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貧困地區中小學生教育狀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地區經濟落后是影響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的根本原因經濟發展水平決定著教育發展的方向、結構、規模和速度。經濟是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是人類一切社會活動產生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教育作為國民經濟當中重要的產業部門,也不例外。教育是根據一定社會需要而進行的培養人的活動或培養人的過程,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因此,教育的發展方向、培養目標的設定,直接受經濟發展水平和結構的影響。
2、教育投入依然不足是影響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窮國辦大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真實寫照。雖然當地各級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增加,但由于當地經濟落后,財政緊缺,對教育的投入總量依然不足,并且縣鄉財政難以承擔兩次稅費改革后的財政責任。由于稅費改革造成的經費缺口,只靠地方財政是根本無法填補的,學校教師的津貼費和代課教師的工資缺乏保障,教學熱情降低,教學質量下降。
3、缺乏激勵機制,使資源配置不合理資源配置不合理既有主觀因素的原因,又有客觀條件的制約。我國20世紀50年代開始實行開始實行重點學校制度。在教育投入總量小,教育資源短缺的情況下,集中財力、物力辦好一批中小學,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曾產生積極作用。而重點學校制度也同時導致了學校之間的資源配置不均衡。近年來,國家取消了重點學校制度,加大了薄弱學校的改造力度,堅持共有教育資源向農村、中西部地區、貧困地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傾斜。通很多調查發現,城鄉之間同等教師工資差距一般是在一倍甚至幾倍以上,鄉村教師待遇和地位得不到社會的承認,基本沒有人愿意來這里教書,按照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必然是使得優質資源流向條件好的地區,從而造成貧困地區的教師整體素質偏低。
4、貧困地區謀求教育公平的呼聲日益增高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受教育程度逐漸成為影響個人職業、收入乃至社會地位的重要因素,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家庭“投資”的觀念深入人心,人們對子女接受教育的關注度空前提高。
二、改變貧困地區教育現狀的意見建議
1、“抓經濟”,為改善教育找資金
要大力發展當地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為改變貧困地區教育的落后狀況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治教先治窮,治窮先治本。要從根本上改變教育現狀,必須努力發展生產,拓寬增收渠道,增加收入,使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有足夠的資金支撐,使農家孩子接受教育有了必要的收入儲備。
2、“增投入”,尋求多渠道辦教育
增加對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投入,是解決貧困地區教育問題,提高教育質量,是教育公平發展的重要措施。
(1)要增加政府轉移支付中用于教育的數量及比例免征農業稅后地方財政收入減少,鄉鎮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由原來的自收自籌改變為財政轉移支付。這一改革實施以后,各地農村普遍的反饋是鄉鎮一級可用財力明顯減少,用于農村教育的危房改造等專項經費和機構經費、業務經費均不敷使用,使許多該辦的事情不能辦,該辦好的事情辦不好。基層的普遍要求是,在當前農村教育“以縣為主”的體制下,國家和省、市財政要增加轉移支付的數量,提高用于農村教育事業的比例,保證貧困地區改變農村教育落后面貌所必需的經費。
(2)要提高社會對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關注度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辦學,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資金,努力形成公辦學校、民辦學校和企業參與共同發展的多元辦學格局。要努力提升學校各方面質量,從硬件到軟件,保證學生們有一個健康的發展。
3、“建機制”,創新制度促教育
教育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建立長效機制。
(1)建立引進人才機制,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經濟待遇鼓勵支持城鎮條件好、素質高的教師到邊遠、貧困地區學校任教,除對工作條件、工資福利待遇等給予保障外,還應由政府出資發放一定數量的專項補助,并保留原所在學校編制,以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適當增加貧困地區學校教師編制,師范類大中專畢業生,應鼓勵他們到貧困地區任教;繼續鼓勵應屆大學生到貧困地區定期支教;并在師范類院校,對畢業生執行強制性支教2—3年的計劃,只有國家分配工作,并使之制度化,以緩解農村教師不足的矛盾。
(2)可以建立教育移民機制,實施“教育移民”工程通過建設一批用于接收扶貧移民學生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把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遷移到教學條件相對優越的縣、市城區集中就學,與城鎮的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資源,并對納入“教育移民”實施范圍的學生,補助生活費和交通費。
(3)建立農村基礎教育的監督機制各級政府能否依法實施教育經費轉移支付,能否依法加大本級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力度,能否依法承擔學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管理責任,都會直接制約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速度和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為了督促各級政府真正貫徹落實農村教育政策,防止教育經費浪費與流失的現象發生,有效促成政府對農村教育投入政策的傾斜,并克服教育執法檢查中搞形式、走過場、假賬應付以及發現問題不予深究的現象,要建立健全農村基礎教育的監督機制,加大監督力度。對違反各種教育法律、政策的人和事,應及時予以嚴肅處理,情節嚴重的應追究法律責任。要加強對學校管理干部及教師的約束,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校長的任期目標管理,對學校亂收費行為和教師工作不稱職、質量不高及嚴重體罰學生的行為,在評價、聘用上,都應實施一套嚴格的標準。
三、我們的呼吁
教育問題是關系國運強盛的根本問題之一。一個國家的教育承載著一個民族的希望與未來。黨的十七大強調“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求“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規范教育收費,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教育是以促進人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為目的,以傳授知識、經驗為手段,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的質量水平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人才高度,影響著社會的發展,歷史的進步。呼吁國家高度重視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進一步把政策向貧困地區傾斜,加大經費的投入,改善貧困地區的教育設施、教學環境、師資狀況等,完善教育制度。只有這樣,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才能得到本質上的解決。我們堅信國家的力量,政府的力量,相信只要全民一心,共同為貧困地區教育問題努力,貧困地區的教育就會越來越快的發展起來,更好的為祖國輸送的大批人才,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良好的支撐。我們相信明天會更好!同在藍天下,讓我們齊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