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學課教學發問藝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課堂教學是教師進行授業解惑、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而貫穿始終且恰如其分的課堂提問則好比是學生學海泛舟的一盞“探照燈”,為啟發式教學鋪平了一條平坦的大道,從而讓學生在問題的正確引導下有目的、有步驟地積極思維,以致更好地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因此,每個優秀的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一定不會疏忽課堂提問的精心策劃。課堂提問到底有何講究呢?根據平日的探索發現和積累總結,我認為好的課堂提問應該具備以下幾大特性:
一、目的性
課堂提問是啟迪學生思維的一把金鑰匙,也是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目的明確、重點突出、難點突破)過程中的一大“殺手锏”,故課堂提問應緊扣“目的、重點、難點”去精心設計,切忌隨意盲目,否則將失去它的原有威力而成為廢話。比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時,需要進行等積變形教具演示。演示前可先提出問題讓他們邊觀察邊思考:①變化的是什么?(形)②不變的是哪些量?(底面積、高、體積)③根據上述情況和長方體體積公式,你能推導出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嗎?如此這般,學生觀察、思考和歸納就不會漫無目的、六神無主了!相反學生思維尤其活躍,都想好好露兩手,因為這一問題可是本課重、難點所在,收效顯然不錯!
二、層次性
為了達到教學目的,達到突出重點、分散難點這一系列要求,課堂提問還應富有層次性,也就是要求我們擅于將教學難點適當分解為若干個相聯系的小問題,從而一環扣一環地設問來緩沖難度,化難為易,使問題逐步得到解決,難點自然隨之突破。比如在教學“小數乘法法則”時,可結合例題1.5×5=?這樣設問:①能不能將它轉化為整數乘法呢?②15比1.5擴大多少倍?③15×5的積比1.5×5的積擴大多少倍?根據什么?④15×5的積要縮小多少倍才能得到1.5×5的積?⑤你能推想出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嗎?在這一系列的連問下,學生有步驟地積極思維,師生再共同概括歸納出結果,小數乘法法則就不會抽象難懂了。
三、針對性
傳統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只偏袒于優等生和中等生,而很少顧及學困生。實踐證明,這是個嚴重的失誤———既不利于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育,也有礙于全民素質的共同提高,有悖于社會和時代的要求。因此,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根據學生基礎知識、認知水平等實際情況去酌情考慮,既要有顧及中、優等生提高的“跳一跳夠得著的桃子”,又要有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和信心的“順手摘得到的桃子”。這樣一來,既培優又輔差,各得其所,更重要的是面向了全體學生,使不同知識層次的學生都能全身心地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同時,采用比較算法說異同,通過比較算法,說出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敏性,有利于學生辨別能力的提高。如:教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時,先復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法則,并用小黑板出示;然后讓學生根據例題總結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也用黑板出示;最后讓學生比較它們的異同。
四、明確性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詩中寫道:“智者問得明,愚者問得笨?!币虼?,課堂提問力求言簡意賅,最忌繁瑣冗長、含糊其詞或者毫無意義。比如問:為什么1小時=60分?154÷14-10和154÷(14-10)相同嗎(應說運算順序相同嗎)?這樣的問題不僅啟迪不了學生的思維,相反使學生思維嚴重受阻,由此可能導致課堂紀律松散或者氣氛沉悶,也大大削退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要想學生清楚正確地回答問題,老師必須先要在自己的語言上下苦功,提出的問題力求準確無誤且言簡意賅。總之,人們的認知是一個不斷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認知過程,讓學生的手、口、眼、腦等感官一起參加學習活動,可加快知識的內化進程。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必然會思考,如何擺放、移動,為什么要這樣擺?當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操作過程時,就必須對頭腦中的材料進行再加工,使之條理化,使知識進一步深化。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且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五、鼓勵(賞識)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更好地激發思維,這是尤其可貴的!而課堂提問出現“卡殼”現象是常事,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①過度緊張造成瞬間卡殼;②缺乏信心導致羞于啟齒。針對這些現象,老師千萬不可急躁,或面帶慍色,更不能大發雷霆,否則不僅被問的學生亂了方寸不說,這種情緒還會波及其余學生。因此,老師應態度和藹、語氣親切并且鼓勵他(她)們不要緊張,大膽清楚地說出來,如果學生確實面有難色就讓他(她)們先坐下好好想想,或者給予必要的點撥。另外在提問時,老師要對學生充滿信心和期待,“相信你能行!”“看誰最聰明,能幫老師這個忙?”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要仔細審聽,而且正確評價,不能局限于自己預定的思路,鼓勵各抒己見。同時,對回答問題有特色或者有進步的學生要及時表揚。
總之,一個優秀的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不僅要吃透教材,緊扣重、難點,還要全面透徹地分析學生的不同結構層次的認知水平,同時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從而精心設計出合理、巧妙的問題,并選用恰當的提問方式,來引燃學生的思維火花,培養學生優秀的思維品質,也為優化課堂教學、大力提高教育質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