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管理中的激勵理論研究2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
一、實施激勵機制的方法
在日常的班級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按照學生各方面的需求,掌控適當的教育時間,有區別地對待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恰如其分地運用激勵手段,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進行相關活動時,吸取同伴所展現的優秀表現中的營養,感受和掌握積極健康的正向刺激或者正能量。這樣也可以激發學生追求更高級、更新穎的目標和結果,教師的要求就被學生內化為自我的心理需求,這樣的激勵效果是卓有成效的,堅實有效的激勵效應。以下幾種方法可以被用來激發學生。
1.1信任激勵法
信任就像潤滑劑一樣,使得人們可以和諧相處,它也能夠讓學生爆發自信心。從某種角度來看,和努力程度相比,學生的自信心對成長更加重要。例如,劉備通過“三顧茅廬”,終于使得諸葛亮看到了劉備的“誠”;魏征執意進諫也可以看出唐太宗對他的“信”。信任是最為常見的激勵方式。老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要理解和信任彼此。它可以帶給彼此強大的精神動力,也可以使得班級中的成員產生和諧共振,這樣一來,就能夠讓班級獲得良好的凝聚力以及積極、奮發、向上的優良班風。教師要在班級管理獲得中充分信任學生、依靠學生、還要讓學生具備班級管理的主人翁精神。教師要切實聽取和尊重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意見建議,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嘗試,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讓每個學生自由而全面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和班級管理中的創造性。
1.2情感激勵法
情感可以直接而有效地影響人們的行為和做法,因此學生都渴求和需要表達自己的多種情緒。根據心理學解釋,情感被劃分為利他主義、好勝以及享樂主義等等情感類型。“感人心者莫乎情”,因此教師要考慮到學生需要與情感間的合理性規律。教師可以借助滿足學生某些需要和要求,來進一步地激發學生在班級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只有喚醒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的精神參與進來,才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教育。”從這方面來看,教師在管理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群體的需要,切實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零距離接觸學生的情感。如果教師成功地調動起學生的情感,則學生就會產生集體歸屬感,這就會帶來情感共鳴,自發地跟著教師的步奏和想法前進,或者根據教師的引導,大踏步地向前邁進。
1.3目標激勵法
按照期望理論的觀點,人要預期自己的行動能夠取得某些成果或者達到某目標,他才會開展積極主動的行為,進而獲得充分而有效的激勵。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需要擅長領導學生設定各種目標,這樣班級中的眾多小目標就慢慢累積成了大目標,開始了從近景目標到遠景目標的不斷邁進。在領導學生設定各類班級管理目標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要開展三觀教育,讓學生看到更為光明的遠景目標,還要切實聯系自身實況,設定諸多近景目標,更好地發揮目標激勵的巨大作用,避免好高騖遠,眼高手低。
1.4評價激勵法
心理學家詹姆士認為人最本質的需要就是他渴望自己被別人肯定。從動機來看,人都都需要自我肯定、爭取榮譽。有學者將兩組學生當成被實驗者開展心算作業實驗,在第一組的實驗過程中,只是要求他們盡可能做到最好;在第二組的實驗過程中,持續不斷地評價他們做的結果。結果顯示,第二組的成績比第一組的成績高出了16.5%。從這個方面來看,評價也是某種形式的信息反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勵學生的行為活動。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要恰當地使用評價激勵來鼓勵和激發學生,首先,教師要有針對地和公正地評價學生,其次教師要做到及時評價,這樣就可以最快地激勵學生;再就是要注意評價過程中的藝術特征,多講肯定性的話語,在私下進行否定評價,這樣才能保存學生的尊嚴。再就是要開展多種多樣的評價,堅持書面、口頭、語言、非語言,定期和隨機方式相結合,這樣才能做好評價管理工作。須知有時候,一個眼神、動作的效果比苦口婆心的說教要好得多。
1.5行為激勵法
示范作用的效果和號召力比單純的理論說教要更加有效,也更加生動、鮮明和靈活多樣。在開展行為激勵的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和領導教學活動,教師的言行時時刻刻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舉止和言行。所以,教師們要切實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及職業道德水平。這樣學生就可能從老師身上學到認真、誠實、奮進以及進取的精神品質和道德追求,也會讓學生非常感動。教師還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客觀公正地介紹榜樣和他們的先進事跡,這樣就可以激勵學生趕超榜樣的追求和愿望;再就是要讓學生從兩方面來對待榜樣,這樣就可以防止學生機械地和形式地模仿榜樣;然后,教師還要不斷地關心和幫助榜樣,促使其快速成長和進步,獲得更快的提高與進步。
