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德育中感恩教育的價值實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小學階段學習對孩子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應用,能夠讓孩子從小就學會關心愛護別人,知恩圖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孩子以后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一)感恩教育讓人學會識恩感恩是一種對他人的關心和幫助作出反應的思想品質。每個人的生存、成長都離不開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對自己的關愛。通過感恩教育能夠讓小學生對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方面的關心和愛護進行深刻的思考。對這些來自他人的關愛和幫助,不能視之為理所當然,要知道這是他人給予自己的恩賜。
(二)感恩教育讓人學會回報當前,很多小學生都是家庭生活中的中心,長期以來,家庭生活和教育都圍繞著學生而展開,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孩子們受到更多來自家庭的溺愛,往往對識恩和回報沒有更深刻的認識,感恩教育讓孩子學會識恩的同時,讓孩子懂得,他人給予自己的關心和愛護,是一種愛心的表達,是對自己的恩賜,同時也需要自己為此做出回報,愛護自己的家人,愛護自己的師長,愛護自己的同學和給予自己幫助過的人,進而為以后長大回報社會奠定思想基礎。
(三)感恩教育讓人學會施恩通過感恩教育,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社會對自己的關愛和幫助,懂得自己在社會和團體生活中的歷史使命,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社會的發展需要自己做出貢獻,從而培養學生施恩意識,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去參與社會活動,對需要自己幫助的人給予幫助,行使自己的社會責任,學會施恩。
二、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
(一)有利于培養小學生思想品質感恩教育首先需要培養小學生對恩賜的認同,這些恩賜來源于大自然,來源于人類的學習和生活。通過感恩教育能夠讓小學生認識到自己所獲得的并非自己與生俱來的,從而使學生更加珍惜自己當前的生活,熱愛生命,從內心深處產生對給予自己幫助的同學、教師、家人以及社會的認同。同時,通過認同感的培養,也提高學生對周圍人和事物的寬容,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操守,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質。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價值觀感恩教育能夠讓學生產生對社會施恩行為的認同,產生對幫助和關心自己的人的感激和尊重,這種情感的產生將促進學生對真、善、美的認知,并在生活和學習中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努力成為受到感激和尊重的人,完成從別人滿足自己到自己為別人提供幫助的角色轉換,逐漸培養自己的積極價值觀。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道德觀感恩教育能夠激發學生善良的本性,使學生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周圍師生、家人的熱愛,建立起了良好的溝通和交流的關系,建立起互幫互助的氛圍,并以助人為樂作為自己的光榮和驕傲,養成與人為善的品德,進而知榮明恥,建立起正確的道德觀。
三、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實施辦法
(一)通過主題班會進行感恩教育小學德育中實施感恩教育,可以通過召開主題班會的形式,通過師生結合身邊真實人物和真實事件,圍繞感恩進行討論,對積極幫助和關心他人的典型人物進行贊揚,對這樣的學生給予獎勵,并樹立感恩教育的模范典型。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讓學生對感恩思想和行為更加認同。
(二)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學會感恩感恩思想并非一朝一夕養成的,需要在生活實踐中逐漸積累,在小學德育中實施感恩教育,就要鼓勵學生從自己身邊的小事開始做起。首先,家庭生活是培養孩子感恩的德育資源,父母賜予了孩子生命,親手將孩子養大,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給予孩子細心的照顧和呵護,孩子就要用自己的行動向家人作出回報。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長輩,學會禮貌待人,學會為自己家人著想,為他們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其次,讓學生知曉在與教師和同學之間相處時,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離不開他們的關心和幫助,他們也同樣需要自己的幫助。
(三)通過民族文化進行感恩教育小學階段學生對感恩的認知還處于初期的培養階段,要經歷識恩、感恩和施恩不同階段的教育才能加強真正形成學生自己的思想品格。通過傳統文化的學習在小學德育中進行感恩教育,是較好的教育方法。我國傳統文化不乏這樣的典故,例如:我國元代就曾有二十四孝的故事,魯迅先生也撰寫過《二十四孝圖》。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能夠使學生從古人孝道中學會識恩和感恩。
(四)通過主題影視進行感恩教育小學德育中進行感恩教育,不僅依賴于教學中的說教,更要讓學生自己感悟,這樣才能讓學生產生更深刻的思想變化。同構感恩主題影視內容,讓學生從影片中的角色關系理解感恩。例如:在小學德育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對反映感恩的影片《背著爸爸上學》進行播放,這部電影是反映甘肅一個孩子真實的故事,母親早亡,父親帶著孩子相依為命,父親受傷癱瘓了,孩子為了能夠照顧父親,決定背著父親去上學。利用影視題材進行感恩教育,能夠讓孩子快速進入角色,實現心理共鳴,從而提高自己知恩、感恩和施恩的認知。感恩教育是小學德育的重要內容,對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感恩教育只有從孩子身邊小事做起,抓住孩子內心感受,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周愛華 單位:廣東省湛江市第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