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高校經濟也呈現出多樣性。高校會計人員作為高校經濟發展的保障,應不斷進行繼續教育。繼續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素養、業務能力和道德水平,對于高校來說有利于高校經濟適應市場的變化不斷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也可以形成高校人員不斷學習的良好風貌。
【關鍵詞】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對策
一、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相關理論概述
(一)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涵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就是對從事會計行業人員的后續教育或者是在職教育,目的在于提高會計人的思想政治素養、業務能力和道德水平,使其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這對于會計隊伍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是會計人員由“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轉變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并且是做好財政工作的重要基礎。
(二)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特征1.強制性我國地方財政部門在中央出臺了關于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相關法律法規后,也相繼制定了地方性的實施細則,如《北京市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實施辦法》,對會計人員的管理,繼續教育的內容與形式、組織與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是否接受繼續教育,成為評定一個會計人員是否具有從業資格的重要依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國家法律法規明文規定的,具有強制性的特征。2.實用性我國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難題,因此要以實用性為主旨,根據工作的實際需要,在熟練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把所學運用于實踐中去。
二、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繼續教育的內容不夠具有針對性在財政部頒布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中規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提高會計人員的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使其知識技能不斷得到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就我國目前的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來看,只是簡單的分為企業和行政事業兩類,培訓配套的教材也是圍繞這兩類編撰的,把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劃分在行政事業這個類別中。近些年的高校繼續教育的內容主要是針對新會計制度的會計準則,也有部分的理論知識和社會熱點案例,大多的授課者做了精心的準備,但是達到的聽課效果不是很好。主要的原因是繼續教育在內容上不具有針對性,培訓的內容與高校會計人員的實際需求脫軌,在體制上高校屬于事業單位,但是實際上它執行的卻是《高校會計制度》,在核算和報表方面有自己的特點,且不同的職務不同工作崗位的人,對于培訓內容在理解上也是有很大差別的。
(二)繼續教育師資隊伍素質較低對于教育來說,師資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的水平與師資力量息息相關,高校會計從業人員本身大部分便是高學歷,因此,對于繼續教育師資力量的要求更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教育工作主要由財政部門認可的培訓機構或者直接聘請的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師來實施。高校會計人員由于所處工作環境的優越性,所以大多講授的教師直接由本校相關專業的老師擔任。但是高校的教師大多是臨時安排參與繼續教育培訓工作,且他們身兼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兩個重任,精力有限,對于繼續教育的培訓工作不夠重視,培訓內容準備不足,影響培訓效果。與此同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對于其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掌握雖然很扎實,但是在實際工作的經驗難免不足,這種缺乏實踐性的繼續教育培訓無法滿足高校會計人員的工作實際需求,長此以往,造成資源的浪費。對于那些本校沒有會計相關專業的高校來說,他們對于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會選擇由培訓機構完成,但是一些培訓機構在資質條件和師資力量上由于缺少有效的規范和監督,在教學、考試、師資方面都不達標,繼續教育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三)繼續教育考評缺乏誠信管理機制我國在有關會計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了會計人員必須參加繼續教育,但是對于要不要進行考核,如何進行考核,考核的標準是什么,沒有具體的規定。在進行具體的繼續教育工作中,一般都是由主管部門靈活決定的。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考核采取的是“考試制”,卻大多數為開卷形式,少部分閉卷。采取開卷制主要是考慮到高校會計人員平時工作的任務重,在準備考核時會有壓力,影響正常的工作,但這種方法的弊端是降低了會計人員對于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近些年來,對于會計人員要不要參加考評制度,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并且由于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和更合適的考評制度,使繼續教育的主管部門對考試的紀律也不重視,甚至一些培訓機構與主管部門私下進行利益交易,打出“保過”的承諾,嚴重阻礙了繼續教育的發展。在一些采取閉卷形式的考場上,監考人員不嚴格,考試人員互相抄襲,嚴重影響會計人員學習的自覺性。
(一)加強繼續教育內容的針對性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要想有成效,豐富繼續教育的內容是首要任務。高校會計人員工作不同于其他會計行業的工作,有其特殊性,所以在設計繼續教育的內容時要考慮到這一特點,使培訓具有針對性。可以在結合繼續教育管理部門所發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增設一些與會計行業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的探討或者其他相關的內容加以補充,做到與時俱進。同時高校也要針對不同的參加培訓人員,結合他們的職務、崗位開設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方式,并且要針對繼續教育培訓制作一個長遠的規劃,改變目前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形式、內容單調,無法調動學員積極性的局面。繼續教育在加強培訓內容的同時,還應該兼顧職業道德素質。縱觀以往違法違規的案例,大多都與錢財有關,而會計的工作又離不開錢財,這就要求我們的會計人員要有足夠高的職業道德水平,而且高校會計人員更應該以身作則堅持職業操守,不能越過職業道德底線。因此,高校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工作中要堅持職業技能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并重。
(二)重視繼續教育師資隊伍的素質提升由于會計專業是一項專業性和實踐性要求都比較高的學科,而且高校會計人員大部分的學歷也較高,這就要求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師資隊伍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高的理論水平,但是目前我國高校繼續教育的師資缺乏,亟待增強。繼續教育師資隊伍提高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是組織建立專業的師資隊伍。高校不應該像以往那樣會計人員的教師直接從其他崗位調過來臨時授課,應該設置培養的教師授課,提高繼續教育的質量。二是教師提高自身的水平。通過從其他高校進修或者外出考察調研,提高自身的水平,掌握時展的脈絡,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三是建立相應的考勤制度,不但對參加培訓人員的考勤要重視,教師的考勤更要重視。
(三)加強對繼續教育考評的管理考評環節作為繼續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點,對于繼續教育的工作可以進行有效的反映,同時也能夠反應出會計參訓人員在學習過程中的效果,并起到監督作用。因此,高校要不斷的加強考評和考勤的監督作用,指導培訓單位,引入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制度和學生意見反饋制度,同時也也要建立健全對培訓單位的考核、評估制度。對于繼續教育的考核具體通過事前核準、事中監督、事后考核評估三步驟進行。事前核準的主要是看參訓人員是否是本人參加,是否存在他人替代的現象。事中監督,是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管理部門要監督培訓過程是否依照嚴格的規章制度進行,并對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時矯正。事后考核評估是對整個培訓過程中參與人員的考評,組織專家從教育效果、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進行評審,客觀的認識到繼續教育培訓工作中值得發揚的地方和存在問題的環節,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工作。
四、結論
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對于當今全社會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而高校作為國家輸送人才的搖籃,面對高校未來發展,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是長時間積累下來的,并不是一時就能解決,這就要求高校的領導班子要重視繼續教育的問題,耐心的深入剖析出現的問題,對癥下藥,不斷的改進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梅.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展望,2015(36):253.
[2]任堃.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與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6(07):149-150.
[3]劉碧珍.高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12):387.
作者:李春琦 單位:遼寧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