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政治課教師的生命教育觀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社會發展的呼喚
生命教育源于人們對現代社會變遷的種種反思:社會高度發展,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同時,人逐步異化為追逐金錢、物質和權力的經濟動物,人與自我、與他人、與自然、與社會的關系越來越疏遠,出現對生命的漠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新思想、新觀念豐富著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時,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在侵蝕未成年人的心靈。在各種消極因素影響下,少數未成年人精神空虛、行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
1.2生命意識的薄弱
中學生的生命意識相對薄弱。主要表現在:尊重、理解和關愛他人不夠,缺乏妥善處理人際交往中的沖突和矛盾的技巧;不會主動用法律和其他合適的方法保護自己,沉迷網絡,對“黃、賭、毒”缺乏應有的抵制意識;不能正確面對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挫折;不能正確理解生與死的意義,缺乏遠大的人生目標等等。因而,導致了諸如青少年輕生自殺、漠視他人生命的事件時有發生。
1.3現實教育的異化
生命自身有其價值所在,如果把生命之外的東西當作生命的價值,就是對生命認識的一種誤解,是對生命價值的貶低,把生命異化為生命之外的東西。一方面表現在學習目標取向的偏差。許多學生被灌輸學習的目標為以后的人生職業做準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知識本身走向了僵化,對受教育者有損。不否認知識技能對人類經驗的記載、傳承和重構能夠有利于受教育者創造力的培養和形成,但如果學生只是為了學習而麻木地學習,就只會使學生“看上去很美”(分數很令人滿意)。如果教育使學生用最好的青春年華只是為了感知記憶僵化的知識,為了升學、考試等人的生命自身以外的東西,師生終日淹沒在對分數追逐的勞累中,顧不上情感和生命的關懷,知識本身也失去了意義。另一方面表現在教育價值取向的功利化。目前,在眾多學校教育中,教育價值是取向是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目的是就業謀生;而關于生命層面的教育,如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生命的責任、生命的永恒等觀念的培養卻很少。“成人用自己的經驗和想象來預測未來社會的需要,然后拿未來的要求來確定衡量現在學生的指標。”這種功利化的教育中,不但抹殺了學生的自由精神,而且造成他們不懂如何珍惜生命以及思考生命的意義,更別說提高生命的質量了。
1.4政治學科的特殊性
生命教育的關鍵是教育者先受教育。中學政治課教師是中學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中學政治課是學校開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滲透生命教育,它有著其它學科不能比擬的優勢,因而中學政治課教師義不容辭地承擔著生命教育的責任。中學政治課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的前沿陣地,旨在對學生進行“三觀教育”即“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且它“蘊涵著生命靈魂”,通過對中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為生命成長指明了方向。在生命發展的歷程中,把意志和信念刻入生命之魂,從而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此外,在中學政治課教材中含有豐富的生命教育的資源。在初中粵教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中第五單元第一課就是“珍愛生命”。從這方面看,中學政治課教師該主動承擔起生命教育的重任,為生命教育的前沿陣地開創新思路。
2中學政治課教師的生命教育觀
2.1增強對生命教育的認識
(1)提高自身對生命教育的認識。
中學政治課教師要有效融生命教育于學科教學之中,就必須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識:首先,教師要洋溢對生命的熱愛,自愛才能傳遞愛,才能將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熱愛傳遞給學生;其次,針對當前的思想政治學科現狀,教師要積極調整自己的觀念與態度,在配合國家教育改革的同時,保持和激發自己對教育工作和學生的熱愛,堅持以生為本,將生命教育的觀念融貫于學科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生命教育的真正內涵,不但在于激發學生的生命熱情,同時也在于能讓教師煥發出生命的光彩。教師正確的生命教育觀既是一種教育理念,又是一種教育策略,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增強生命意識,構建生命意義,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從而提高生命質量。
(2)增強對學生實行生命教育的意識。
在提高對生命教育認識的基礎上,把生命教育落實到現實的課堂教學當中才是實施生命教育的關鍵。中學政治課教師要把自己所想付諸課堂教學中,把生命教育的理念傳遞給學生,有意識地挖掘生活及課本中有意義的生命教育素材,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個有利機會,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
2.2滲透到日常的教學中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結合生命教育的內涵,在政治教學實踐中,可以采取了計劃性與隨機性相結合的做法,把生命教育滲透在日常工作及教學中。
(1)生命教育是中學政治課的內在要求。
