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事務翻譯人才繼續教育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作為隱性知識的翻譯技能
翻譯人才從高等院校畢業進入從事民族事務翻譯工作的翻譯組織之后,還不能適應民族翻譯工作的需要。翻譯組織必須不斷地對民族事務翻譯人才進行持續的在崗繼續教育,以提高他們的翻譯技能。這些技能包括翻譯輔助工具的使用,如翻譯記憶軟件、資源提取軟件、文檔格式編輯軟件;而協同翻譯技術、文字處理、表格處理、數據庫處理、圖形圖像處理、桌面排版技術、翻譯報價技巧等方面的知識是高度依附于個人的、主觀的知識。這些知識是個人基于長期經驗積累起來的操作性知識,往往不能用幾個詞、幾句話、幾組數據或公式來表達,因此很難形式化和結構化,也難以為他人共享。波蘭尼將這種難以編碼、隱晦、抽象復雜、模糊、難以被識別和認知的知識稱為隱性知識。隱性知識具有經驗性強、緘默度高,缺乏具體表現形式等特點。世界經合組織將知識分為四類,即事實知識、原理知識、技能知識和人際知識。事實知識和原理知識大多為顯性知識,在學校學習階段基本已經完成;技能知識和人際知識大多為隱性知識,往往要在實際的行為處事中習得。誠如彼得•德魯克所言“:技藝不能教,也不能學,也顯示不出任何普遍原則來。技藝細分成各種行業,每一行都不相通,各有自己的技術法則。技藝靠的是經驗積累與拜師學習,而不是靠學校的課程學習。”因此,從事民族事務翻譯工作的翻譯組織必須意識到對翻譯人才進行在職繼續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民族事務翻譯組織,對翻譯人才進行繼續教育、提高其翻譯技能的主要途徑就是隱性知識的共享和吸收。
二、營造良好的組織文化環境,促進隱性知識傳遞與共享
隱性知識是經驗性的知識,是譯員在長期的翻譯實踐過程中通過解決一個個難題逐步總結、累積得來的。在民族事務翻譯組織,譯員掌握的翻譯隱性知識越多、越全面,工作效率就越高。因此,掌握一些關鍵性的隱性知識,如翻譯輔助工具的操作技巧、翻譯訣竅和操作經驗等就能獲取某些特殊經濟利益,如拿高薪、獲得升職機會等。如果把這些隱性知識拱手讓與他人,隱性知識的壟斷性就被打破,隱性知識的擁有者就會喪失這種競爭優勢,由隱性知識帶來的超額利益及個人內心的成就感也隨之喪失。因此,高水平譯員出于利己主義考慮,往往會隱匿自己獨有的知識,本能地對隱性知識共享產生抵觸,這種心理導致隱性知識難以傳播。但譯員作為翻譯組織中的個體,其利益與翻譯組織的利益又是息息相關的。隱性知識共享作為一種社會交換行為,性質上不同于金錢交易。布勞曾這樣評價社會交換行為:“盡管社會交換的重心落在某種外在價值的利益上,或者至少落在對好處含蓄地討價還價上……但是社會交換對于參與者總是帶有內在意義的成分,這一點使它有別于嚴格的經濟交易。”高水平譯員共享隱形知識不一定是為了明確的經濟回報,可能只是為了響應組織規范,實現組織目標,出于某種共同認同,或精神獎勵。基于此,翻譯組織對民族事務翻譯人才的激勵不能僅僅從經濟利益出發。翻譯組織的管理者可以通過加強團隊建設,積極營造一個利于隱性知識共享的組織文化環境,盡最大可能激勵高水平譯員向外傳遞自身的隱性知識。翻譯組織的文化氛圍越是積極合作、友好信任、鼓勵創新,高水平譯員越愿意貢獻自己的隱性知識。同時,翻譯組織還要為高水平譯員提供充分的激勵誘因,如一定的精神鼓勵、可預見的獲利前景、淡化競爭、充分信任的組織環境,都會使高水平譯員有充分的動機實現隱性知識共享。良好的組織文化環境,還可以改變利益評價的標準,建立起知識共享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促進利他目的的知識共享行為,最終為組織創造出一種群體自發地從事知識創造、學習、傳播的氛圍。“老資格者對專業問題的令人興奮的內行討論和愿意把新手看作是同行的態度是對后者的鼓勵,這象征著把他接受為一位完全合格的專業人員。他回報以恭敬的欽佩,這是對老資格者的報答。”團隊建設是組織用來營造員工之間相互了解和認同的有效方式。民族事務翻譯組織應組織多種形式的團隊活動、團隊培訓,培養翻譯人才之間忠誠友好的感情和開放坦誠的溝通交流氛圍,樹立團隊共同的愿景,促進相互認同與了解信任。民族事務翻譯人才之間隱性知識共享利益的均衡和相互信任可以促進知識傳遞的意愿,從而消除隱性知識共享障礙。
三、合理安排譯員配置,促進隱性知識識別與吸收