二、結語
在教育管理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使用激勵方法來鼓勵學生更多地參與班級和課堂教學活動。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熱情和信息,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潛能,也有助于形成班級的凝聚力,擁有積極向上的班風和校風。
作者:舒野戴歐琳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二)
一、激勵機制應用于研究生科研
1.1有利于激勵研究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具有創新思維才能有效進行科研。創新是實現高水平科研的前提,因此在研究生的教育與管理中,要注重對研究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培養,鼓勵其投人新理論、新技術的科研中,鼓勵其加強對技術、方法和工具的創新。比如,學校可通過制定相關體系、制度、恰當的獎勵方式,提倡研究生踴躍參加導師課題的研究,鼓勵研究生在發明專利、撰寫高質量學術論文等方面提高自身技能。
1.2有利于激勵研究生投人學術交流活動
研究生踴躍參與各種學術活動,對其擴充知識面、學習他人方法、借鑒他人經驗具有很大好處。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盡可能地為研究生創造條件,鼓勵其多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通過學術交流,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其創新思維與靈感才能迸發出來,所以應積極鼓勵研究生多與專家學者、老師及同學多交流。研究生管理部門可設立適當的學分制與學術獎的獎勵機制,激勵學生多參與到各種學術交流活動中。
1.3有利于優秀學生積極導向作用的發揮
在高校研究生的教育與管理中,為了加強優秀研究生的積極導向作用,以使學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與熏陶,進而促進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學校應該建立一個恰當的環境激勵機制。所以,學校除了設立學術獎,還可設立“優秀研究生”、“優秀研究生黨員”等獎項,并完善優秀研究生等相關的評審制度,保證評獎的公平、公正、科學。在這樣的激勵機制作用下,優秀研究生的積極導向作用就能得到有效發揮,為高校研究生樹立榜樣,互相學習,互相競爭(指良勝競爭),形成了良好的激勵氛圍閉。
1.4導師對激勵機制的應用
導師對激勵機制的應用,主要是指導師的垂范作用,總結起來有兩方面的作用:①利用不同方式激發研究生科研膽識,促進其創新思維、能力的逐步培養;②讓學生做人的品德在激勵環境中不斷升華。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導師肩負著指導與引導的重擔,占有重要作用。導師是知識的傳播者,但同時也是研究生素質與能力得到提高的導航者。導師平時的工作熱情、工作態度,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所以,導師的積極進取、勤奮工作的行為會激勵學生也擁有熱情、飽滿的科研態度,進而使其更加認真、熱情地投人到科研中。
二、獎學余應用于研究生管理
合理的獎學金制度能夠增加研究生對科研的熱情,具有巨大的積極意義,所以學校應該設立合理的獎學金制度并采用合理評選的方式激勵研究生投人科研。基于這個認識,近幾年,中央財政在高校的助學金、獎學金方面加大了資金投人力度,許多地方財政也增加了這方面的支出,這對發揮獎學金制度的激勵作用十分有利。研究生的培育,最注重的是對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在進行研究生的評定中不應該只將學習成績作為評定的唯一標準,而應該把研究生的德育、科研成果、學習技能等可以反映研究生綜合素質的每個方面均列人評定標準,這樣才能使評定標準合理化、科學化,才能更有效地發揮獎學金的積極作用。此外,學校應對獎學金制度進行后期管理,延長獎學金的激勵時間,以便獎學金制度能夠長期具有激勵作用,促進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
三、正確應用負面激勵機制
據相關調查統計,約有70%的研究生認為當前管理制度對其沒有約束力,所以高校在進行研究生的培養與管理中,還要加大力度規范管理制度,實現“有法可依,執法必嚴”。負面激勵指的是管理組織通過采取批評、處罰等方式,對研究生犯下的錯誤施以相應的懲處,從而達到減少或抑制其犯錯的目的。正面的激勵機制是對研究生的正確行為進行激勵,負面的激勵機制則是對錯誤行為進行懲處,以實現扶正驅邪,促進良好科研氛圍的形成。目前,許多高校對犯錯的研究生并未施以嚴厲的懲處,長期下去將十分不利于研究生的成長。所以,在進行研究生的培育中,要正確應用負面激勵,使其價值與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對研究生錯誤行為則必須予以嚴肅懲處,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使犯錯的人受到教育,還能對其他人起到警示作用,并能使研究生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犯錯,同時進行自我認識、自我批評與自我要求等自我教育活動,有利于高校教育管理效果的提高。
四、小結
總而言之,要想培養高層次、高素質的研究生人才,既要具有強大的師資隊伍,還要有一股強大的支持力量。在進行高校研究生的培養、教育與管理過程中,相關管理部門應該不斷改進管理模式,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激發、指導與引導研究生保持高度的科研熱情,促進其創新思維與技能的培養,使其擁有認真、積極向上的科研態度,以保證研究生培育質量的提高。
作者:幸莉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