中學政治課應該成為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中學政治課教師需要把生命教學滲透到日常的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資源。中學政治課教材內容豐富,涵蓋了豐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材中有大量直接闡述生命、呼吁珍愛生命、敬畏生命的素材。如前面談過的粵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中第五單元第一課《珍愛生命》;科教版七年級上冊的《成長中的我》、下冊的《共同的責任》,九年級的《同在陽光下》;魯教版七年級的第一單元《珍愛生命•熱愛生命》。高中政治課本雖沒有明確的以生命教育命名的單元或課時,但可以利用其中蘊涵著巨大的生命教育資源并結合時事熱點資料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如在學習高中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勞動者的權利”部分知識時,可以結合各地發生的煤礦坍塌等新聞材料譴責黑心礦主對勞動者的權利侵犯的同時,贊揚在事故中被埋井下但仍堅強求生的礦工的頑強求生意志;在學習必修2《政治生活》“我國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部分知識時,可以結合2013年雅安發生后政府及時救助災區獲舉國好評,同時讓學生地震發生后被埋地下但頑強求生的感人事跡并讓學生發表評論,這樣讓學生在搜集材料并讓學生發表評論的過程中接受了生命教育;如在《哲學與生活》“矛盾的特殊性”部分知識時,讓學生了解生命的只有一次不可重復的特點,引導學生珍惜生命,用心經營生命。“生命教育的許多內容與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存在一致性。”中學政治課教材是良好的生命教育的資源,只要稍稍留點心,就能在中學政治課程中發現蘊涵著無窮的生命教育資源。
(2)教學方式的生命化。
如果課堂教學中生命的隱退,透出的只會是疲憊、乏味、單調、厭煩和無奈,甚至是痛苦,這就會造成對生命的壓抑和扼殺生命的活力。把課堂看成是師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有意義的生命經歷,不僅要以學生為中心,而且要把學生作為一個生命的整體來看待,也就是說,課堂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生的知識培養,還要使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發展。把課堂由“死”變“活”、由“靜”變“動”,由“教”的課堂變為“學”的課堂,實行“有生命的教學”需要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反映學生道德實踐的典型生活情景、符合大多數學生道德發展水平的實際,設置的情景越真實,教育效果會更好。盡量讓學生動起來,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個性得到張揚;使生命得到解放,個性獲得自由,學生因此會樂學、愛學。
2.3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進行生命教育
(1)中學政治課教師應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僅在進行著知識的傳授、智慧的啟迪,而且進行著情感價值觀的交流、靈魂的感召、人格的碰撞。通過師生的良性互動,教師對生命的熱愛和珍惜的情感會感染和傳遞給學生。富有機智感的教師總能察言觀色,審時度勢,縱橫聯系,對內容、方式和途徑做出最優化的應變選擇,使應變措施與教學目的、學生的心理特點達到完美的統一,激發學生“動聽、耐看、服人”的美感共鳴。教師除了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而且也應把握和利用自己積極樂觀的情緒,調動學生的熱情。教師應情緒飽滿、親切和藹、真摯溫和、樂觀愉快,用滿腔激情去誘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因此,教師應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把積極的、向上的正能量傳遞給學生。
(2)中學政治課教師應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
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不僅要對學生的思想動態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對學生的思想動態關注和上心,對思想和情感上出現問題和偏差的學生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溝通和疏導。當學生成功時,為學生喝彩、加油;當學生失敗時,給予學生鼓勵和安慰;當學生遇到困難時,伸出溫暖的雙手給予幫助。還要留意生活中能成為生命教育素材的各種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實際的各種案例和故事,把一切能為進行生命教育的例子運用到教學活動中,或是一本書,或是一個時事案例,或是一則小故事,讓生命教育融入課堂。
(3)中學政治課教師是生命教育主題的倡議者和先行者。
思想品德課有許多生命教育內容(前文已有列舉),應充分利用好中學政治課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資源,幫助學生領悟現實生話,與生話密切相關的生命主題,使教育的內容充滿生命氣息,具有時代特征。生命是有限的,因而應更加珍惜生命,提升個體生命價值。讓生命教育真正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幫助中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命的質量,是中學政治課教師應盡的職責。生命教育在中學政治課中的運用,還需要中學政治課教師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
作者:勞麗萍單位:溫州大學法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