作為隱性知識的翻譯技能,其共享是否成功,除了高水平譯員的知識轉移意愿之外,還取決于初級譯員的知識接收能力。從翻譯組織知識創新的角度來看,初級譯員的知識接受能力是隱形知識共享的關鍵因素。初級譯員是否可以充分接受、理解共享知識,是否可以積極消化并因地制宜地應用這部分知識是極其重要的。由于個體心智模式的差異,高水平譯員傳遞出的隱性知識往往與初級譯員不匹配,結果初級譯員要么不能識別該知識,造成知識的流失;要么在接受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吸收,造成隱性知識共享的遲滯。隱性知識的接受往往是初級譯員感悟和頓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再者,學習能力較強的譯員不是機械被動地接受隱性知識的,而是一個隱性知識的體驗加工過程。在任何翻譯組織中,譯員所掌握的行業知識在時間和空間分布上都是不均衡的。由于譯員的從業時間、個人經驗、經歷、個人稟賦、努力程度等因素的不同,不同的譯員所擁有知識的數量和質量各不相同。有的譯員掌握著翻譯業務中前沿的、高端的、廣泛的知識,有的譯員卻可能只擁有相對落后的、已被普及的或格式化的、狹隘的知識。從掌握行業知識的熟練程度、先進還是老套、行業知識的多寡,可以把譯員分為專家級、中級和初級三個級別。專家級譯員擁有的隱性知識不僅包括本行業專業知識、操作技能、訣竅,還包括更高層次的理念、思想和價值觀。這類隱性知識與個人經歷、工作經驗和工作內容息息相關,是個人長期積累和創造的結果。中級譯員基本掌握了翻譯組織的業務知識,能夠基本勝任本職工作,與專家級人員的溝通相對比較順暢,能夠較快地領會專家級員工的意思表示。而初級譯員往往是進入翻譯組織不久的新人,翻譯業務知識都比較生疏,與專家級譯員的業務溝通會存在障礙。譯員之間知識水平的接近程度是民族事務翻譯組織隱性知識共享意愿的基礎。隱性知識共享可以看作一種知識交換關系,譯員會采取交易成本最小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標,譯員間的知識水平越相近,其相容性越高,則知識交換成本就會較低,交易成本也較小。譯員間知識差別越大,知識匹配率越低。因此,翻譯組織的管理者在分派翻譯任務時,要考慮組織的長遠規劃,抓好譯員的梯隊建設。在同一個翻譯任務中,要做到專家級、中級和初級譯員的適當人數比例配置,在具體的工作中以較小成本實現隱性知識的共享,從而達到對譯員進行繼續教育的目的。
四、讓客戶參與翻譯活動,共享外部隱性知識
民族事務翻譯組織主要是提供語言服務,盡管翻譯組織在走專業化路線,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譯員的知識更新未必趕得上技術的更新。國際譯聯在2009年國際翻譯日主題“攜手合作”中提出:“翻譯服務方和客戶之間的交流互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目的,使雙方認識到優秀譯文的影響力。毫無疑問,無論是文學翻譯、技術翻譯、口譯、術語翻譯或是字幕配譯,無論客戶就在馬路對面還是在五個時區以外,如果他們能夠參與到翻譯進程當中,都會有利于提高譯文質量,并最終創造更好的工作條件。”為保證翻譯質量、提供專業化的翻譯產品,翻譯需要客戶的廣泛參與。譯員把握不準的專業術語和表達,需要客戶投入精力幫助建設術語庫,譯員也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學習新的專業知識。這些都是依附于具體客戶的隱性知識,因為專業性很強,往往不能從其他渠道獲得。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外,譯員在與客戶接洽、共同工作的過程中,還可學習客戶的經營理念和管理經驗等方面的隱性知識。現在有的民族事務翻譯組織主要承接一些本地化公司的外包業務,這些本地化公司很多都是國際化運作,具有較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經驗。民族事務翻譯組織在為這些國際化運作的大公司服務時,則可以通過溝通交流、互訪的形式學習對方的先進理念。民族事務翻譯組織的隱性知識共享不僅是譯員之間的知識共享過程,還是翻譯組織與外部客戶的隱性知識共享過程。民族事務翻譯組織的客戶也是翻譯組織翻譯活動的重要力量,吸收和共享他們所擁有的隱性知識也對提高民族事務翻譯人才的翻譯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五、結語
民族事務翻譯工作是一項知識性很強的工作,不僅需要熟悉專業知識,也要了解百科知識。知識共享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對民族事務翻譯人才的在職繼續教育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民族事務翻譯組織的管理者一定要具有開闊的視野和開放的心態,在為翻譯人才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知識共享空間的同時,還要跳出本組織的狹小圈子,走出去,加強與同行的溝通合作,促進本組織與其他組織甚至其他行業的知識共享。民族事務翻譯組織對翻譯人才的繼續教育工作做得越好,必要的上下級關系的相互影響就越少。訓練有素的譯員,不僅不需要管理人員花很多時間溝通交流和監督,而且翻譯稿件也不需要審校人員的大幅度修改。因此,翻譯人才的繼續教育工作對于民族事務翻譯活動的順利開展極其重要。
作者:魏清光單位:西南民族大學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