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動畫基礎教學環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1世紀,中國的動畫教育進入到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全國各藝術類和非藝術類高校相繼開設了動畫專業。2001年全國開設動畫專業的大專院校僅三十多所,2007年則猛增到近五百所,其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其他新增專業,其中,藝術類高校更是擴大招生規模,以滿足動畫行業的人才需求。然而遺憾的是,由院校培養出來的動畫專業人才,在整個動畫行業中所占比例不到1%,畢業生改行現象嚴重。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招生與就業的巨大反差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人才需求與人才供給的不對等?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在于教學過程中忽視了一些基礎的重要環節。
一、美術基礎教學環節被忽視的原因及對策
動畫,簡單的理解就是“運動的畫”“畫出來的電影”?!爱嫛弊之旑^,想要創作出好的動畫作品,需要過硬的美術基本功,許多高校的動畫教學卻忽視了這一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生源的美術基礎差與擇優錄取。近年來藝術類高校的招生量激增,專業考核標準也有所降低,這有利有弊:一方面,萬千學子得以接受高等藝術教育;另一方面,動畫考生的美術基礎較差已是不爭的事實。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的美術考生,多數是從小就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接受了長時間的專業訓練。這些人學習美術的目的,都是出自熱愛,而非應付高考。他們的造型能力強,美術功底比較扎實,通過層層專業加試考核進入大學,能很快地適應并完成基礎課的學習,從而轉入專業學習階段。而現在的動畫(包括美術類其他專業)考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出自藝術類院校招生錄取線偏低的考慮才學習動畫的,在考前一年,甚至半年或三個月突擊學習美術,基礎和造型能力較差。由于“畫”的能力欠缺,他們構建不了畫面內容,無法準確造型,對他們來說“畫電影”實在太難。有的學生干脆放棄手繪方面的學習,而轉入計算機工具軟件的學習。可見,擇優錄取、保證生源質量,是各院校動畫專業提高學生美術造型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2.教學大綱的不完善與“因地制宜”和延長學制。相當一部分新增設動畫專業的學校,忽視了自身的辦學條件和生源質量,直接借鑒或照搬知名院校(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的動畫教學大綱。有的院校干脆沿用以往其他美術類專業的教學大綱,展開動畫基礎教學,這很難適應動畫專業自身的教學要求。此外,基礎課時量不足,如素描、速寫、色彩等主要的專業美術基礎課,大多一個學期就結課,學生原本單薄的美術基礎,沒有得到實質性提高。筆者認為,各高校應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新的教學大綱,適當加大美術基礎課時,以此提高學生美術造型能力,使之適應動畫專業的高要求。同時,為了避免基礎課與專業課的學時沖突,可以嘗試實行動畫本科教育“五年制”,比如,美術基礎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同時,在保持原有一年共兩個學期美術基礎教學課時的基礎上,增加一年共四個學期的基礎教學課時。動畫專業是同屬于美術范疇和電影范疇的,學生要在四年內學習和掌握大量的基礎與專業知識并不容易,而“五年制”對于動畫這樣一個專業性強的學科來說,能夠很好解決教學大綱中基礎課時不足的問題。
