格。其次,在藝術教學中注重漢族文化的學習。只是學習漢語是不能更深入了解整個漢族人民的意識形態的,不能夠讓不同文化在少數民族學生的心中進行很好的融合,同樣也不能夠更生動的體現德育教育。然而從藝術學校這個專業學校的角度出發,學校在平時的漢語教學中應該將漢族藝術融入到教學課堂上,讓少數民族的學生通過藝術的學習了解漢族文化,感受獨特的漢族文化,領悟漢族文化中的精髓。都說藝術是世界的共同語言,一個肢體動作、一個眼神傳遞就表達了一種情緒、一種思想,通過這樣直接具體的學習,少數民族的學生才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漢族文化所要詮釋的內涵。這都是言語所無法展示的,它已經深深刻入漢族的藝術之中,綿綿延續。比如,傳統漢族民歌就有《茉莉花》、《船工號子》等,它們反映了不同的漢族文化。其中《茉莉花》歌頌的是祖國的魅力山河,《船工號子》則反映的是船工、纖夫他們在勞動中的過程以及心情,它樸實的描述了當時勞動人民的樸素、樂天的精神。通過《船工號子》這首歌曲激昂澎湃的曲調,感染少數民族的學生,讓他們更為深入的了解漢族人民的生活風俗。與此同時,這樣開闊、積極向上的音樂對于他們的品德修養也有一定幫助。最后,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增加教學的趣味,體現時代精神。
在藝術學校的教育中,應該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設施不同的課程安排。這既體現了教育的個性化特征,又使得藝術學校的教育是“有的放矢”,滿足各年齡學生的不同需求。其中,德育教育的在藝術學校的漢語教學中的運用也是如此。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于新事物接受能力也不同、對外界事物的了解程度也存在差異。比如,對于小學生更多的是讓他們學會辨別是非、判斷善惡,而且也應該增添教學的趣味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漢語教學的課本上應該多插入精美圖片、簡單易懂的故事,例如成語故事“邯鄲學步”。這樣不僅可以學習到漢語知識,而且可以向少數民族的學生傳授做人的道理:做任何事情應該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不可不加思索的模仿他人。
在藝術學校里,少數民族的漢語教學中無處不體現著德育教育,這對于少數民族學生品德修養的提升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對于他們而言,也是一個文化融合的過程,讓他們在藝術上的造詣更為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