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提升德育課教育教學效果的對策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理論認知
1.明確德育重要地位。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尤其是德育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而德育課則是德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陣地,應不斷增強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加強自身修養,提升從事德育教育教學的能力。
2.把握德育目標。在教育教學中要改變過去只關注學生知識和能力目標的做法,從認知、情感、態度上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教育和影響,在政治上培養學生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正確的政治方向,在道德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奉獻社會的情操和意識,在思想上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和科學的思維能力,在行為上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個性上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3.轉變德育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欲望,強化自我教育的動機,培養自我教育的意識,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促進學生長足的進步。
4.遵循德育基本原則。德育課要遵循學生認知特點,貼近社會、貼近職業、貼近學生。要聯系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實際、學生的身心發展的實際、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進行德育課的教育教學活動,求真務實,提高教育的感染力。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強化知情意行的統一。既重視理論教學,又注重實踐教育;既注重知識的傳授,又重視情感的激發、意志品質的培養;既重視價值觀念的塑造、人文素質的提升,又重視行為習慣的養成。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強化引導和管理相結合,既要注重引導、激勵,又要注重約束、管理。
二、實踐推進
1.提升教師素質,增強德育教育的吸引力。林語堂先生說過,英國劍橋學生是被教授的煙斗熏出來的。在以中國傳統文化為重要載體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教師的人格魅力更為重要。教師要以德育人,以才育人,以情激情,以行導行。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豐富的學識、高尚的人品、良好的風度和親和力,這是教師人格魅力的最基本要素。教師除了要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三字一話、語言表達、教材把握能力,課堂組織控制能力)外,還必須在涉及重大、敏感的政治問題時,堅持正確的立場、觀點。對于當今社會存在的一些不良問題,如腐敗、看病貴、就業難等社會問題,要用正確的、辨證的、科學的觀點去引導學生正確看待。
2.優化德育內容,彰顯德育的時代感、針對性。
2.1注重德育生活化,將抽象的理論講解與學生身邊的、耳聞目睹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現象和事件分析相結合。如《哲學與人生》中講內外因關系時,就可以畢業生中的優秀典型講主觀努力與客觀環境在人成長成才中的作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辯證思維、鞏固專業思想、逆境奮發。
2.2注意德育職業化。抓住學生重專業、輕文化的傾向,將德育與專業結合,在重點的確立、案例的選擇、作業的布置上,把不同專業所需的能力素質要求融合在德育之中,如《職業道德與法律》中職業道德的部分,烹飪專業主要突出安全、衛生、節約、服務的意識;計算機專業主要突出網絡安全、公德意識;會計專業主要突出誠信、嚴謹的重要性等。這樣可以實現專業教育與德育的有機融合且二者相得益彰。這就要求教師做好教材內容的二次開發,可采取如下策略:(1)省。與以往或其他課程重復的不講。(2)略。與本專業學生關系不大的少講。(3)增。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及時更新補充新的內容。在《概論》課上,宣傳中央最新精神、最新提法;在《法律基礎知識》課上,將新的法律、法規內容、新的立法成果及時補充到教學中;在《經濟、政治與社會》課上,經常將社會經濟現象、熱點問題的分析引入課堂;在《職業生涯規劃與指導》課上,將學生普遍關心的,如擇業、就業等問題及時引入課堂,使課程內容緊扣時代的脈搏。(4)引。引入熱點、難點話題,引入好的教學資源,《百家講壇》、《道德觀察》、《焦點訪談》、學校優秀畢業生的事跡介紹、感動學校人物、詩詞讀本、企業文化讀本等內容。(5)改。重新整合教材內容,實現學科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變。
3.把握德育的梯度,提升德育課的科學性。所謂德育的梯度變化就是要根據學生年級的高低確定重點內容。
4.精選德育方式,提升德育課實效性。要根據職校生的知識水平、年齡特征、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所學專業特點、具體教學內容,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選擇適當的課程類型和教學方法,創新形式和載體。
(1)課程類型。要從知性德育向實踐德育轉變。傳統德育課堂主要側重于知性德育,以理論講授為主,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參與較少,主要側重于概念界定、知識架構和邏輯體系?,F代德育注重實踐教育,強調參與、互動。通過討論、辯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查閱資料、社會調查、制作小報等,激發學生興趣,強化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中職學生主要以實踐德育為主,知性德育為輔。高職學生則需要將知性德育與實踐德育相結合,為學生將來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
(2)教學方法。德育教學要根據中職生與高職生的不同特點與課程類型選擇不同的方法。
(3)創新形式和載體??刹捎谩罢堖M來”和“走出去”的辦法,統籌安排學校德育課實踐教學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內容。采用“請進來”的實踐教學的基本形式,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邀請專家、學者、名人到學校給學生介紹社會改革、發展的情況,宣講先進人物事跡,暢談先進人物工作、生活的體會,與師生開展直接交流和研討。采用“走出去”,主要是緊密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以開展學生社會實踐、調查研究、企業走訪活動等為依托,開展有現實意義的實踐教學和實踐服務活動。也可開展時政新聞評析、優秀作品分享活動。做法之一是每節課開辟5-6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先就最近生活中看到、聽到或自己感興趣或覺得有意義的新聞、話題進行介紹、闡述、評論,其他同學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師加以引導、評論。
5.完善德育評價體系,強化過程考核。德育考核,考什么、怎么考、考核主體是誰等因素對學生的學習都起導向作用??际裁础P注學生知識的掌握、理念的提升、能力的生成、行為的養成,尤其要注重能力的生成、行為的養成。怎么考———要將過程與結果相結合,既要總結性評價,更要注重平時的行為表現(課堂上的紀律、發言、作業、課后的文明禮儀、遵守校紀校規的情況)。要注意靜態與動態相結合,既要有書面測試,也要有實踐操作(制作個人簡歷、模擬面試、完成調查報告);絕對與相對相結合,既要看其思想道德和綜合素質的絕對水平,也要看其進步的相對水平。誰來考———要多元評價,實現德育課教師、實習單位、學生多方評價。根據課程特點和要求,在考什么、怎么考、誰來考上做不同選擇、靈活處理。不要過分講求步調一致、整齊劃一。
作者:唐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