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職德育教育生活化實施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德育教育是中職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綜觀當今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依舊存在德育理論與學生實際生活脫節,教育方法和手段滯后的問題,加之中職學生綜合素質較差,道德修養及行為習慣養成存在問題,使中職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受到極大影響,學校德育工作成果不顯著。對中職學生實施生活化的德育教育,讓其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認知,在認知中感悟,在感悟中塑德,對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實現德育目標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中職;德育教育生活化;策略
德育教育是中職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密切協調,對學生健康成長發展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但綜觀當今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依舊存在著理論與學生實際生活脫節,教育方法和手段滯后的問題,再加上社會上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使中職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受到極大影響,學校德育工作成果并不是十分顯著。德育教育生活化是近年來倡導的一種德育觀念。它是一種基于傳授德育理論知識的同時,以生活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行動為導向,讓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通過具體行為在生活中去發現美德、去體驗美德,并將生活中所獲得的真實經歷和情感體驗內化為道德品質,達到德育教育的真正目標。
一、中職學生思想道德狀況分析
1.缺乏紀律性,行為習慣差多數中職學生初中階段自我約束能力就較差,進入中職后沒有升學壓力,束縛減少,對法律法規、行為規范等法制、紀律意識更淡薄起來。行為習慣差:有些學生性格叛逆,挑戰道德底線,藐視教師權威,惡劣者甚至辱罵教師,打架斗毆;自控能力較差:明知不可以違反學校、班級的規章制度,但違規違紀行為時常發生,且屢教不改。
2.文化基礎和學習能力差中職學生大多是普高落選生,學習成績差,文化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到了中職學習階段,學習跟不上,便出現厭學情緒,厭學行為十分明顯;加之初中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自覺性差,缺乏主動性、積極性,不愛學習、不會學習,繼而導致他們對全新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課學起來一樣費力。
3.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差由于大多數中職學生都是中考中的失敗者,總覺得自己學習差、能力差,很多學生會出現自卑、自暴自棄的心理;很多學生是被迫選擇中職學校、選擇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他們意志消沉,情感冷漠,覺得自己前途渺茫,繼而失去奮斗的動力,任由自己墮落。屢挫屢敗的他們,會害怕困難、害怕挫折,抗壓能力較差。4.意志力薄弱,道德行為受到沖擊當前大部分中職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無原則溺愛,家庭環境優越,生活中缺乏鍛煉,獨立自主能力差,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難挫折,畏縮不前,輕言放棄,缺乏自我克服、自我約束、自我創新的能力。還有網絡上奇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在不斷地沖擊著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觀。
二、中職德育教育與實際生活脫離的狀況分析
1.德育教育的地位、目標和現實生活不能切實地融合我國一直把德育教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這是一個理想地位,可現實中有調查研究表明,很多學校的德育課不在學生重視和喜歡的課程范圍內,出現了德育無位的現實情況。
2.德育教育的內容疏離生活,缺乏實效性(1)德育內容抽象化、教條化。(2)德育內容理論化,實踐性不強。
3.德育教育方法單一單向,缺乏多元性中職德育教育無非是通過政治基礎課、班會課、主題日活動、學部講評等主要渠道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這些教育方法古板單一,一成不變,且多數是教育者單方面講授或制定活動內容,學生主體性、參與性、體驗性不強,教育方法缺乏多元化,不考慮生活實際,達不到德育效果,也跟不上當今信息時代前進的步伐。
4.德育教育評價重認識,輕行為中職德育教育評價以理論評價、結果評估、單方評價為主,評價學生道德品質的主要手段是通過考試和成績來檢查知識掌握程度,重視結果如何,學生的認識如何,且是教育者對學生的單方評價,忽視了學生的主體評價、自我評價,雖然理性認識程度也是衡量道德品質的重要指標,但是直接在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之間畫等號顯然是不當的。這種重認識、輕行為的評價方式缺乏德育過程的動態評價、行為評價,缺乏實踐性和雙向性,達不到真正的德育評價效果
1.德育教育目標要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我們的德育教育應從知性德育提升為生活德育,德育任務應從培養和發展學生道德認知能力提升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道德行為能力。所以,德育目標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落實到身邊小事、具體生活,是學生可以觸及,通過努力可以做到的。
2.德育教育內容要源于生活,方法要多元化德育教育生活化必須立足于生活,從生活出發,以人的生活經驗為德育的起點,通過生活的經歷,直面生活的問題和困境,從中體驗、感悟,獲得道德的真諦,再回歸到生活,讓道德去指引生活,尋找其價值所在。(1)從學生日常生活中開展德育教育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選擇德育內容,以生活中、成長中的問題構建內容體系,內容從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社會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交往、學會做人、學會適應社會,并針對學生實際問題選擇價值觀、人生觀、心理法律、品德等方面的內容。教育方法應選擇多種途徑教育引導。(2)從學校規章制度中開展生活化德育教育學校規章制度內容要源于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實際,以學生為主體,具有可實踐性。要將學校制度形成的過程變成一個德育的過程,是學校和學生之間互動的結果,學校制度要體現多元價值取向和人性化管理。(3)從學生學習生活中開展德育教育在學生學習生活中,通過科任教師在授課時挖掘出具有德育教育意義的相關內容,讓學生感知、體驗,例如社會熱點、日常生活的各種體驗、實踐技能操作體驗等等。(4)從學生家庭生活中開展德育教育學校要發揮橋梁作用,引導學生在家庭中體驗,開展“今天我當家”、“母情節禮物”、“為父母做一件事”等活動,讓學生自主動手實踐,潛移默化地將道德情感轉變為道德行為。(5)從學生社會生活中開展德育教育面對社會大環境,我們既要通過閱讀、信息搜集、視頻播放等多種渠道發現社會中的輿論熱點、新鮮事物和先進事跡等,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弘揚社會正確的價值觀,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還要引導學生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正確對待和認識社會上的諸多消極、落后甚至是丑惡的現象,使學生明白什么才是正確的。
3.德育評價要做到知行合一德育評價方式要有靈活性、多樣性、實踐性和可發展性。既要有認識性評價,又要有行為性評價,做到知行合一。通過活動總結、討論心得、問卷調查、德育測評、德育工作評價等形式,開展活動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知識性評價等。總之,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任重道遠,我們要結合中職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通過多種途徑,采用符合中職學生發展特點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將德育教育生活化,使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生活中感悟,收獲良好的道德品質,自我重塑價值觀,指引未來生活。
參考文獻:
[1]曾莉.弘揚雷鋒精神夯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基礎[J].改革與開放,2018(2):31—33.
作者:胡燕 單位:福建省廈門市同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