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民工子女教育公平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確保教育過程公平
目前,農民工子女的就讀學校主要有兩種:農民工子弟學校和城市公立學校。對于在城市公立學校就讀的農民工子女而言,他們接受的課程和教學都是與當地學生一致的;而對農民工子弟學校就讀的學生而言,他們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質量相對城市公立學稍有不足。此外,在教學組織上,部分學校也存在著差別對待的現象,如“分班”、“分座”、“分教師”等做法。這些做法容易使農民工子女產生排斥和隔離心理,阻礙了其融入城市教育的步伐,更容易產生情感隔閡。政府作為義務教育的主要責任人,不僅要給予農民工子弟學校必要的財政支持,更重要的是給予均衡的教師隊伍配置,保證農民工子弟學校的辦學安全和教學質量。
學校作為義務教育的主要承擔人,可以為農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工具性支持。例如,設立農民工子女獎助金制度,每年給予一定額度的學雜費減免等。筆者所在的學校,針對一部分農民工子女在家庭教育監護方面存在缺失,一些孩子不按時完成家庭作業的現象,就特別建立了“農民工子女之家”,不僅有專職輪崗教師指導孩子們的學習,更為他們提供文藝課程教育,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學校環境。這種方式在實踐操作中廣受好評。教師作為義務教育的主要執行人,為農民工子女提供直接幫扶。教師應在課堂上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問題、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及時為他們釋疑解難,以達到感染、培養的教育目的;課后對各班學生實行“包保制度”,建立成長檔案,將學生完成學業、社會實踐、遵守紀律的情況填寫到“學生成長卡”,每周交由學生帶給家長,及時讓家長了解情況,也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補償活動。
2制定補償政策,維護教育結果公平
教育結果公平是教育質量優劣的集中體現,取決于政府無差別地配置教育資源和教師對受教育者的無差別教育。羅爾斯在《正義論》中談及教育結果公平時指出:“為了實現教育結果的真正公平,社會必須更多地關注那些天賦不足和社會身份較低的人們”。因此,在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時,還應充分發揮政府及教育工作者的能動性。在我國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階段,政府已制定和實施了多項政策,如2003年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規定由農民工流入地政府負責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不斷規范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收費標準。此《意見》給農民工子女流入地政府提供義務教育給予政策引導,但部分地區也存在將問題推給地方政府的嫌疑,在地方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無差別地接納農民工子女,這無疑需要政府更多的補償政策來實現。
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無差別教育的實施,首先需要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教育主管部門在選聘時要嚴格把關,全面推進教師的聘任和考核淘汰制,激發教師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其次,不斷鼓勵教師深入農村偏遠地區任教,拓寬農村教師來源渠道,不斷縮小農村與城市教育質量差異。
3結束語
農民工子女教育公平問題涉及諸多方面,解決路徑不僅依賴于政府給予政策指引,還需合理協調學校、家庭和教師三者關系,同時還要增強農民工子女自身的獨立自主意識,從心理上克服負面情緒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農民工子女享受教育活動中的公平權利,促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范茂安單位:安徽省全椒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