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教育管理機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以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為背景,介紹了當前院校融合下的審計干部培訓管理機制和考評機制,提出在學員管理中需要重視的若干方面。繼而對教學管理團隊運作模式進行分析建議,并對院校融合的推進提出若干建議,希望可以為審計事業的發展貢獻微薄之力,將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發展向前推進。
關鍵詞:考評機制;院校融合;職業教育管理機制
1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的歷史背景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優化學校、專業布局,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和育人機制改革。縱觀35年來的時代演變,在宏觀層面上,國民教育與審計職業教育融合的過程是被包含在我國高校辦學自主權不斷漸進式擴大的過程中。同時,改革開放40年來,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關系的變化,以及對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的現實需求,使全社會更加重視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進而開始關注國民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1]。
2審計署對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機制的貫徹
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指出,要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更好地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浦東干部學院學習貫徹《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時強調,既要堅持運用行之有效的傳統方法,又要通過改革創造新的方法,做好新形勢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不斷提高教育培訓科學化水平[2],這為審計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導和更高的期望。國家審計署隨后提出了審計干部教育培訓全覆蓋的總體要求:大力推動國民教育與審計職業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新時代審計干部教育培訓模式。審計署學習貫徹黨中央關于審計工作人員培訓學習新戰略,發揮和強化高等教育與審計職業教育相融合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能力,優化審計教育資源配置,努力構建“政產學研用”多要素全流程的新型管理機制,做好新形勢下審計干部教育培訓工作。2012年3月,審計署審計干部教育學院在南京審計大學浦口校區開工建設。在創立理念上,南京審計大學的校訓是“誠信求是,篤學致公”,審計干部教育學院的總體方針是“求真務實、探索創新”,兩者同本同源、互為補充。時任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現任山東省委書記、山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強調,把審計干部教育學院建立在南京審計學院內,就是希望將高等教育與審計職業教育相融合,走一條有特色的、適合實際需要的審計職業教育之路。
3審計培訓的管理機制
3.1管理機構的構成
審計署審計干部教育學院同南京審計大學培訓教學院成立教學管理委員會,全面管理培訓班工作,教學管理委員會下設教研、教務、學務等工作組,中共審計干部委員會派出黨建聯系人,指導培訓班黨建工作。教學管理委員會派出班級管理員全面負責培訓班教學各項工作。教研組負責調研學員需求、設計培訓班課程、選配師資、選定教材、審定教案等工作。教研組下設教研室,分專業開展教學研究工作,派出跟班教師對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提出優化建議,組織復習、練習、串講、答疑等。教務組統一組織、落實教學計劃,負責教學事務日常管理和考試、考評、測評工作,還有學籍和教學檔案、培訓班重大事項的管理工作;學務組負責班級和學員日常管理工作;派出輔導員全程跟班,與學員直接聯系,負責學員日常考勤、紀律、交通、衛生和生活等工作以及聯系場地、技術和后勤等事務,協助班級管理員進行班級管理。一般情況下,班級黨建聯系人和班級管理員由審計署審計干部教育學院派出,黨建聯系人和班級管理員可以為同一人,班級輔導員由南京審計大學培訓教育學院派出。部分與資格等級考試相關的長期班(培訓時間30天以上的培訓班)跟班教師由南京審計大學相關專業在職教師擔任。此外,教學管理委員會下設雨花臺課程小組、素質拓展課程小組、鄉村振興戰略課程小組等。
3.2學員自我管理
