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生物素質教育的實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今時代,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作為大家極為關注的一項事業,也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在新課程改革中,素質教育是其核心內容。生物素質教育的實施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初中生物為例,論述了新課改后素質教育的實施情況。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生物;素質教育
新課改后,初中生物教材的內容與之前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化,不管是從知識的內容、結構,還是從知識的連接上來看,都做出了很大的改變。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現素質教育,本人僅發表自己的一點見解。
一、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實行因材施教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應更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的關注。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的特點,認真分析學生的優點與不足之處。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可以將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分組學習,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實現互補。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能力,找到問題的答案,使學生收獲成就感和滿足感,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在科技時代,科技改變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而科學精神、科學素養則是當代青年不可或缺的能力。新課改后的初中生物學科教材,知識內容上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再是單純的名詞解釋、抽象的科學知識,其內容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更加貼近自然,使的生物學科不再是枯燥無味,充滿了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這樣的改變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識,還幫助學生認識了客觀世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大自然,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
1.通過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生物科學是神秘的,豐富多彩的,它是最貼近大自然的一門學科。如果在授課時教師只是用文字來將這些自然的奧秘解釋給同學們,其中少了很多的樂趣,顯得枯燥乏味,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生物的世界本來應該是鮮活的、多彩的,這時,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將這些展現出來。在網絡發達的今天,互聯網+走進了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媒體教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死氣沉沉變得異常活躍。課上運用生動的圖片、flash動畫等,使學生們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例如在講解海洋生物時,可以播放各種魚類的視頻、圖片,使學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識。通過多媒體教學,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2.通過實踐,加強學生對生物的認知新課改中提出的素質教育,其和傳統的應試教育是相對應的,傳統的應試教育只關注學生的分數,而素質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全方位發展,更加人性化,如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心里活動等。新課改后,在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多參加實踐,參加課外活動,可以將課堂搬到室外,使學生真切的看到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物,這樣做,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培養對生物科學的興趣奠定了基礎。此外,生物是一門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課本的知識進行充分的講解,還要對書本上的結論進行論證,而不是叫學生死記硬背,那么就要加強實驗,通過實驗室進行實驗對書本的結論進行論證,使的教師的講解更有說服力,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
3.通過在教學中引入生物學發展史,培養學生求知的態度從以往使用的生物教材內容來看,其內容過分重視研究的成果及結論,而對于生物學家在探索過程中的艱苦卓絕、為尋求自然規律而奮斗的精神闡述的少之又少,生物學史上著名人物的事跡也只是停留在表層,不能使學生體會到那種為真理而奮斗的精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生物課堂講解知識點時,應該結合生物學的著名歷史事跡,通過這些事跡為學生講述生物學家為尋求自然規律而奮斗的忘我精神,還可以講述建國以來我國老一輩生物學者不計個人得失,默默無聞地從事科學研究,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科學求知的態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三、開展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指的是,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發現、提出、調查研究、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為了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采取新的方法和策略,促使學生完成探究性學習,使學生獲得文化知識,發現并掌握學習方法和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是貫徹新課改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是全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其創新實踐能力的有效手段。新課改綱要中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要處理好知識傳播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之間的關系。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引導學生去探究問題。
1.正確引導,師生和生生間進行有效交流以往的生物教學中,學生僅僅是一個聆聽者,只要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就可以了。但是在初中階段的生物學習中,還采用這種教學,則是不可取的。初中的學生具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在對知識的領悟上,往往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且是不同學生都有不同的想法。此時,若還是一味的灌輸,那么就會大大擊退學生學習的欲望、積極性及開創性思維,嚴重時還有可能引發他們的逆反心理,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我們在生物教學課堂上,要形成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使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交流,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使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2.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想法、意見被他人接受認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受到教師的贊揚、同學的認可,對于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望有著重要作用。為了鼓勵學生更好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學生提出的新想法、新思路進行評價,對于標新立異的思維應給予充分的肯定,教師的評價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滿足感,對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在獲得肯定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極大的樂趣,這就更加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樣的良性循環,使學生的潛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3.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可以使學生接觸到不同的見解,從中總結出最佳的解決方法,集思廣益,完善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在當今時代,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都需要與人配合。在日后的工作中,也需要團隊合作,因此,課堂上的合作為學生日后步入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有助于學生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環境。新課改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不只是對分數的重視。要想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就要改變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使他們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真正地實現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賈云濤.探究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驗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C].2018.
[2]向昌瓊.新課標下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應用的研究[A].《教育科學》編委會.2017年9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科研成果匯編[C].《教育科學》編委會,2017.
作者:王瑞軍 單位:廣東省龍川縣麻布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