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提要】新時期的教育方針強調立德樹人,體育學科的德育因素相當豐富,是學校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作為體育教師,我們要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將之滲透在日常教學之中,涵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關鍵詞】德育;教育;人格魅力
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是教育的關鍵,是育人的前提。體育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因此學校體育教學除了完成增強學生體質、指導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之外,還承擔著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的重任。身為體育教師,我們只有將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與德育教育等同視之,二者并重,將德育目標與教學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不折不扣的貫徹執行黨在新時期的教育方針。為此,我們就必須認真研究如何在日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一、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學生
德育教育表面看來似乎就是一種說教,但其實不然,我國先賢圣哲都認為,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先修身,然后齊家,這以后才能達到治國平天下。學生模仿能力強,我們的一言一行常常被他們模仿,我們的形象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俗話說:“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狐貍學妖精。”我們的個人修養、言行習慣、處世為人原則等時時刻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地提升我們自身的業務素養和人文素養,才能為學生做表率。
(一)學高為師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就是說向學生傳授知識,我們自身必須首先具備廣博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教學中,我們才能旁征博引、游刃有余,拓展學生視野,調動學生的學習體育的積極性,掌握體育技能,學生也會因為我們淵博的學識、科學的教法、嚴謹的工作態度而由衷的生出敬佩之情,進而以我們為學習榜樣。比如我們所示范的動作規范而優美,學生追求美的欲望就會油然而生。
(二)身正為范作為教師,我們的言行舉止要盡可能地彬彬有禮。孫子云:“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用之于德育教育,就是為學生樹立行為習慣的榜樣,比如衣著整潔、舉止得體、誠實守信、語言文明等等,以我們的平易近人、親切和藹,給學生一種可親可敬之感,這樣,學生感受到的就不僅僅是我們教師的個人魅力,還會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同時,課堂上為學生分解動作技巧,示范演示,我們還應做到不怕臟不怕累、不怕唇干舌燥,具有誨人不倦的精神,比如教學男生的引體向上,動作雖然不是很難,但學生往往耍小聰明,動作不到位,我們除了嚴格要求之外,還必須反復示范。
(三)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想要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我們就必須放下老師的架子,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我們放下了老師的架子,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與交流,學生就會敞開心扉,與我們分享他們的喜悅和煩惱,我們也就能乘機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引導,為學生排憂解難,這也是我們進行德育教育的最好通道。溝通中,我們要一視同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比如有的學生喜歡籃球,有的則只喜歡乒乓球,不管他們喜歡哪項運動,我們都要給予支持和鼓勵,并多多給予指導。
二、結合體育發展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了輝煌的體育文化,許多國際大型體育項目都源于我國,如足球和摔跤就源于北宋。建國后,我國體育各項體育運動從無到有,迅速發展起來,近年來全民健身意識逐漸加強;在奧運會上,自從1984年,許海峰零的突破以來,我國逐漸躋身于體育強國之列,在2008北京奧運會上,我國首次奪得了金牌第一的榮譽,許多項目刷新了世界紀錄。這些都是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的素材,更是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為祖國爭光的力量源泉。引導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共產黨才是中國的真正救星,只有共產黨才能引領中華民族躋身世界強國。
三、將德育因素滲透在日常教學之中
(一)培養學生遵紀守規意識在室外體育教學和大課間跑操過程中,嚴格考勤,要求學生提前到操場列隊,做到快、靜、齊,以此來加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意識,同時認識到個人對集體的重要性,樹立集體主義觀念。
(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信息時代不僅競爭激烈,更需要團隊精神。因此,教學中,借助一些團體活動,如籃球賽、排球賽、接力賽等競賽項目,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團結協作精神,在比賽過程中,學會競爭,學會團結協作,并從中認識到這是他們立足社會的基本能力。
(三)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和頑強拼搏的精神體育教材中的耐久跑、雙杠、跨欄等運動項目,是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與頑強毅力的最佳素材。我們除了技術上的指導,更應從心理上多多鼓勵學生,幫助他們順利完成練習和測試任務。如此以來,學生的不畏艱難、拼搏上進、銳意進取的良好品質就得到了培養。總之,將德育教育滲透于體育教學中,這樣在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形成體育意識、提升身體素質的同時,道德素養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而要付諸實踐,還需要我們廣大體育教師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蔚2017《體育教學心理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毛振明2014《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曉偉 單位:林省長春市農安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