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改革的啟示論文2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
(一)重視發展個性化教育
在當今社會,人們不再以學識和學歷作為評價人的唯一標準,重視的是人的整體素質和能力。個性化教育呼吁,教育應該以人為本,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學校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任務,致力于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把他們培養成為全面發展并且個性鮮明的人才。個性化教育要求教育要以尊重人的個性發展為首要原則,給個體以充分自由發展的空間,使他們呈現出各自不同的存在狀態,成為獨具個性的生命體。個性化教育強調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使他們在自我探索與發現中學習與提高,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培養想象力、創造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個性化教育的本質就是要通過教育使學生達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二)教育要“以人為本”,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
“以人為本”,是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未來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以人為本”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尊重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和特點,要把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潛能和特長作為教育的第一要務;在教育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個體特點,組織靈活多樣的教育活動,為個體發展提供較為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可以像自由的鳥兒一樣可以展翅飛翔,而不是像籠中的鸚鵡只會學舌。此外,教育者還應當在情感上給與學生更多的關愛,在尊重與關愛之下逐步樹立信心,激發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可以主動地去探索與發現,從而最大可能的實現自身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不應當僅僅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場所,而應當是學生發現和樹立人生觀,從而追尋人生價值的沃土。
(三)轉變角色,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1.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
在傳媒業與科技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課堂和書本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最重要媒介。教師的角色不再是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課堂教學不再是單純的講授知識,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者,學習生活的指引者和幫助者,學生能力、素質,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者。所以,教學不應該是單純的為了教而教,而要把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上,正如古人所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如何做人的引導者
學校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甚至有人說學校是一個濃縮了的社會。在學校中,學生不僅僅只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與同學、老師、工作人員的交往之中學會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為人處事的道理。中國現在的學生主體是獨生子女,從小優越的生活環境讓他們養成了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特立獨行,缺乏合作精神與奉獻精神的性格特征。對于這樣的學生,單純的知識教學是不夠的,教師應該更多地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結語
當然,美國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給予我們的啟示不止于此。而且,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在某些方面失之偏頗,比如,它過多地強調教育的自由,過度地弱化教師的作用,等等。但是不管怎樣,作為一種教育思潮,美國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必將對我國教育改革起到啟示與借鑒作用。
作者:李艷單位:平頂山學院外國語學院
(二)
一、多元智力理論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
1.1建立靈活多樣的評價觀。
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我們應該摒棄以標準的智力測驗和學生學科成績考核為重點的評價觀,樹立多種多樣的評價觀。多元智力理論所主張的教育評價應該是通過多種渠道、采用多種形式、在多種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景下進行的、確實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出初步的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的能力的評價。教師應該從多方面觀察、評價和分析學生的優點和弱點,并把這種由此得來的資料作為服務于學生的出發點,以此為依據選擇和設計適宜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評價確實成為促進每一個學生智力充分發展的有效手段。
1.2建立多元化的課程體系。
課程的多元化是學校教育為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多元趨勢和滿足學生發展的多元化需求在培養目標上的體現。依據學校定位和學生實際情況,整合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構建學校多遠化課程體系。
1.3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理當成為學校教育永恒的主題。那我們的創新教育就要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獨特思維,并能將創新的思維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多元智力理論強調智力的情境性,智力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實踐需要相符合,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不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精神,我們的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3.1以共性為基礎,張揚學生的個性。
如: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學要求單一,缺少層次就不可能滿足部分語文基本技能較強的學生需要。由于多元智能的客觀存在,我們要給他們提供多種適合他們個性發展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個性和特長都得到充分發揮。
1.3.2設置生活情境,使學生會質疑。我們在教學中就要為學生創造有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利用“好奇”的心理,培養其質疑的主動性。
1.3.3學以致用,加強教學的實踐環節。
我們要引導學生廣泛的接觸事物,盡量多的去感知事物,讓學生參與到真實的實踐活動中。
二、總結
總之,在我們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充分的重視對學生創造能力的激發和培養,營造平等寬容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勇于探索未知世界,敢于批駁和爭辯,細心呵護創造的火種,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早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意識。
作者:左輝單位:石家莊旅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