3.2.1學員自我管理組織的架構培訓班成立學員臨時黨支部和班委會,調動學員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培養學員綜合素質。學員臨時黨支部在黨建聯系人的指導下開展工作,培訓時間5天以上(含5天)的培訓班應成立臨時黨支部,其他培訓班由審計署審計干部教育學院黨委決定是否成立臨時黨支部。班委會在教學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協助班級管理員、輔導員和教師做好本班學習、生活、交流研討以及文體等活動,根據學員所在單位、專業背景等方面情況,將學員劃分為若干黨(學習)小組,每組設組長、副組長。
3.2.2支委會委員和班委會委員支委會成員(以下簡稱支委)包括支部書記、副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紀檢委員,人選從培訓班學員中產生,人數一般為5人。班委會成員(以下簡稱班委)包括班長、副班長、生活委員、文體委員、學習委員,人選從培訓班學員中產生。培訓班開班后,通過班級、小組民主推選和學員自我推薦等方式產生支委和班委候選人,經過集中考察,報經審計署審計干部教育學院黨委確定支委和班委名單。學院黨委也可直接指定支委和班委人選支委委員和班委委員可以交叉任職,一般書記兼任班長,副書記兼任副班長,組織委員兼任生活委員,宣傳委員兼任文體委員,紀檢委員兼任學習委員。擔任支委和班委的表現突出者將按照相關考核制度給予加分獎勵,對不盡職盡責者將予以撤換。(1)支委會工作原則。支委會應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充分發揮作用。具體職責包括:定期組織學員學習貫徹黨的思想;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業務知識;宣傳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黨組織重要決定以及審計署審計干部教育學院相關規定。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團結、組織學員,努力完成學習任務;及時了解、掌握學員思想狀況,做好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發現苗頭性或傾向性問題需及時向黨建聯系人報告,共同研究、解決;發揮支部工作優勢,關心學員學習生活,配合班級管理員、輔導員、班委落實教學計劃和各項教學任務;積極開展支部活動,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開展活動一般應當利用課余時間,不得與正常教學活動相沖突。活動應當適時、適度,注重效果;教育學員自覺抵制不良傾向,倡導廉潔自律,厲行節約,維護審計干部良好形象;向上級黨組織請示報告重大事項,接受上級黨組織的指導和監督,完成上級黨組織部署的其他工作。(2)班委會工作原則。班委會應積極推動各項教學和培訓工作的開展,營造積極進取、團結奮進、互幫互助的班級文化氛圍。具體職責包括:及時了解學員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向班級管理員、輔導員、教師報告,共同研究解決;協助班級管理員、輔導員落實培訓班教學計劃和各項教學任務,組織學員進行學習經驗交流;協助班級管理員、輔導員做好學員考勤工作,負責記錄每次教學和活動學員的出勤情況、缺勤人員及缺勤原因;組織學員成立各類興趣小組,開展健康向上的集體活動;完成班級管理員、輔導員、教師交辦的其他工作和事項。
4考評機制
4.1學員考評
4.1.1考評范圍將主辦時間在一個月以上的各類長期培訓班納入考評范圍,短期班如有考評需要可以借鑒長期班的考評機制。
4.1.2考評內容(1)重點課程學習情況。滿分為100分,教務部門在培訓班建立之初對重點課程分配權重。考評內容包括學員在學院培訓期間所學各主要課程的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學員的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由教務組經過復核后確定。結合權重計算出課程的綜合考評成績。(2)遵章守紀情況。對學員的請假缺勤和違紀行為實行扣分制,依據相關記錄進行扣分。考評內容包括考勤紀律、課堂紀律、課外紀律、考試紀律、重大違紀事項等方面。(3)突出表現。該項為考評加分項目,每項不超過10分,總加分不超過100分。考評范圍包括為學院取得榮譽、參與教學、參與班級事務以及好人好事等積極表現。
4.1.3考評管理教學管理委員會為每位學員建立管理檔案。培訓結束后,學院向派出學員單位反饋培訓綜合考評成績通知函,包含學員個人信息、在院學習情況及綜合表現等,供學員所在單位主要負責人審閱,學員所在單位人事部門存入學員人事檔案,也可供學員所在單位對學員進行年度考評時作參考。
4.2培訓評估
4.2.1教學評估審計署審計干部教育學院將根據培訓班的培訓進度適時分別對培訓課程和授課教師進行評估,評估主要通過問卷調查、教學座談會等方式進行。對培訓課程從培訓需求、課程形式、課程構架、課程內容難易程度、作業練習量、課程效果等方面進行評估;對授課教師從教師面貌、授課備課、授課資料、授課內容、授課方法、課堂互動、課下輔導交流等方面進行評估。
4.2.2培訓組織管理的評估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個人談話等方式,從培訓目標定位、培訓組織、整體學風、班級服務管理、班支委的履職盡責等方面進行評估。評估方式以動態評估為主,在培訓班的整個組織實施過程中及時了解并掌握班級動態,得到學員、教師及班級工作人員意見反饋,以便落實教學計劃、提升教學效果、及時改進、優化教學安排。
5參訓學員的管理
學員管理包括學風建設、考勤管理、學習紀律、教學及公共資源使用規范、生活及文明禮儀規范、安全規范、考評和評估等若干方面。學員管理工作要從各班次學員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出發,堅持學院統一管理與學員自我管理相結合,兩者相輔相成,既發揮審計署審計干部教育學院和南京審計大學培訓教育學院職能部門的作用,又充分發揮學員臨時黨支部和班委會的作用,增強學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意識。學員管理中有以下3點需要重視。
