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等教育市場化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市場化背景下開展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優點
1.開放式教學模式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市場化背景下強調的就是參與主體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這一點相比較傳統的高等教育方式具有變革性的意義。開放式的教學方式給予了學生最大限度的自主權和最為寬泛的自由度,有助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和市場化背景來完善自身能力、強化知識結構,在教育系統中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
2.開放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高職教育活力。傳統高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模式僵化的窠臼,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在一種相對較為“溫和”“宜人”的環境中成長,雖然有助于學科知識的構建,但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助長師生的懶惰情緒。但在市場化背景中,所有辦學目標都圍繞市場經濟規律和教育發展規律來運轉,既保證了高職教育的專業化,同時也會激起師生的危機意識,從而刺激原有僵硬的高職教育激發出更多的活力。
3.開放式教學模式有助于促進高等教育的改革。長期以來高等教育都給人一種“溫室中花朵”的感覺,其資金、師資、人才、招生等諸多方面依靠財政和政策支持,自身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這一點與市場經濟的整體氛圍相比似乎顯得“格格不入”。而開展開放式教學模式,將高職院校置于大的市場化背景之中,有利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體作用。
二、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開放式辦學模式初探
高等教育向市場化發展是當前的一大趨勢,但各地高職院校應遵循自身的辦學特點和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在遵守市場運行規律和高等教育自身發展實際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實現高等教育與市場化的結合。尤其是對于欠發達地區而言,經濟發展水平與東部沿海相比相對滯后,因此在教育理念、校企合作方式等諸多方面也都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所以欠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在面對市場化的發展趨勢時既要“盡力而為”,更要“量力而行”。
1.正確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辯證關系。一方面,開放式辦學模式中教師居于主導地位,而學生居于主體地位。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職教育最突出的特點在于其實用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基于以上特點,讓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居于主體地位,親手練習各項技能并提升自身的動手能力也就顯得更為重要了。至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則是學生主體地位得以順利實現的前提和保障。高職教學、實習工作固然要圍繞學生來展開,但在該項工作的背后離不開教師的辛勤指導。另一方面,開放式辦學模式中計劃居于主導地位,市場居于主體地位。無論高職教育如何發展,無論市場化因素如何向高職教育內部滲透與發展,關系到國家命脈和民族興衰的高職教育的決策權都要掌握在國家手中,唯有如此才能保證高等教育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也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高等教育的健康有序發展,這也是堅持計劃為主導地位的原因。至于發揮市場的主體地位,則是在堅持原有辦學原則、尊重高職教育發展基礎、考慮欠發達地區經濟實際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給予高校市場自主權,充分發揮市場化的各項積極因素來彌補原有高職院校沿襲的各項弊病。
2.妥善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開放式教學的核心在于創新,離開了創新,這一教學方式就失去了最具特色的特性,同樣也就難以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盡管創新在高職院校的開放式辦學模式中居于重要地位,但眾所周知,技術的創新與突破離不開對原有技術的繼承、消化、吸收。從這一層面上而言,高職院校管理者應將繼承原有知識體系和教學方式作為學生、教師進行突破與創新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妥善處理好繼承與創新之間的辯證關系。具體說來,教師應在開放式教學中給學生設定足夠多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學習、拓展、應用的課程,讓學生盡快掌握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并盡快將理論轉化為生產力,使學生自身具備初步的實踐技能和知識儲備。以上所介紹的是學生對原有知識的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來實現突破,而要實現創新與創造性思維,則離不開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教師在給學生設定原有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鼓勵學生不拘一格、“不走尋常路”,創造性地思考問題,鼓勵他們利用自己的獨特思路和方式來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捷徑和新措施、新方法,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將原有學到的知識進行升華和拔高,從而真正掌握起來、為自己所用,也才能真正實現開放式辦學的初衷和目的。
3.著力提升師資隊伍素質,致力于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方面,加大“雙師型”教師人才引進力度,構建一支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高職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也關乎欠發達地區的高職教育能否在市場經濟浪潮中逐步適應市場化的沖擊與挑戰,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其更加看重學生的應用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這也就從某種程度上給高職院校自身引進教師樹立了標桿和榜樣。有鑒于此,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欠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應著力引進一批能將自身專業素養和實踐技能相結合,并具備前瞻性和經濟眼光的“雙師型”教師。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對教師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的考評。長期以來,我們過分重視對“雙師型”教師職業資格的考察,即任課教師既具有教師資格證、也具備相關的職業資格從業證,卻對“雙師型”教師的實際授課能力和教學技能有所忽略,致使有相當一部分“雙師型”教師沒有發揮出自身應有的水平和能力,更有甚者教師隊伍中還混進了一批“唯證書論”的教師,使實際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為此,欠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應對“雙師型”教師制定完善的考評機制,既要保證引進的教師具有過硬的素質和能力,同時也要有助于激發教師的創新力與創造力。
4.通過校企合作,提高高職院校育人質量。從專業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的確定,到教學計劃、課程設置的制定,再到人才培養的實施過程都需要企業的參與,都需要校企聯合培養學生。“校企合作”就是要充分考慮到就業地區的實際經濟狀況和區位環境,立足本地區的區域經濟和支柱產業,通過調研、考察當地市場對人才種類的需求,發揮市場在人才培養中的基礎性配置作用,在此基礎上實現教學思路的改革和教學內容的增刪。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與當地企業相結合,實現人才資源的共享和智力資源庫的共建,即學校為企業培養優質人才、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而用人單位也定期向學校回饋人才的使用狀況和對未來新型人才的各種需求和意見,以此來實現高職院校與用人單位的良性互動,最終培養出使雙方都滿意的高素質人才,以實現人才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作者:謝宏 單位:陽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