3.疏于基礎理論課教學與鞏固理論課程,增設選修課。許多院校在制訂教學計劃時過分強調動畫專業的專業性,為保證專業教學的課時,刪減了一些看似與本專業無關的基礎理論課程,如藝術概論、美術史、電影史等基礎課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才,高校動畫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動畫藝術人才。走向社會的他們不僅僅要面對激烈的產業和市場競爭,同時還肩負著振興中國動畫的歷史使命。中國動畫要振興,真正需要的不是“輕藝重技”的產業工人,而是有著深厚文化藝術底蘊的動畫人才。李政道將科學與藝術比做一個硬幣的兩面。動畫教學過程中,技術與藝術孰重孰輕的問題,已經無需探討。但如何在動畫教學中讓學生突破技術瓶頸,將技術與藝術有機地融合,是動畫教育界應解決的問題。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學生了解動畫之道,明白動畫的創新之道。因此,動畫基礎教學,不僅要加強鞏固原有基礎理論課程,還要適當增設與動畫藝術有關的選修課程,如音樂賞析、中外建筑史等理論課程。這些知識的學習與涉獵,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大有益處。
4.過于強調高技術手段應用與重視傳統教學方式。CG是英文COMPUTERGRAPHICS的縮寫,是指計算機圖形藝術,三維CG技術突破了傳統二維動畫的技術局限,動畫畫面變得立體,攝影角度豐富,可視性也大大增強。各院校都加大了動畫三維軟件的教學力度,這固然是對的,但有些院校盲目的以CG、多媒體,代替傳統的動畫教學內容,就比較偏激了。一個美術基礎薄弱、造型能力較差的人,很難用軟件塑造出一個活生生準確的人物形象,同樣,一個不具備色彩寫生能力的人,也無法將三維建模的背景,變為色彩光線準確、符合劇本時空要求的動畫場景。沒有二維動畫的扎實基礎,是做不出高質量的三維動畫影片的。因此,高校在加大三維CG技術學習力度,以適應市場需要的同時,一定要鞏固二維動畫基礎知識的學習。
二、影視基礎教學環節被忽視的原因及對策
動畫是畫出來的電影,其中,“動畫”是過程和手段,“電影”是目的和結果。動畫作品不論長短,最終呈獻給觀眾的是一部影片。電影是運動著的時空聲畫藝術,在動畫教學過程中,對電影知識中“運動”“時空”“聲畫”的研究與學習,就變得尤為重要了。然而,目前不少高校對影視基礎教學的認識還存在誤區,影視教學的師資也比較薄弱。
1.對影視基礎知識教學的認識存在誤區。目前,很多開設動畫專業的院校,認為動畫是動畫,電影是電影。學習動畫,就應該把全部精力放到“畫”上面來,一些影視基礎課淪為選修課,或是干脆被剔除出教學計劃。這種錯誤的做法,將直接影響學生將來的畢業設計。畢業設計是動畫專業學生,在完成全部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最后一個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學生自主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做一部動畫影片,以接受學校、家長以及社會用人單位的檢驗。如何將成千上萬張動畫剪輯組合成一部完整的影片,這需要足夠的影視知識和技術。畫動畫是先決條件,但光會畫畫是遠遠不夠的。沒有豐富的影視知識,無法創作出一部分鏡頭到位、聲畫完美、剪輯順暢、敘事準確完整的影片。影視基礎教學中的電影語言語法、電影的音響與音效,主要研究的就是構成動畫電影聲、畫這兩個要素,而電影的分鏡頭設計和剪輯原理,是保證動畫電影敘事順暢準確所必修的兩門課程。所以,高校的動畫專業,在“畫”與“電影”關系的認識上要清醒,加強影視基礎課程的教學力度,切不可顧此失彼。
2.高校影視基礎教學的師資不足。新設動畫專業院校的專業教師,大都是來自動畫產業的技術人員和過去從事過美術教學的教師。他們自身影視知識的相對匱乏,也是導致影視基礎教學被忽視、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深圳、上海等地,許多大動畫公司只做外加工片,不進行原創,所有動畫的行為,僅限于原動畫加工與上色的工序,這使從產業來的教師,很難接觸到動畫腳本、分鏡頭設計等關鍵的動畫創作過程,影視知識當然匱乏。而從美術相關專業改行而來的教師,由于美術思維占據主導,容易在主觀上強化美術意識而淡化電影意識。所以,高校應針對動畫專業教師開展影視知識培訓,多派教師外出進修。動畫專業教師也應該不斷進行自學,使自己的業務能力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只有這樣,影視基礎的教學效果才能有所提高。
三、結語
中國動畫產業的發展,人才培養是關鍵。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動畫藝術人才”,是我國動畫教育的當務之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開設了動畫專業的高校,要從基礎教學環節入手,重視每一個教學環節,逐步完善動畫基礎教學體系與課程設置,牢記師責,為振興中國動畫邁出我們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