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日本學前的家庭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985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一次報告中指出,「我國教育仍以死記硬背為主,不注意培養獨立判斷能力和創作力,這樣的人才培育過于模式化,缺乏個性,且因競爭激烈,造成青少年行為不良等荒廢現象日趨嚴重,有必要突顯學校教育中德育的首要地位。」所以至1985年起,日本就智、德、體三育的順序改為了德、智、體,可見德育在日本教育社會中也是放在首要位置。日本的家庭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視子女的挫折教育。父母鼓勵子女在幼時受到挫折和失敗的教訓,并且強調要不在父母的幫助下引導子女自己克服解決。日本的父母在子女兩歲之前教育他們“等待”這個道理,并且在兩歲以后養成他們“忍耐”的個性。這里所說的“忍耐”并非消極地忍讓,而是要通過自己的意識積極地忍耐來克服困難的。另外在家庭德育中,日本家庭也很重視子女的自信和自立。
大部分家庭都是讓子女自己完成自己房間的家務整理,同時也很重視子女的意志力的養成。日本人總相信這句話“習慣了之后就變成理所應當的了”。所以當看到孩子洗自己的衣服覺得累了想聽下的時候,父母絕對不允許他們停下來,如果允許了的話,第二次,第三次就還會這樣,也不堅持也不克服了。禮儀教育方面,中國大部分家庭不把禮儀教育放在家庭教育之列,認為那也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而日本人早就深刻意識到當今世界面臨著道德危機。所以禮儀教育也滲透在日本家庭教育中。日本家庭禮儀教育的另一個重點則是“不給別人添麻煩”。這是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課題。這個習慣的養成給日本整個民族社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二、中國學前教育的現狀存在的問題
從國家庭的智育培養角度來看,中國家庭特別重視孩子的智育培養。但是中國家長植入給孩子的知識大部分是撇開孩子興趣之外的知識。中國家長不希望孩子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所以為此讓學生進行各種素質教育,但此點忽略了孩子內心的純真。
從國家庭的德育培養角度來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調查顯示,現今中國有67%的家庭存在教育不足的問題。按照子女要求去做,滿足孩子的要求是現今中國的普遍做法。將孩子的角色放在家庭的中心,不允許聽到自己小孩的不是。給予關心的大多是孩子物質上的不足,而忽視了孩子們的內心世界。這樣一來則會帶來大部分孩子在人格和道德上面的種種問題。太過溺愛以至于導致孩子性格欠缺,這也在某種層面上剝奪了孩子人生中的一部分體驗。從家庭的禮儀培養來看,新華社曾報道說,中國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社會競爭的嚴峻化。所以中國家庭重視養成孩子的競爭意識。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在競爭教育下卻忽略了一個“謙讓”的禮儀教育。中國教育局的調查中報道出,中國的家庭中40%的孩子在家里用“喂”來稱呼自己的父母,雖然孩子還不知道自己是否愛著自己的父母,但是在孩子們心中最愛的是他們自己。
三、日本學前的家庭教育給中國的啟示
家庭的道德教育能夠左右孩子一生的價值觀。現在中國社會各方面經濟文化都很發達。孩子們都在較好的環境下成長。所以中國的家長認為孩子可以不要像父母一樣吃苦,只要開心地過完童年就可以了。所以孩子們不被要求做任何事情,并且不了解父母的辛苦。生活上沒有什么不安之處,所以就沒有要上進的心。對于在激烈的競爭下勢必會被淘汰。日本家長對孩子的挫折教育和意志力上的培養,對孩子們長大之后的心里承受力和應對事情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這一點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禮儀教育對孩子將來的個人修養有很大的影響。日本家長很重視孩子在生活各方面的理解。但是中國現如今在告訴孩子有競爭意識的同時,卻忘了引導孩子要為他人著想的意識。另外之所以中國現今的孩子會禮儀欠缺,另一個原因也是中國父母對孩子的寵溺。
作者:馮潔單位:如皋高等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