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高年級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倡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生會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校開展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經過一年的訓練,高年級語文課堂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一、預習,重在放手
我們經常聽說這樣一句話: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學生學會預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這對孩子來說是終身受益的。因此,在“高效課堂”建設中,學習第一課的時候,我門都先交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或具體做法。這些做法包括勾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和四字詞語,圈出課文中你認為容易讀錯的字音和多音字,查出四字詞語的意思,寫出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查找關于本課作者的資料或關于課文中你感興趣的內容的資料。最初,我門都是讓學生把課前預習的要求抄寫在書上,然后留預習作業,讓孩子們按1234步去做。后來,為了更好的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我們制作了預習卡,讓學生按預習卡的任務完成。如冀教版五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的預習卡。學生在家里按預習卡的要求一項一項去做預習,鍛煉了他們自學的能力。學生完成后交上來,然后教師要進行批閱。同時,在批閱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們預習情況的好壞以及存下的共性問題。
二、第一課時,重在梳理
學生預習了課文,既提高了學生的預習能力,也為第一課時的學習打下了基礎。第一課時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環節。1.引入新課2.小組交流3.小組匯報匯報內容包括生字、四字詞語、詞語解釋、分段、課文的主要內容,自己的疑問。在這幾個環節中,小組交流是最重要的環節。我們小組到底該怎么交流,是需要長期的訓練。所以要求我們給小組成員進行分工,確定組長,分好序號,然后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按他們的預習卡一步步的交流。對于學困生,組長會發現他哪做的不細致,然后課下組長看著他進行補充。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老師可不能看熱鬧,一定要深入到每個小組,解決矛盾,解決問題,大力表揚。孩子們都愛聽表揚的話。長期下去,孩子們就會逐漸形成合作的習慣。在小組匯報中,高年級的生字不用一筆一筆的去記了,讓學生交流難寫的字易錯的字,組詞,教師可以適當的加入字理知識的介紹。四字詞語和詞語解釋他們自己交流,我提倡使用大字典來查詞語。如果是重要的詞語解釋,馬上讓交流的同學念,沒查的就寫。分段是第一課時最難的。不是每一課都必須分段,但是大多數課文還是可以引導孩子們進行分段的。我們可以交給孩子們一些分段的方法,比如時間順序,地點的轉化,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等,有時候在課堂上孩子們就會出現好幾種分段的方法,這時,大家就一起梳理,然后找出最合適的。有時候,一篇課文也可能有不同的分法,教師不要全盤否定學生。這需要老師們在教學中多商量。對于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我們不提倡孩子們使用什么全解完、全解讀什么的?你一聽就聽出來,剛開始90%的孩子都用課外書,怎么辦,還是獎勵,自己寫的加分。這樣,他們逐漸學會脫離課外書。告訴孩子們不同課文不同的概括的方法,形成了概括能力,對將來初中他的閱讀概括理解非常有幫助。學生自由質疑的時候,從開始就提要求,要對課文內容進行提問,你的問題要有價值。比如,冀教版五年級下冊《詹天佑》一課孩子們的問題“詹天佑在修筑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克服的?是什么支持他修完這條鐵路?為什么說這件事給了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地回擊?詹天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的自由質疑,既提高了孩子發現問題的能力,也讓孩子學會深入的思考對課文的理解。
三、第二課時,適時引導
我們都知道,高年級學生,在教學目標上,要突出自學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轉變觀念,積極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對于課文的大問題的答案,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深入討論而得到。當學生不能解答時,教師在適當指導。第二課時的教學環節包括以下幾步:1.出示梳理的問題2.自主學習交流3.全班展示,教師引導4.總結全文5.布置作業在這幾步中,教師適時引導這個環節最重要。不是說我們高效課堂了,教師的引導就不要了,因為有些問題孩子們說的會很好,有些問題孩子們是談不到的。如冀教版五年級下冊《白楊》一課的片段:“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想了一會兒,對兩個孩子說: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在這個片段中,有的孩子談的不深入,教師就要適時引導,引導孩子們深入理解白楊的三個特點:高大挺直、適應性強、堅強不動搖你。這也是爸爸借白楊在表白自己的心。再如,冀教版五年級《瘸蟬》片段,“該幫幫這些可憐的蟲兒們了!蘇格拉底打開知了籠,非常小心地從籠中取出一只蟲兒,以極其輕柔的動作剝開束縛蟲兒的硬殼,幫助它抬起頭,伸出尾巴,蛻出翅膀,抽出六條腿。這工作是這么艱難,蘇格拉底完成這套程序,腦門兒上已經滲出細細的汗珠。他本來還想幫一只蟲兒的忙,但已經沒有這個勇氣了。”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匯報,幫助學生根據詞句理解“已經沒有這個勇氣的深刻含義”。這樣,通過學生預習、自主交流、教師引導這樣的模式,我們的課堂已經發生了改變,課堂上學生成為了學生的主人,他們會勇敢的到講臺上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他們會對同學的發言進行補充,他們會敢于提出自己的質疑,學生參與到了學習活動當中,他們積極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回答問題聲音洪亮,充滿自信,眼神里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課堂上書聲瑯瑯、議論紛紛、小手高舉,這就是我們最真實、樸實而又扎實的課堂!
作者:劉建麗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