5.1學員的角色轉變
學員來到審計署審計干部教育學院參加培訓,為了保證培訓班的順利實施,切實取得培訓效果,全體學員需嚴格遵守審計署審計干部教育學院各項管理規定和紀律要求,迅速轉變自己的角色,從家庭生活到集體生活的轉變,從工作關系到師生、同學關系的轉變。參加培訓的學員均為參加工作的成年人,每個人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隨時間累計就形成了一種慣性,前來培訓的學員之前處于工作崗位、家庭的環境中,現在環境發生了轉變,進入了校園生活。由于培訓的時間有限、課程密度較大,想要快速進入學習培訓的節奏中,就要快速完成角色轉變。5.2加強自身安全教育學員的安全教育極為重要,學員從社會和工作崗位上進入了學校生活氛圍,與大學生同在校園學習生活,再一次體會到美好的大學生活氛圍,安全意識有所放松,一些不法分子就會制造機會接觸學員以套取整個班級的信息,精準地掌握學員的個人信息,如姓名、單位、職級,然后假冒培訓班同學的身份,以聊天、娛樂為借口給學員設下陷阱,拍攝聚會照片等材料,用以威脅學員,達到敲詐勒索的目的。為了防范此類風險,學院除了加強對班級材料信息的保密管理、對校外人員的出入管理,更要在入學之初對班級學員進行全面的安全教育,敲響安全警鐘,從源頭上杜絕此類安全事件的發生。
5.3保密管理
學員應嚴格遵守審計署有關安全保密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工作紀律,高度重視安全保密,嚴格防范失泄密風險,切實做好安全保密工作。課堂如同審計現場,學員應嚴格遵守國家版權局《關于貫徹落實<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管理辦法>的實施意見》(國版發〔2014〕6號)的有關要求,使用正版軟件。培訓期間,原則上學員不再處理所在單位任何公務,在上課和參加集體活動期間應關閉手機等通訊設備,未經許可不得錄音、拍照、錄像。學員經授權可以使用培訓班提供的教學案例、教學課件和教學軟件等資源,但不得對外傳播或用于其他途徑。學員計算機使用及管理必須嚴格遵守國家保密規定及審計署有關規定,涉密計算機及存儲介質嚴禁接入互聯網。嚴禁學員使用審計署審計干部教育學院網絡下載與學習無關的內容。
6教學管理團隊運作模式分析建議
審計署審計干部教育學院同南京審計大學成立教學管理委員會,南京審計大學培訓教育學院主要分派工作人員進入教務、學務部門;審計署審計干部教育學院主要分派工作人員進入教研、教務部門。部分教學和后勤資源實行共享,審計署審計干部教育學院使用綜合教學樓、報告廳、公寓、餐廳等設施,與南京審計大學共享圖書館、體育場館、網絡和醫療等設施、設備和場所。目前兩院在部分部門之間融合了各自的工作人員,在正常的培訓工作中各部門分工明確,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各部門之間、兩院之間應相互補位并進一步融合,審計署與南京審計大學之間的溝通橋梁也會更加堅固,對審計培訓工作和南京審計大學師生的發展也會有一定裨益。針對班級管理團隊在教研、學務和教務等日常工作中重復率較高的工作環節,在現有的管理模式中應充分發揮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技術引領作用,提高培訓工作效率和教學管理水平,推動數字化、信息化、集成化與當前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深度融合,用科技化的手段和工具優化工作流程,促進國民教育與審計職業教育融合體制改革,進而從整體管理機制上提升綜合教育實力。此外,針對我國審計人員出差多、流動性大等特點,在今后的審計培訓教育工作中可以借鑒慕課的形式,考慮設立線上導師組,靈活運用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長期、系統、有選擇的開發投放網絡視頻課程。例如,在自然資產資產審計方面普及ArcGIS,SuperMap,GIS等軟件實操運用,在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或金融、工程投資等專項審計方面普及Python、結構化查詢語言(StructuredQueryLan-guage,SQL)等實用性強的審計輔助工具。
7院校融合的推進建議
在知識理論、研究方法、教學規律、教學方法等領域,南京審計大學應該發揮高等院校的自身優勢,以教促學、以學促用,幫助眾多來自審計一線的審計干部提煉教學內容,改進授課方法,形成授課風格;在審計實踐、領導方法、現實需求、工作難點等領域,審計干部教育學院邀請的了解審計現場、項目等一線和基層的授課師資應該利用適當的機會,深入到大學課堂的教學中去,從實際出發幫助廣大高校學子更直接、更近距離的了解我國的審計事業和文化。院校間的課程資源可以進一步互通共享,使院校的深度融合和發展進入更深、更高層次,推進審計事業的發展,把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融合發展向前推進。
參考文獻
[1]杜利.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8.
[2].做好新形勢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EB/OL].(2010-10-25)[2019-11-10].
[3]楊明月.審計職業化目標下的審計教育培訓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15(6):86-90.
作者:朱春 單位:南京審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