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自主思考的高中歷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啟發式教學模式強調教與學的互動,強調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相互融合,強調學生心智的開發與個性的發展。由此,我以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注重啟發性問題的創設,注重問題情境的渲染與營造,使得問題本身具有啟發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的吸引力,并通過教師的循循善誘以及激勵肯定,放飛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大膽地踏出思考的第一步。
還是在《商鞅變法》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在引導學生學習商鞅變法的始末時,首先給出材料,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商鞅是怎樣進行改革的,他從哪一方面最先入手,又為什么這樣做。為此,我有如下設計:師:商鞅初涉政壇時,懷才不遇。在魏國沒有得到重用,于是商鞅轉移陣地,來到秦國,向秦孝公建議變法改革,引起了秦孝公的共鳴,被任命為左庶長,主持變法,商鞅終于可以大展身手了。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么進行改革的吧。(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并結合多媒體課件,思考問題)師:有誰知道商鞅首先進行了哪方面的變革?生:經濟!師:說得非常好。那誰可以告訴老師,商鞅從經濟的哪個方面開刀呢?生:農業!師:農業呀。有沒有人和老師一樣疑惑,為什么商鞅要從農業最先著手變革呢?(提出疑問,故弄玄虛)生1:為了富國!生2:農業是封建社會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生3:民以食為天!……從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根據教學內容,歸納出商鞅在農業上的改革措施,并嘗試思考這些措施的作用,以此達到“教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思考問題。
二、總結性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整合
高中學生已經具備抽象成分、概括升華的思維能力,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始反思性學習是尤為必要的。基于此,我以為,教師應有意識地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以考察學生概括、整合能力為目的的總結性問題,并適當地把這些難度較大、知識涵蓋面較廣的問題設計在以小組活動為背景的探究性活動中,從而降低問題本身的難度,增加問題探究的趣味性,提高知識整合的張力,讓學生們在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完成自主整合。
在教學選修一第九單元《》的最后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重新梳理本單元所學內容,夯實學生對這一近代史上偉大變革的基礎認識,并深化他們對這場近代思潮變革的認識,我將教學總結滲透到學生的探究性活動中,提出問題:我們如何評價?在這個探究活動中,我拋磚引玉,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從性質、背景、內容、影響與局限這五個方面,結合本單元所學內容,對這場聲勢浩蕩卻走向失敗,然而影響深遠的思想改革作出自己的評價。通過這樣的總結性問題,幫助學生們對所學內容進行及時的歸納總結,并啟發學生們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小組的力量,鼓勵學生們大膽思考,允許學生們有一樣的見解。
總之,高中生思想已經具有獨立而較為穩定的自主性,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正視并尊重他們思想的自主性,更要以此為助力,充分發揮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讓他們以更加積極的態度融入到歷史學習中。
作者:倪君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小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