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知識管理下的館員繼續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從知識加工的階段來看,圖書館既是知識的輸入港,同時也是知識的輸出港。因此,圖書館要在知識經濟浪潮中有所作為,而不被其他知識服務機構所代替,就應以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新型數字圖書館為中心,全面提高圖書館的知識發現與獲取能力、知識組織與整合能力、知識開發與利用能力、知識共享與傳播水平。所謂新型數字圖書館就是一種以用戶為中心的聚合資源、服務、信息利用活動的動態機制,其目標和功能都著力于支持用戶利用信息、提煉知識、解決問題,成為用戶工作環境和流程的有機部分。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功能的提升和角色的實現,皆是以圖書館館員的勝任為前提的。在某種程度上,圖書館員要在收集、整理、保存知識之后,能進一步協助讀者利用知識,更能傳播知識發揮吞吐機制的同時,自身創造知識。簡而言之,圖書館知識管理的順利實施的保障,就是將圖書館員重塑成一群飽讀詩書、經世濟民的愛智者的角色。
二、我國館員繼續教育現狀
繼續教育是為了使圖書館員維護現有水平并為向上發展做準備。建國以來,我國圖書情報學繼續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也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其發展歷程如下:1956年,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創辦了圖書館學函授班,開創了我國圖書情報學繼續教育的先河;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關于舉辦高等學校圖書館學專業干部進修班的暫行規定》和《關于進一步辦好圖書館學專業干部進修班的意見》的頒布為我國圖書情報學繼續教育指明了方向,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紛紛開辦了圖書情報專業函授班;此后,在職研究生班或博士班的創設,大大提高了圖書館員繼續教育的層次和水平;同時各級圖書館學會及培訓機構也開設多種形式的培訓班。簡而言之,我國圖書館員繼續教育表現出:辦學形式和辦學層次多樣化、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機構增多、學員數量增大。然而,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和知識管理的實施,館員的繼續教育表現出相對的不足,主要表現在:教育目標不明確,缺乏相應的統籌規劃,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繼續教育的內容缺乏新穎性,對較深層次的研究不足,不能滿足館員的長遠發展要求;師資力量薄弱,所授內容與時代脫節。館員的繼續教育缺乏制度保障,未能形成統一的標準和制度。總之,當前圖書館員的繼續教育現狀已經不能適應圖書館的知識管理實施,應構建新的繼續教育模式以應對外界的變化。
三、構建基于知識管理的圖書館館員繼續教育模式
圖書館知識管理就是以知識資源的獲取、構建和傳播為核心,通過建構恰當的組織結構與制度,形成積極的組織文化,利用先進的技術設施等手段,從而增強圖書館知識鑒別、知識創造與獲取、知識存儲、知識共享、知識應用水平,以適應外界的變化。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圖書館員職業素養的提高,也離不開用戶對圖書館館員的角色知覺。因此構建館員繼續教育模式至關重要,也是刻不容緩的。
(一)圖書館館員繼續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圖書館員的繼續教育是為了維持館員現有水平并為向上發展做準備,以提高館員的職業素養為目標,是圖書館成功實施知識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成功開發和知識資本的基礎。所謂職業素養就是指通過教育培訓、職業實踐、自我修煉等途徑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職業活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基本品質。職業素養可細分為職業意識、職業能力、職業道德和職業禮儀等。1.職業意識。圖書館員職業意識是指館員在教育培養和工作實踐中形成的有關圖書館職業相關的思想、理念和態度等。一直以來,整個圖書館員群體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價值都缺乏應有的理性認知,也缺乏“泰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的專業熱忱。當然,這種現象的存在與當前社會對圖書館工作存在的刻板印象有關,諸如,認為圖書館工作是“工作簡單的“”清閑的“”養老的好職業”等。這使得圖書館員自身也覺得自己矮人一等,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因而,圖書館館員繼續教育應通過各種形式強化圖書館工作是崇高的、圖書館事業是神圣的,圖書館員是飽讀詩書的愛智者。2.職業能力。從知識管理流程來看,對圖書館員的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圖書館員繼續教育應提高館員的如下能力。第一,精通目錄學、分類學、信息檢索與信息組織等圖書情報學專業知識。第二,能熟練地進行計算機的基本操作;熟悉各類信息源和網絡搜索引擎,特別是要具備選擇最恰當資源與檢索技巧的能力;精通圖書館數據庫的檢索,并具備關于數據庫使用需注意的相關知識。第三,清晰的表達能力,尤其在與用戶互動時,能夠對用戶所提問題的答案進行準確地表達和解釋。第四,較強的信息評價能力,能幫助用戶定位、篩選、使用和評價信息資源,有效地指導用戶對信息資源的使用。第五,自我學習的能力。一名出色的圖書館員,應具備較強的自我學習意識和能力。不拘泥于現狀,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第六,熟悉相關知識產權法規。3.職業道德。圖書館員職業道德是指圖書館員在工作實踐中應該遵循的價值取向與行為規范的總和。圖書館員職業道德主要由所屬社會的政治意識形態、公民的傳統道德觀念以及圖書館的社會使命共同決定[7]。“以用戶為中心”是圖書館員職業道德的核心體現,主要表現為:以公開坦誠、平等守信、相互尊重的原則對待用戶;尊重用戶的個人隱私;保證用戶公平、自由地利用圖書館的知識資源。總之,館員職業道德是職業素養之本,也是館員繼續教育的重點。4.職業禮儀。職業禮儀是職業素養的外在直觀表現。隨著圖書館服務手段的多樣化、自主化,館員與用戶直接接觸的機會相對減少。然而,即使在虛擬的情境下,館員的文字表述也能反映出館員的職業素養。因此,圖書館員應掌握人際溝通的禮儀規范并內化到日常的工作業務之中。
(二)圖書館館員繼續教育的途徑圖書館員職業素養的提高有利于知識管理的成功實施,不過職業素養的培養與提高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需要從多個途徑對館員進行繼續教育。1.自我學習。知識經濟的到來,學習已經成為個體的一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已然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手段。圖書館應制定相關的激勵獎懲措施和保障措施,并創設有利于館員自主學習的有利情境,以提高館員自我學習的動機,激發館員自主學習的熱情,促進館員的全面可持續發展。2.教育培訓。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實施過程中,不免會遇到各類問題,問題的解決離不開館員職業素養的提高。因而,圖書館領導應要求館員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短期和長期職業生涯規劃。在此基礎上,圖書館可以通過遠程教育、訪問學者、短期業務培訓等多種形式對館員進行定向培訓,為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實施提高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3.科學研究。新形勢下,圖書館處于知識管理的關鍵環節和中游階段。因而,圖書館應改變以往單純的服務機構的定位,并轉變為知識生產機構、學術機構和科研機構的定位。這一轉變過程中,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圖書館要參與并主持各級各類學術科研,并以此為契機促進館員的職業素養的提高。總之,圖書館應以科研項目為主要載體,鼓勵館員主持并參與科學研究,在研究中學習,學習中研究,最終實現館員的全面自由發展。總之,知識管理在圖書館的實施,有利于圖書館提高圖書館的知識獲取、知識建構、知識共享和知識應用的水平,但這一切皆是以提高圖書館館員的職業素養為前提的。因此,圖書館應構建以培養和提高圖書館員的職業意識、職業能力、職業道德與職業禮儀為目標的,多種實現途徑的繼續教育模式。
作者:葉小紅單位:菏澤學院圖書館采編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