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能源發電行業人才繼續教育需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2年上海電力學院華東電力繼續教育中心以風力發電企業為例,利用中心自身廣泛接觸發電企業的優勢,通過問卷調研的方式,選取國內已實施并網的10家風力發電企業作為調研樣本,對快速發展中的新能源發電企業面臨的人才教育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從統計數據來看,目前風力發電量占新能源發電量80%以上,因此無論是企業規模還是從業人數在所有的新能源發電企業中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問卷設計
此次問卷調查面向兩個群體:發電企業及發電企業職工個人,分別設計了單位和個人兩類調研問卷。發電企業方面,國有性質9家,民營性質1家。發電企業職工個人方面,94%以上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從事相關技術工作年限平均7年,從事新能源行業技術工作年限平均3年,62%為生產一線員工,17%為基層生產負責人,8%為企業生產部門負責人,其余為企業人力資源部專職分管工程技術人員的管理干部。面向發電企業發放問卷10份,收回10份,回收率100%;面向企業職工個人發放問卷100份,收回77份,回收率77%。問卷主要分為“人才基本情況調查”,“繼教教育現狀調查”與“繼續教育發展調查”三節。人才基本情況調查主要是對調查對象的身份和情況進行辨識,繼續教育現狀調查對企業和個人的技術能力、技術儲備、培訓計劃、培訓師資來源、培訓效果等因素進行評價,繼續教育發展調查主要是對影響新能源繼續教育工作具體實施過程中包括培訓項目、培訓內容、培訓重點等因素進行評價,以調查對象主觀的排序結果進行統計作為調查結果。
(2)問卷調查結果
面向企業的調查發現,企業認為本單位技術職工與新能源崗位專業要求的匹配度尚可,工程技術人員對設備的運行掌控程度達到85%左右的水平。對于安全生產要求極高的發電企業來說,這一水平尚不能使人滿意。80%的企業認為本單位在新能源設備檢修、維護方面積累了一些人才,但是還遠遠沒有達到滿足企業發展提高的水平。90%的企業對新進廠工程技術人員有系統的、較為完整的培訓計劃。企業培訓的主渠道仍然是本廠內部培養,同行業企業之間的交流次之,高校和專門培訓機構的培養再次之。大部分企業利用自身力量編寫了較為完整的培訓教材。80%的企業認為自身培訓組織工作的整體水平很高。企業認為影響新能源繼續教育最重要的因素是培訓機構數量少、培訓教材少、高質量的培訓師資少。企業最希望得到培訓的專題領域依次包括技術人員工程概預算、先進技術更新、運行人員的交叉培訓、技術與管理人才的交叉培訓。在實踐中,上級部門培訓機構的培訓效果最好,企業內部培訓的效果次之,社會培訓機構、合作高校的效果再次之。企業認為最緊缺的工程技術人才依次包括發電設計技術人才、發電建設技術人才、發電檢修技術人才。十二五期間,企業技術崗位員工繼續教育工作重點依次包括生產技術人員職業能力培訓和鑒定、定制崗位培訓、建設和整合內外培訓資源。面向個人的調查發現,74%的人認為自身的技術水平基本能夠滿足現行工程技術工作需要,82%的技術人員接受過系統或部分專業培訓,但是培訓主要是限于本企業內部的培訓,且只有33%的人認為企業內部培訓師富有專業經驗,只有9%的人對新能源工程技術人員使用的培訓教材很滿意。超過一半的人認為培訓對于自身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非常有幫助,希望單位多組織各種培訓;接近60%的人認為新能源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在新能源發電企業工程技術人才繼續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方面,四分之三的人認為新能源工程技術人才總量匱乏,高校或繼續教育機構培養的人才數量少;62%的人認為專業師資和專業教材匱乏,企業繼續教育培養難度大。超過80%的人希望以集中面授的形式進行新能源繼續教育,對于專業技術理論培訓和工程技術實踐培訓的需求最為強烈。與此相對應的是,被廣泛看好的新能源專題繼續教育有效方式包括參加培訓班、研修班或者進修班,以及到教學、科研、生產單位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最緊缺的三種工程技術人才依次為發電設計技術人才、發電標準化和安全認證人才、發電檢修技術人才。
(3)問卷調研反映的問題
從問卷調研的結果中可以歸納出以下一些基本問題。
1)現階段新能源企業的培訓模式主要還是依靠企業自身的力量,教材編寫工作比較落后,培訓的效果尚不能滿足企業現階段的發展要求,更談不上滿足企業未來發展的要求。企業和員工對培訓的需求非常強烈。
2)企業和職工都認為發電設計技術人才的培養是目前需求最強烈的,在發電檢修技術人才的培養上企業和職工也有一致的共識。此外,發電建設技術人才、發電標準化和安全認證人才的需求也比較大。
3)在新能源繼續教育方面,企業和職工都非常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專業技術理論培訓和工程技術實踐培訓相結合,對于新能源企業的技術人才培養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這是培訓機構在課程設計時應當首先考慮的因素。
4)新能源企業對高校目前的繼續教育培訓效果滿意度不高。貼近企業現實需求的上級部門培訓和企業內訓在應用層面效果最好。這反映出現有的高校
繼續教育培訓遠不能滿足企業的要求,在理論層面上缺乏深度,在實踐層面上與實際操作有一定脫節。高校繼續教育工作需要與企業緊密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完善培訓計劃才能改變這一狀態。
二、新能源發電行業的人才繼續教育的改進
(1)高校是新能源發電行業人才培養的主要部門,應把學科建設作為重點,在新能源發電技術的研究、應用方面具備足夠的理論高度和技術深度,加大投入形成更加雄厚的師資力量和更加完善的教材體系。現階段新能源專業在電力高校內部亦屬于起步階段的新興學科,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缺乏,系統和完整的教材稀缺,急待改進。
(2)高校與企業緊密合作,以產學結合、產研結合的形式對新能源發電行業技術人才進行培養。生產技術人員回到高校接受系統地理論知識學習,高校研究團隊在生產單位進行一定強度的生產實習,能夠比較好地解決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問題。
(3)創新培訓形式,解決工學矛盾。調研對象中大多數人傾向于集中面授的培訓形式,但是新能源企業現代化程度高,各個崗位人員配置遠少于傳統的能源企業。因此只有在企業工程建設期,員工才有機會外出接受專業、集中的繼續教育。一旦進入生產運營期后,脫產、離崗基本不太可能,因此今后只有大力發展網絡教育、移動教育才能適應新能源產業人才培養的需求,解除工學矛盾問題。
作者:向倩蔣多暉單位:上海電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