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曾國藩的道德教育理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正是由于以上理論與實踐的緣由,曾國藩形成了內涵非常豐富和實踐指導意義非常強的道德教育理論,可以說是近代中國道德建設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其內涵包含道德教育的目標定位、內容建構和方法選擇等等。
1.主張道德教育的目標應該是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兼備。面對近代中國的各種危機,曾國藩極力主張和強調道德的救世作用,希望通過道德教育,促使國人立志、扭轉與改變社會風氣,以此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從而到達挽救國家、振興國家的目的。除了強調道德教育對于國家危難的拯救外,曾國藩也非常重視道德教育對國民自身各方面成長的作用,這在其家書中反映頗多。
2.主張道德教育內容應該囊括公德與私德兩個層面。關于這點,曾國藩思考頗多,在個人修身上主張立志、謹慎、講仁義與剛柔相濟等的道德教育;在治理家庭方面,主張家庭成員講究和睦相處、多讀書、勤儉持家等等;在官員選拔上,非常注重官員的道德品質,要求官員愛民、誠信和德才兼備等等;在社會與國家建設上,強調官員的忠誠品質與勤勉等等。
3.主張內外結合的道德教育方法。曾國藩道德教育理論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問題。關于這一點,曾國藩主張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道德自我修養,二是積極開展道德教化。具體如下:首先,曾國藩非常重視道德自我教育完善,也就是道德自育。關于這一點,曾國藩不愧是楷模,曾國藩日記就是記錄其道德自我完善的心路歷程和道德認識成長成熟過程的最好見證。在這本日記中,他總結和提出了一系列自我道德規范的辦法,比如慎獨、主敬、習勞和求仁,融入了其他學派的道德思想,繼承完善了儒家的道德修身思想。具體說來,關于道德自我完善,曾國藩提出了兩種辦法,一是學會自我反省自己的過錯,不斷推進自身進步;二是克服各種缺點,抵制各種誘惑。其次,曾國藩也非常強調外在的道德教化。這一點,曾國藩提倡應該通過環境、榜樣等等教育辦法來實施對人的道德教化。一是環境教育。關于這一點,曾國藩認識得也非常深刻,他主張環境好壞對于一個人的成功與成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家庭環境對子女成長影響是直接的,為此曾國藩一生都非常注重家教教育,其洋洋灑灑的家書可見其用心良苦。關于社會環境的影響,曾國藩認為對人的行為和道德影響也非常大,好的社會環境促使人向善向真向美。鑒于這些環境對人才道德教育的作用,曾國藩提出在利用環境進行道德教育時,要注意兩個關鍵的環節。
一個是教育者要積極創設有利的環境氛圍,另一個是道德教育客體即受教育者自己積極遠離不好的環境,主動融入好的環境中去。二是榜樣示范教育。關于這一點,曾國藩主張道德教育要成功,首先教育者本人要樹立道德的楷模以身作則,時時做好模范與榜樣的作用,力求言傳身教,用高尚的人格去感化被教育者。在實際生活與工作中,曾國藩一生均躬身實踐這一教育方法。三是道德教育要生活化,即是將教育內容與實際生活、每一個人的性情相結合。這是曾國藩道德教化思想非常突出的一個方面,曾國藩繼承了孔子的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育方法,將之移植到對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去,主張在進行道德教化前務必要先對教育對象進行全面的調研,在此基礎上研究可行的教育方法。另外,曾國藩還主張道德教育務必要堅持實踐教育,將道德教育與生活中人的工作、學習等等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促使受教育者在踐行中做到真正有效的自省與克己。
二、曾國藩道德教育理論的歷史啟示與現實價值
由上可見,曾國藩道德教育理論體系的內容十分豐富多彩,雖然已經遠離我們這個時代,但是其中包含很多值得我們當今道德建設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1.曾國藩道德教育理論中關于道德教育目的與價值取向,啟示我們當今公民道德建設既要有利于公民個人的成長,也要有利于國家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
2.曾國藩道德教育理論中關于道德教育的內容對當今我國道德教育與建設啟示更多,其中齊家的道德教育思想,啟示我們當今的家庭教育應該重視對家庭成員倫理道德和思想行為規范等等約束;修身的道德教育思想啟示我們當今道德建設中要積極推行公民的道德自律自育,這樣才能真正有力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和和諧社會的建設;治國的道德教育思想,啟示我們當今官員隊伍建設務必要強化官員的道德教育,大力提高官員的從業素質和服務大眾的意識;平天下的道德教育思想,啟示我國當今社會務必要積極培育公民服務國家與獻身社會的胸襟,積極推行和諧文明的社會建設。
3.曾國藩道德教育理論中重視自我修養自律以及道德教化內外結合互動的教育方法,啟示我們當今道德建設與道德教育務必要采取內外結合的辦法,力求道德教育轉化為每個公民外在的具體行動。
總之,曾國藩作為飽受近代中國儒家洗禮的知識型官員,在道德教育與建設方面有自己一整套的理論體系。在這套道德教育與建設體系中,其中為官之德、家庭倫理道德、為人處世之德等對我國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下社會轉型時期帶來的各種道德危機與道德失范的解決處理具有很多的指導意義,對我國官員道德建設、家庭道德建設和公共道德建設具有諸多可以借鑒的教育資源。因此,曾國藩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是近代中國道德建設史上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與精神財富。
作者:趙銀祥張鵬路單位:河北聯合大學